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如何开启公共卫生服务新思路?
王慧:青少年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聊一聊数字时代的公共卫生。我最开始是一名临床妇产科医生,工作了六年,在我硕博连读期间有机会加入中美联合培养博士项目,于是我从天津医科大学前往美国伯明翰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开展肿瘤药物研究,从一名临床医生转变为一名基础科研工作者。2005年底我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工作,2016年底加盟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3年非典型肺炎爆发之前,大家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注度不是很高,无论从体系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正是因为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我们才意识到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
伴随着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加剧,慢病防治、精神卫生、意外伤害等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全球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如果要问一直以来,我的初心是什么,那应该是源于当年选择医学的初心,希望能为更多的人寻找健康的答案。从妇产科医生到从事基础科研,再到公共健康领域,我最大的感悟是:临床大夫是点对点地帮助病人,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可以惠及大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则以服务全民健康为目的。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初心未变,就是:担当使命,无愧时代,用科技创新守护人民健康。
首先我认为,在每一次人生重要选择的时候,都要坚持初心,树立远大理想。在实现人生理想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脚踏实地,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停地自我改进和完善,才能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人生的理想。因此我想与青少年朋友们分享我的人生信念八个字——理想、坚持、担当、感恩,还有一句话就是: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医疗健康领域也迎来了数字革命,把握机遇、发挥数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在这个背景下,我有幸牵头了科技部“十三五”主动健康与老龄化应对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重点专项。个人健康监测其实就是强调,通过对个体全生命周期行为系统,进行长期连续动态的跟踪,对个体健康状态进行识别和评估,以选择个体生活方式的各个要素为手段,以改善健康为宗旨,对人体行为进行可控的主动干预,维持人体处于健康状态的目的。比方说一个血糖高的人,他在用餐之前,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血糖的状况,用餐之后呢,他可以再去看一下自己的血糖的变化状况,那么他就可以判断对于他这个人来讲,吃什么样的食物,对他的血糖会有影响,这个是在以前,如果没有这种数字化的手段,不可以实现的。
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驱动着传统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向数字健康发展迈进。我们团队通过开发便携的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建立个人健康监测大数据云平台,采集人群动态健康数据,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家庭、社区、体检机构和基层医院等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健康监测与健康干预,最终要应用到全国一百万人群的慢病管理,我们非常希望,这个研究能够产生示范效应。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公民树立主动健康的理念至关重要。2035年前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四个亿,而云平台能够通过对个人健康数据的监测与分析,构建精确的健康预报模型,从而真正地从预防层面来提升老年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也能乐享健康生活。
正如健康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营养学也正在经历从传统营养到数字营养时代的转变,实现个体化精准营养,数字营养是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应用于营养监测、管理、教育等领域,服务于精准营养的实践需求,为营养学领域赋能增值,宏观层面如智能可穿戴设备,为持续、动态、系统的远程健康监测与饮食记录提供思路,微观层面如个体基因检测技术,对营养如何作用于疾病个性化的防治提供更可靠的科学证据。比如我们实验团队,开发了非接触式计算机视觉智能膳食营养评估方法和系统,这一智能加营养的新方法,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调查中的人为的估算与回忆性偏倚,也可以代替膳食称重与接触式人工测量,适用于不同就餐场景下的各类人群长期营养监测,也可用于个性化膳食营养监测与定制。
我们这个计算机的视觉技术,用在营养的评估领域里边,比方说在集中用餐的场景,我们有这样的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包括三个摄像头,有两个是正常的,还有一个是红外的。你去点餐的时候,摄像头照下来的瞬间,在你的手机上就可以获得这一餐的营养成分。为什么能实现这个呢,也就是这个摄像头可以对这个餐盘里边各个不同的食品进行识别,识别以后,我们要做一个算法,把西红柿、鸡蛋、青椒能够识别出来,同时要做一个算法,把青椒的重量和它的体积进行一个算法的换算。如果说我们知道了食物的重量的话,可以通过后台的两个数据库,一个是膳食的食物的营养成分表,还有一个是针对每个人的一个膳食营养的指导值,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瞬间在你的手机里边告诉你这一餐有多少营养,那么对你来说还应该吃多少营养。这是一个集中用餐的场景,如果我们把这个摄像头装在我们的手机里边,那我们走到哪里,每一餐去用餐的时候用手机来照一照,其实也起到同样的作用,就可以非常精准地管理到你个人的营养。
在新冠疫情考验面前,积极发挥公卫人的力量,在一线流调、科学研判,以及应急科普体系建设当中担当重任,接下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疫情当中做了什么。
第一,科学抗疫、投身疫情一线。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我带领我的团队主动请战,组织了我们全院一百五十余名的师生,成立了疫情流调队、数据分析队和科普突击队,奔赴一线,在流调溯源、科学研判,以及应急科普体系建设当中担当重任。公卫师生全力支援多个区疾控中心的流调工作,为上海市六十五所高校,开展流调培训指导一百余次,利用数字技术研发在线流调系统和报告生成体系,实现高效精准科学防控,牵头编写了中英文版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使用手册,官微权威发布,阅读量短期达到七点六万、一千五百多全文索取,获得来自全国四百多个地区、覆盖全国三十三个省的疾控中心、医院和高校的肯定,解决流调的瓶颈问题,助力抗疫显效。
第二,科技抗疫、助力抗议显效。在《自然》《柳叶刀·数字医疗》等国际杂志发表论文,为疫情防控和临床诊疗实践提供科技支撑,科普抗疫、积极咨政建言,面向学校、社会、政府开展系列的科普防控和咨政建言工作,为全民科学防疫和疫情防控,做出了积极贡献,承担上海交通大学2020年春季开学第一课《防控疫情从我做起,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的感染和防护》,阅读量超过一点三亿,主讲健康中国战疫系列课程,激励大家凝聚力量积极投身抗疫,完成多篇咨政建言报告被录用,撰写了发挥高校科普堡垒作用,打响疫情科普攻坚战,在新华社客户端刊登,点击量达两百万,被国家教育部官网转载。至2020年1月12日,我们快速启动了应急科普体系,原创疫情热点,公卫应急科普速递系列一百一十四篇,被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科协和学习强国、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主流媒体报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与时间、病毒赛跑,实现精准研判,才能帮助党和国家实现最小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守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公共卫生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健康的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公卫人作为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在突发性的疫情之外,还承担着对传染病与慢病防控,儿少妇幼保健,和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责任,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也是公卫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定义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现代公共卫生概念的核心思想为疾病预防、延长寿命、促进健康。在全球疫情背景下,防疫抗疫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公众对传染病的正确认识,而从近期人类经历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来看,我们依然缺少对传染病规律的科学认识,在疫情期间常常会出现恐慌心理,这也给了谣言滋生的土壤,不少年轻人很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迷惑,因此我想向年轻朋友们推荐,由我牵头主编的科普读物,《还原传染病的真相》,希望通过提升年轻人的健康理念,来推动全社会对传染病的科学认识。
这本书是2020年1月初,由我们公共卫生学院率先发起,由学院的多位专业老师主编,从多个角度为公众提供权威、及时的疫情科普知识,结合原创全彩手绘医学漫画,辅以历史现实再现的小纪录片融媒体出版,为公众补全有关生命教育的公共卫生通识课。全书着眼传染病与人类社会视角,从人类历史上的二十种传染病流行实例、传染病入侵人类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防控方式,人类反击传染病的途径等等,多层次入手,专业、客观、理性地向受众展现传染病的全貌和思考。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观念、健康习惯的培养和塑造,往往会对孩子们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国工程建设的基础,在青少年阶段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们的健康意识与健康习惯,能在青少年心底种下健康的种子,活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将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所谓“大健康理念”,既是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旨在消除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同时做好健康保障、健康管理、健康维护。
年轻人正处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阶段,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年轻的时候,如果能够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意识,提早预防,助力健康成长,定然是会受益终身的。年轻朋友们要意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地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也在不断延长,加之城镇化、工业化进展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在未来还将不断地扩大,要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因此年轻人要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提高身体素质,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的行动中来,保持良好的心态来迎接未来。
【帆书(原樊登读书)】栏目稿件,未经授权,禁止搬运。纸质图书,请关注【经观商城】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