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办好代表建议 夯实首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根基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是老百姓关心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筑牢首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治“防火墙”,推动首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走深走实、法治根基更加稳固,既是维护首都政治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许泽玮、沈琦等代表围绕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各区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建设、构建多维防诈体系等提出建议。新一届市人大监察司法委高度关注,将涉及反电信网络诈骗的代表建议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同时也作为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司法代表小组开展调研的重要内容和开展主题教育的重点调研课题,着力夯实首都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法治根基。监察司法委组织委员、代表走进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实地调研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全面了解本市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困难问题和工作安排,并督促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助力推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走深走实。

  献智献策: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贡献首都智慧

  去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立法过程中,全国人大有关工作机构征求北京市意见,市人大监司委高度重视,组织征集了市委网信办、市人大法制办、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金融局、市通信管理局等对立法草案的意见,针对总则、通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其他防范措施、法律责任等章节,梳理提出意见建议21条,并及时反馈。

  全国人大法工委就反电信网络诈骗立法到朝阳区全国人大立法联系点开展调研。市人大监司委协调朝阳区人大立法联系点,组织执法司法机关以及相关行业管理部门、部分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召开座谈会,围绕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人员惩戒措施、加大追赃挽损力度举措以及如何加强防范利用APP实施诈骗等问题,研究并提出意见建议,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制定贡献了北京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经验。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作为一部“小切口”法律,条文数量并不太多,但立法进程快,体现了急用先行,实施以来,为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研判现状:工作成效初显,形势依然严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部署。本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的整体格局,不断提升反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效能。数据统计显示,本市公安机关累计冻结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账户110万余个、依法返还冻结资金7亿余元,预警劝阻群众3600万余人次,避免经济损失200亿余元。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本市电信网络诈骗立案、损失同比双下降。

  尽管反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反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依旧严峻复杂。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的刑事犯罪,其110警情已占到全部警情的八成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在新热点、新领域、新业态中,新的网络诈骗类型不断出现,作案工具不断变化,转移洗白赃款的方式也随着支付结算业务的升级不断出现新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危害性明显增强,受骗群体遍布各阶层、各年龄段,因骗致贫、因骗导致破产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全稳定。

  直击痛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症结所在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首都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需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破题,亟需解决。

  主体责任落实方面。目前,已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但多以召开会议通报部署工作为主,区域整治多流于形式,挂牌整治机制尚存在空白,压力传导不充分,责任全面落实还有差距。

  防范宣传方面。方法手段较为单一,对老年人、青少年等易受害群体的宣传的针对性、精准性有待提高,全社会反诈合力形成存在不足。

  行业监管整治方面。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活动,离不开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牵动本行业开展防范治理的积极主动性不够,对开办银行卡、对公账户人员的审核把关不严格,对涉诈网址处置力度不够,预警监测及封堵能力还有待完善,对网络广告推广、网络贩号以及涉诈APP等缺乏行之有效的整治措施。

  技术支撑方面。反电信网络诈骗科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升级和改造相对迟缓,对于不法行为的防范技术把控往往会滞后于诈骗技术的更新,技术反制能力亟待提升。

  队伍建设方面。电信网络诈骗占到全部刑事案件的三成左右,公安、法院、检察院和金融、电信监管等部门的专业力量与发案形势不相匹配,特别是通信、金融、网络的混合型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打防任务。

  依法开展打击惩处方面。对于部分向诈骗团伙贩卖信息、制作“两卡”(电话卡、银行卡)或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行为,按照目前法律仅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难以对其以诈骗共犯论处,量刑相对较轻,无法形成有效震慑;同时,还存在法律适用上执法司法机关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标准和尺度把握不一等问题,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反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的成效。

  精准出招:推动法律落地落实,多措并举筑牢“防火墙”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坚决根治电信网络诈骗“顽疾”提供了“对症药方”,立足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侧重前端防范,在强化行业治理,压实企业社会责任,增强宣传教育效果、明晰监管职责等方面进行了制度设计和规定。围绕筑牢首都反网络诈骗的“防火墙”,推进首都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代表们一致认为,要以务实举措推进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首都扎实落地,多措并举推进治理工作。

  “打防管控”并重,形成防诈合力。沈琦代表建议,严格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推动个人、单位、社会、政府各级相应责任落地,构建多维防诈体系:个人要做自己的“首席安全官”,提高防范意识;用工单位加强对年轻员工内部宣传;街乡、村(居)委会主动作为,在居民、村民生活圈内营造普及防范电诈的氛围;司法、教育、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针对自身服务群体特点,有计划、有落实、有方法开展普法、宣传的行动等。

  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宣传引导。许泽玮代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很多群众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目前的反诈宣传主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形式,从全市电信案件持续频发的现状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反电信诈骗中心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可采取组织全社会力量宣传、推出反电信诈骗视频作品、发挥社会组织司法调解中心作用等方式,最大程度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各区反电信诈骗中心建设。

  此外,作为代表建议的办理单位,市公安局表示,已主动与市场监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教委、市司法局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协商,将依托各自渠道,统筹发动社会力量,依法开展防范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协同联动水平,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共同构建首都治理电信诈骗新格局。

  文 / 庞博

  举报/反馈

上一篇:告诉大模型“深呼吸,一步一步来”有奇效,DeepMind发现最有效的提示方法
下一篇:《思政课教学实践》小学、中学读物审读随笔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