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传颂这篇“命题文章”的时候,才是“大文章”该有的灵魂高度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 易白

  有时候,“办事情”就像“写文章”,写好《办事》这篇文章,亦如“好文多改”和“好事多磨”,所以明确核心,拟定选题,才能少走“弯路”。

  写好《办事》这篇命题文章,一定要较真,一定要走心。

  反观当下,一些领导干部,决策急功近利,工作草率行事,小事情没办好,就下“大手笔”做“大文章”,仿佛在“堆砌字数”赶着见报。殊不知就报刊“责任编辑”而言,文章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文章数量凑不出文章质量。

  然而“求数量,求效率,求形式”等现象,在各级机关经常上演,写文章要抓核心,干工作要抓重点。目标和方向不明确,工作没忙到点子上,再忙都是瞎忙白忙。

  如果抓不住核心思想,文章提纲就像花架子,就算栽满了诸多漂亮的花朵,终究也招架不住“狂风和暴雨”。

  工作中常见到,诸多部门的“工作调研”变成了“工作指导”。还没调查研究清楚问题,就要现场指导,讲话含糊其词,讲的都是大道理,往往总是“外行人指导内行人”干工作,无法“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所在,搞得基层人员听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事”又怕“出事”,有时没来得及滤清思绪,别的部门又下基层调研。没完没了的迎检,没完没了的考核,没完没了的会议,没完没了的材料,成了一种工作常态,很多工作都在做给上面看。

  最后《办事》这篇“命题文章”写成“杂乱无章”或“表面文章”,深究其因不难发现,这种“为了做文章而作文章”的常见现象,是因为摸不清“目标和方向”,抓不住“要点和重点”,更缺乏“行之有效”的谋篇布局,最终形成“草草了事”的办事风格,这种风格亦如一股风气。

  上气和下气不通,写文章就不流畅,办事情就会偏题,久而久之“费尽周章”也写不好《办事》这篇“命题文章”。如果“依法办事”亦如“行文章法”受制“文章提纲”,是否应“谋求变通”?

  有时候并非所有“设想”,都值得下“大手笔”去“做文章”,捋不清思路的时候,或无从下手的时候,是否能效仿一下“作家”和“读者”互动?

  上级“工作命题”往往代表了“社会所需”,更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利益和精神意志,而人民群众就像这篇“命题文章”的“受益读者”。

  所谓“人民至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作过程中领会不了上级领导真实意图的时候,不妨问问上级领导的“上上级领导”,广泛征求“读者们”的意见建议绝对错不了。

  不要惧怕读者们“纠错”和“批评”,集思广益有助于捋清思路抓住“要点和重点”,而“纠错”有助于排查“隐患和漏洞”,才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多向“读者”求教“下笔”才精准有力。

  有时候,中肯的“建议”,严厉的“批评”,可谓字字千金,能写就《办事》这篇“命题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

  所以下“大手笔”前,要好好谋篇布局,不妨也将“上级领导”当成“责任编辑”,就“写稿思路”向“责任编辑”多汇报请示,不要惧怕“责任编辑”否认和批评,而是要敢于建言献策,遇到“难题和矛盾”该汇报就汇报,该请示就请示。如果遇到“难题和矛盾”不敢汇报请示,一旦这篇“命题文章”出了问题,反而会害了“责任编辑”,唯有将“难题和矛盾”捋清楚才能“顺理成章”。

  然而有时候,“读者们”未必理解这种“顺理成章”,也未必会对着条文“咬文嚼字”。

  所以“做文章的人”要了解“读文章的人”。基层干部“做文章”时,应“少画大饼,多给实惠”,要知道“读者们”的关注点是,下“大手笔”做出来的“大文章”,能不能让我真正受益?有没有解决我的难题?

  因此写《办事》这篇命题文章,没必要采用“夸张手法”或“修饰手法”,更没必要“锦上添花”或“画蛇添足”。

  有时候,冷冰冰的“条文”,远抵不上热乎乎的“情义”,当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有情有义的时候,哪怕用“小笔杆”也能写就“有血有肉”的“大文章”,当“读者们”纷纷都在传颂这篇“命题文章”的时候,才是“大文章”该有的灵魂高度。

  (2012年12月写于成都,2023年7月5日改稿于雅安)

  举报/反馈

上一篇:从FA-50看韩国“国防自主”之路
下一篇:【质量沧中】匠心做研究,妙笔著文章——记教育教学论文专题指导活动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