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丹心育英才丨济宁市第七中学优秀教学团队教师风采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09-15
手机版

  记者 孔茜 崔常松 通讯员 田位旭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再到济宁市规范化学校……多年来,殊荣不断的济宁市第七中学始终秉承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内涵发展、关注师生共同成长、建设“七彩校园”的办学目标,坚持“五育并举”、规范办学、充分彰显“一主两翼”的特色,走出了一条学校教育特色鲜明、教师高水平、学生高素质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之路。值此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济宁市第七中学,近距离感受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的爱岗敬业与责任担当。体育教研组——兴趣引导,让各类体育项目竞相争鸣“文体并举”“让每个孩子成为活动主角”是济宁市第七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的生动写照。而践行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则是教师们想要达到教育育人、训练育人、健身育人、竞技育人效果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体育课、体育训练、体育社团作为体育课程的三大分支,内容遵循课程发展规律,分项目、分难度、分层次、分年级。”体育教研组组长车诚诚介绍,通过多项课程载体强化“教与学”的互通,促进学、练、赛的结合。在交流互动中授之以渔,使学生在玩中学技能,在学中玩尽兴。“体育超市”即是体育教研组践行以兴趣为主导的一大特色实践,使传统“大课间”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每个年级都有具体项目循环进行,初一有5个项目循环、初二是单人跳、初四是耐久跑等。”车诚诚说,所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特色,推出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活动,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多形式增强体育趣味性的模式下,使不少学生逐渐由兴趣转向参与项目竞技,八字跳绳不仅是学校特色课程,更是屡屡斩获省市级荣誉。而有着7年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张淑艳即是跳绳社团的负责教师,作为团队中的骨干教师,她所承担的除了课业上的压力,亦有“带教”的重担。“如何引导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是我们教研组研究的重要课题。”张淑艳坦言,每年,学校会通过“青蓝对接工程”的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在教研组内,全体组员更是凝心聚力,团结互助,在各个平台上为新教师谋发展。“在集体备课中,教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优化了教学方案,也减轻了我们青年教师的压力。”青年教师商祥称,如果说集体备课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那么一对一的“老带新”模式,则可经过经验丰富的“师傅”从掌握课标、编写教案、听课磨课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数学教研组——以“数”启思,让学生用“数”看世界“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是济宁市第七中学数学教师们心中的诗,而由22人组建的教研组更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富有教学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团队。全体教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课堂,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作为‘新人’,起初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困惑,但在数学教研组内,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青年教师苏玉杰说,组内的每周一课是所有教师固定的充电时间。课上,由一名教师讲课,其余教师听、评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好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为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升提供有效助力。而每周一题则是聚焦学生易错题、中考前沿新题的“拔高时刻”,拓宽各年级教师知识面,提升选题、讲题能力。在教研组大家庭的帮助下,如今已执教4年的她,已可从容面对各年级教学内容。“教研组备课制度注重形式多样,旨在给予教师更多讨论交流时间。”数学教研组组长周梦颉坦言,教研组始终将课堂教学与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创新相结合,以老带新、以研促教,让每位教师都能实现从示范引路到课堂实践、从研讨交流到总结提高的过渡,有效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水平。“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从教10年的骨干教师丁丽眼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是教好学科的第一步。为此,她十分注重情景教学,会利用各式教具、器材及多媒体,为学生演示数学公式背后的含义,增加学科趣味性。不仅如此,为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教研组相继开展的“测量旗杆”“楼型搭建”等项目式学习活动,即是教师们精心设计出的兼具挑战性与真实性的任务组织课程。“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鲜活的例证,可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再建构,帮助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付诸实践,运用各种知识和资源来解决实际问题。”周梦颉表示,项目式学习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可促进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学习探索。语文教研组——研思聚力,践行“生长型”教学模式“博览群书萃取精华,涵养正气以文化人”是济宁市第七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理念,多年来,他们不断探究创新、积极践行“生长型”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兴趣。“我们教研组有22人,是一支努力奋进年轻化的团队。”语文教研组组长刘丹表示,在日常教研中,团队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而为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集体备课就成为了教师们不断提升教学方案的一大路径。每周由一名组内教师精心准备一节课堂内容进行讲授,由听课教师集思广益,协助授课内容更加完善、出彩。聚焦课文、阅读、写作等多类型授课内容,语文教研组更是立足实际,相继开展了行走的课堂、课本剧展演、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模式。“像课本剧展演,我们就是结合五四青年运动,专门排练了一台类似于《觉醒年代》的话剧。”刘丹称,学生通过表演可近距离感受人物情感与背后的故事,观看者也更能直观感受故事所要表达的精神及内涵。而回归课堂本身,身为骨干教师的刘皖秋则更为在意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让学生在体验、探索中学习语文。“课堂上设置问题情景,以探究合作的形式最大程度地建立起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刘皖秋坦言,启发式教学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身为青年教师,在教研组内我学到了很多。”教师卢仁芳称,语文教研组是一个和谐而有爱的大家庭,组内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便是自己能够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地理教研组——“俯”察地理,以研促教构建高效课堂心中有经纬,笔下看山河。由8名教师组成的济宁市第七中学地理教研组始终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在教育教学中狠抓基础与落实,在课堂上着力研究与创新,在科研课题上深耕促提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研组以关键问题为抓手,对标新课标,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地理教研组组长孟曼曼表示,教研组会开展集中研讨,确定学期研究主题和教学问题,通过备课、磨课、上课、观课、议课等环节,对课例进行精准把控。并依托集中备课,充分彰显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让组内每位教师打开科学教育的新大门。“集中备课、观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成长,少走很多弯路。”青年教师王淑娟坦言,在日常教学中课程重难点的处理及学生引导是青年教师最为困扰的,依托集体备课和骨干教师的经验分享,不仅可以快速拓展青年教师的思维模式,更可助力授课内容更具延展性、丰富性。“地理知识不具象,深入浅出地讲授,才更能让学生感兴趣。”对于骨干教师高秀而言,如何将枯燥、空洞的地理知识在自己的课堂上生动形象,是她一直致力的事。为此,她十分注重课堂设计,重视情景教学,通过粘土捏山脉、制作地球仪模型等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近年来,地理教研组还承担起了教研课题的任务,通过创设主题式教研之路,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升教研质量,突出教研特色,助推教师立体化专业成长。举报/反馈

上一篇:《最美茶艺师》浙江赛区,茶“趣”江南惊喜多!
下一篇:实践分享促成长 增强学习内驱力 萃元小学开学季系列活动推动“未来教育”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