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男子北大博士毕业,十几年不管父母,知情人表示不能怪他
2019年,在江苏常州的一家农户中发生了一起震动人心的事件:73岁的郭巧娣身患绝症,她渴望能够与失散已久的小儿子团聚。病床上的郭巧娣口齿不清地说道:“强强,你能回来吗?妈妈好想见到你!”
郭巧娣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生命终结之前与小儿子见上一面。她曾告诉丈夫说:“无论他走得多远,他始终是我的儿子!”这一场景令在场的每个人都深受触动。电视台决定协助这位母亲完成她最后的心愿。
据记者了解,被称为"强强"的王永强,是一位北大博士后毕业生,从小就是那种备受瞩目的"别家的孩子"。在出国留学之前,王永强曾向父母承诺说:"等我回来,我会为家里盖一座大楼。"然而,没想到他一离开家就消失了整整20年!
在媒体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有关于王永强的消息传来。原来他如今在美国硅谷担任工程师,年薪数十万美元,生活十分富裕。记者拨通电话后,情不自禁地质问道:"你的父母寻找你长达20年,你怎么能忍心抛下他们不管呢?"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记者焦急地说道:"你的母亲病情加重,你应该尽快回来看她一面。这是她生命最后的愿望。"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王永强冷酷地回绝了请求:"我不会回去的!"紧接着,"啪"地一声电话被挂断了。
瞬间,网络上涌现出大量的评论:"养不熟的白眼狼!""忘恩负义!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只有学历没有人品。"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永强的哥哥站了出来,替弟弟进行辩解:"不要怪他!他的处境非常困难。"接下来,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王永强成为了一个受害者。
1969年,王永强出生了,他是家中排行老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不幸的是,哥哥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无法自理,而他的医疗费用则成了一口无底洞。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王永强成为了家人的希望。尽管他年纪还小,但他懂得捡垃圾来补贴家用。
父母期望他早日开始工作,为整个家庭谋生。家境贫困,姐姐在十几岁时就辍学打工。而王永强则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尽管如此,他从未对家人抱怨过一句。他每天除了学习,还要做家务、照顾哥哥的生活起居……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王永强年年都获得了三好学生的称号。
然而,每当王永强考了满分时,母亲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反而带着一丝不屑的神色。她表示:上学会识字就够了,考那么高的分数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在小升初时,王永强成功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然而,郭巧娣催促他辍学打工,像他的姐姐一样。他们认为上中学只是浪费金钱。
他们总是挂在嘴边的话是,那些同龄孩子都能赚钱养家,而读书的孩子一事无成;你整天只知道读书花钱……王永强尽力说服他们,最终才得以上了初中。三年过去了,王永强以全县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重点高中。
然而,郭巧娣再次提出让他放弃上学,去打工赚钱。王永强费尽口舌,父母勉强同意了,但有一个条件:可以读书,但每个月要给家里交生活费!王永强答应了。他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来补贴家用。他做过服务员、捡过垃圾、搬过砖,甚至还扛过水泥。
尽管半工半读的日子非常辛苦,但王永强从未放弃上学的决心。他深知,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唯有通过教育才能改变命运。高考成绩公布后,王永强被苏州大学录取。邻居们纷纷表示祝贺,但王永强的父母却满脸愁容,仍然担心何时才能有足够的钱来养家。
在王永强成长的这些年里,父母反复对他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别再上学了,快去打工赚钱吧。"然而,他毫不受这种声音的影响,坚定地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向前迈进。在大学期间,王永强挤出时间打零工,除去自己的开销,全部寄给家里。
郭巧娣得知贫困生每月有4块钱的补助后,立即联系儿子说:把这4块钱加到家里的生活费里。四年后,王永强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然而,父母的要求依旧没有改变:每月必须给家里寄钱,尽快帮助哥哥在北京找到一份好工作。
研究生有一定的补助,每月72元。郭巧娣当然不会放过这笔"巨款",她再次提出加上生活费,并且发出威胁:不给就去学校闹事。
一次,王永强因为社交场合的花销少寄了一点生活费,母亲竟然从乡下跑到校门口大闹:“你这个不孝子,有钱了就不管家里了!”因为母亲的行为,王永强声名鹊起!他将所有的钱都给了母亲。多年来,父母无休止地索要生活费,让王永强身心俱疲。
幸运的是,当生活给予王永强无限艰辛时,他终于迎来了一丝甜蜜:他考上了北大的物理学博士,并与教授的女儿展开了一段恋情。毕业后,王永强计划结婚。然而,父母立即表示反对:你留在北京,就不再管家里了?只有在王永强保证每月寄钱给家里后,父母才勉强同意这门婚事。
婚期临近时,郭巧娣夫妇竟然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求:想要参加婚礼,必须先给1000元作为路费。1000元对于王永强来说,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由于他每月都要寄钱给家里,根本无法拿出这笔钱。婚礼当天,王永强的父母真的没有出席,只有舅舅代表家人参加。
王永强刚刚结婚不久,郭巧娣提出更过分的要求,希望把残疾的大儿子送到北京,让他与弟弟一起享受幸福生活。王永强暂时没有理会,试图表明自己的态度。然而,郭巧娣夫妇直接找到了岳父,岳父为了不影响小夫妻的生活,给予了一笔钱。
此后,郭巧娣夫妇经常向王永强的岳父寻求帮助,并提出过分的要求。这样的父母完全缺乏分寸感,也无法感受到他们对儿子的真正爱意。
1999年,夫妻俩决定出国深造,而郭巧娣坚决反对:如果去,就得带上她。王永强解释说,他去日本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享受。他每年能挣到18万元,如果他们一起去,就会损失掉48万元。同时,他承诺回来后给家里盖一栋楼。母亲在听到这些之后才同意儿子出国。夫妻俩来到了异国他乡,一边
打工,一边学习。郭巧娣经常打电话要钱,并且威胁说如果不给钱,就会闹到亲家那里。妻子无法忍受,最终与王永强离婚。王永强感到人生一片灰暗,他购买了一张前往美国的机票,并改变了国籍。
不久后,郭巧娣发现联系不上儿子,她的摇钱树跑了!她疯狂地跑到北京,询问所有人,但无人知晓王永强的去向。从那一刻开始,他就消失了20年。20年后,郭巧娣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急需昂贵的治疗费用。她想起了小儿子,苦苦哀求能够见到他一面。然而,王永强坚决拒绝了她的请求。
当众人指责他无情、冷酷时,王永强只回答了七个字:"清官难断家务事"。随后,王永强的舅舅站出来说:孩子已经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早就做出了自己应该做的。从此,这场争执才得以平息。
在采访中,郭巧娣表示她渴望见到儿子。而父亲王纪生在一旁补充说:“你出去这么多年,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想你。”他们表示理解儿子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回家。他们希望儿子一家在外过得更好,这样他们就能放心了。尽管这些话本来很温暖,但听起来却带有刺耳之感。
作为父母,即便他们一次又一次将儿子逼至绝境,他们从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错,他们似乎认为“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他们从未承认过自己的错误。整个事件中,父母将儿子当作一个摇钱树,只要摇一摇,就有源源不断的钱。他们从未将儿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从未给予过他们温暖。
而王永强拒绝了最后一面,母亲含恨而终。这是他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所谓母慈子孝,是母亲先表现出慈爱,才会有子女的孝顺。以伤害的名义去欺负“弱者”,是不道德的。
每个孩子的出生都应该是因为爱而来,而不是因为他们被需要!同时,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双向的、平等的和温暖的!如果只是单方面地索取,迟早会让孩子的心变得冰冷。愿每个孩子都是因为爱而来,愿他们都能得到父母的珍爱!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