确诊不到两年,天才医生37岁因癌去世,他的经历,值得反思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7-06
手机版

  很多人都提醒过健康的重要性,但我们永远在失去的时候才会重视起健康。就算是每天都在与疾病打交道的医生,同样会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让疾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程度。

  在美国有一位天才医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将走向高峰的时候,骤然离世,反思他的经历,或许我们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从文学走向医学

  也许大多数人觉得文学和医学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似乎两者之间还有一点“转换”关系,在中国有鲁迅“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弃医从文;而在美国则有保罗·卡拉尼什从文学走向医学。

  1977年,保罗·卡尼拉什出生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他的父亲、叔叔和哥哥都是医生,而母亲则热爱文学,基本上,他从小成长在一个传统的美式中产阶级家庭,生活比较优渥,也有很多时间去追寻自己喜爱的事情。

  小时候,保罗受到母亲的影响,对文学有着很深的热爱,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保罗的志向都是成为一名作家。

  

  不过,也或许正是在文学的熏陶下,保罗开始追寻生命的意义。尽管这似乎看起来是一个宏大又抽象的话题,但保罗却将这种追寻付诸行动之中。

  因为读越多的书,保罗就越认为要追寻生命的意义,光是在文学中寻找是不够的,还要从人类的生理机能中去理解生命,才能将人类的生命从生理和精神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理解。

  保罗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斯坦福大学里,他一开始学习的是英语文学,不过在某一个午后,保罗忽然找到了文学和医学之间的“连接”:他想要弃文从医。

  

  于是,保罗又修读了斯坦福大学的人体生物学专业,并顺利拿到了本科学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罗确实是一个天才,毕竟医学本来就是一个相当艰深的学科,很多人学医都是费尽力气,但他却能同时攻读两个学位,还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英语文学上,他还取得了硕士学位。

  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保罗又前往剑桥大学,学习医药历史与哲学,并取得了硕士学位。随后,他进入耶鲁医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在斯坦福完成了神经外科的住院医生培训。

  

  因为成绩优异,保罗还拿到了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研究领域的最高奖,到了2013年时,成绩优异的保罗已经离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的职位只有一步之遥。也正是因为这样,保罗也被认为是“天才医生”。

  在保罗的人生规划里,只要大约1年后,他的薪水就会至少翻上6倍,他还会拥有自己的研究室,能够在医学领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同时,他还会利用自己的学识拯救更多生命,或许在这过程中他还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而且,他还计划在从医20年之后,就转行写作,到时候他会将自己的经历、感悟都写在书里,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但遗憾的是,保罗并没有能够按自己的计划走下去。

  

  发现癌症,为时已晚

  在医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保罗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他先是经常感到前胸、后背的疼痛,而且还经常咳嗽。除此之外,保罗虽然没有减肥,但他的体重却在不断下降,在短短几周时间里,他系皮带时,就要系紧一个扣。

  尽管保罗自己就是一个医生,但他似乎已经对疾病司空见惯,并没有在身体出现这些不适症状的时候提高警惕。

  由于医院工作繁忙,保罗觉得自己是因为工作太过忙碌才导致了不适,不过,他还是抽空去拍了一个X光片,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他就没有太过在意,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

  

  身体上的疼痛,他选择利用布洛芬来进行“治疗”。

  过了一段时间,保罗的症状非但没有好转,还加剧了,他咳嗽得更加厉害,有时候甚至会咳血,还出现剧烈的胸痛、背部痉挛,他的体重也从175磅掉到了145磅。这下,保罗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去做了一个CT检查。

  这下,问题完全暴露了出来。

  CT结果显示,保罗的肺上有诸多阴影,看起来是数不清的肿瘤细胞,整片肺叶都受到了肿瘤的侵蚀,而且,他已经出现了脊柱变形的情况。

  

  保罗从医时间虽然还只有短短几年,但这样的CT结果他已经看了很多次,只是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他会看到自己头上。保罗心里明白,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他已经得了第四期肺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肺癌晚期。

  全世界得肺癌的人或许不在少数,但只有万分之零点一二的人会在36岁之前患上肺癌,而保罗就是那个不幸的人之一。

  2013年,在他的人生即将达到巅峰的时候,他确诊肺癌晚期,生命或许进入了倒计时。当真正失去健康之后,保罗才明白,过去他所看的、文学上关于生命的智慧其实毫无意义,当自己真正要面临死亡时,一样会感到害怕和茫然无措。

  

  或许到了这个时候,保罗才明白,他曾治疗过的那个酗酒的病人在陷入昏迷之前,为什么要不甘心地说“我喝的酒是加水稀释过的”——每个人都觉得,死亡不该降临到自己头上。

  但在接受了现实之后,保罗很快调整了心态。尽管他仍然对癌症感到担忧,但堪称理智地和主治医生讨论治疗方案。

  因为普通的手术对于第四期肺癌的治疗来说已经没有意义,而保罗的肺癌恰好符合靶向治疗的条件,于是,保罗选择了接受了靶向治疗,积极面对疾病。

  

  第一次的治疗卓有成效,在接受了半个多月的靶向治疗之后,保罗的癌症得到了控制,在治疗了18周之后,保罗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投入了一线的医护工作。

  这时候,似乎一切都在向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因为除了身体正在恢复之外,保罗的小家庭也即将迎来一个新成员。

  

  “我无法前行,但我仍将前行”

  在保罗得知自己确诊了肺癌之后,除了有对死亡的恐惧之外,同样也有着对自己妻子的担心。保罗和妻子露西结婚多年,但由于他工作繁忙,两个人还没有诞下一儿半女,原来,他们总觉得还年轻,还有时间,可现在,时间似乎不等人了。

  于是,在保罗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之后,两人商量着通过试管来孕育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幸运的是,他们的试管之路十分顺利,露西成功怀上了两人的孩子。

  这和癌症得到控制一样让他感到高兴,他还在一封写给朋友的邮件中写道,癌症并非不可治愈,他还对朋友诉说了自己面临死亡时的感受。

  

  只是或许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但这样的幸运并没有降临在保罗身上。在回到工作岗位7个月之后,保罗在复查中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他的脑部,这一次,他可能是真的要走向生命的终点了。

  统计数据显示,肺癌转移患者的自然生存期只有1—2个月,而且治疗的过程也十分艰难。尽管保罗并不害怕艰难困苦,但他也明白,治愈的希望并不大。

  就算如此,保罗还是接受了第二次的化疗方案,每隔3周就入院接受一次化疗。化疗与靶向治疗不同,它无差别地杀死身体中的癌细胞和健康细胞,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化疗有着很强的副作用。

  

  只是为了妻子和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保罗咬牙坚持。露西也一直没有离开过她深爱的丈夫,她曾坚定地握着他的手,保证永远不会离开他。

  在治疗期间,保罗见证了孩子的诞生,还给他可爱的女儿取名为卡迪,而同时,他也有另外一个“孩子”诞生了——那就是他文学上的孩子。

  在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之后,保罗就将自己后20年的计划——写作——提前了,他写下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人生、关于自己的心路历程的书,取名叫《当呼吸化为空气》。

  

  这是一本反思生命的作品,他在谈及自己从医生到病人的身份转变时,说道,他曾有撕裂的感觉,也试图在文学作品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走向死亡时,是重建旧生活,还是寻找新生活?

  这同样也是一本未完成的作品,因为他尚未写完,就要已经因为病情恶化而离世了,书的最后,停留在他对女儿的祝福上。但或许,这也已经是这本书最好的结局了,因为这意味着新生。

  2015年3月,保罗在确诊后的第22个月,离开了人世。保罗的追悼会在斯坦福大学进行,而他的墓地则在圣克鲁斯山,那里可以看见大海、可以吹到海风。

  

  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精心选择的墓志铭“To be a pilgrim”——做一个朝圣者,这是他对于生命的理解,也是他对于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那句“我无法前行,但我仍将前行”的理解。

  如今,露西仍然会在社交媒体上更新着自己和女儿的日常,也会去带着女儿去墓地看望保罗,她告诉了卡迪很多关于父亲的事,让卡迪虽然不记得父亲的样子,但却始终为父亲骄傲。

  卡迪曾对自己的小伙伴说,她的爸爸是超人,她也坚信,父亲永远会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她。

  

  保罗对于生命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但与此同时,保罗的经历也值得我们反思。就算工作再繁忙,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健康,否则可能留下的就是一生的遗憾。

  作者:如愿

  编辑:林妍

上一篇:多地大学学费“猛涨”,你知道为什么大学学费普遍开始上涨吗?
下一篇:【课程故事】你好,小兔子!——惠济区春熙路实验幼儿园小班课程故事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