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 未来重庆这样走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3-11-07
手机版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建国家再次聚首古都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之道。

  共建“一带一路”承托着共建国家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已走过了第一个蓬勃的十年。过去,重庆以开放通道为媒介、以开放平台为载体,聚产业兴经济,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起点新征程新使命,展望未来,重庆要怎样继续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又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让这条“路”,铺得更宽更远。

  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从古代丝绸之路沟通亚欧大陆,再到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合作共享,无不说明人类的发展进步需要互帮互助、互通有无。

  十年来,不靠海、不沿边的重庆,一直在为打破山海阻隔而努力。

  向西,重庆在全国率先开行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累计开行超1.4万列重箱折列;向南,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现内陆地区“一带”与“一路”战略闭环;向东,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智慧物流工程,通江达海,串联世界最大的内河经济走廊;向北,常态化开行“渝满俄”班列,串联中蒙俄经济走廊……

  从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到优化贸易规则的“软联通”,重庆均取得了累累硕果。未来,我们应如何让这条“路”越来越宽广?

  继续推进对外大通道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认为,首先要着眼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可加快在渝西地区谋划打造南向开放新枢纽,新布局一批海外仓和海外分拨中心,以提升重庆对外开放大通道的承载能力。

  提升通道运营效能。要想提升通道对产业发展的赋能,刘玮认为,重庆需统筹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设,建立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国际航空等通道的高效协同衔接,提升重庆国际通道多式联运服务水平。

  探索陆路贸易规则,让贸易通关便利化。通关便利化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效率。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副总经理韩超认为,未来重庆还需继续加强政策、规则的“软联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韩超建议,重庆可继续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加大铁路信用证向更多货物品类、金融主体推广力度,推动形成标准化贸易规则体系;统一铁路运输标准,协调国铁集团允许运输新能源二手车和压力容器包装药品;打造“跨境易货”“易货+保税”等贸易场景,构建新型易货贸易综合服务平台。

  让这条“路”,越来越开放。

  开放平台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重庆的对外开放平台越来越多,对重庆提升城市影响力,有着较大的帮助。

  2015年11月,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2017年4月,重庆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2018年5月,“渝洽会”更名为“西洽会”,上升为国家级展会;2018年8月,重庆成为智博会永久举办地。此外,重庆还拥有西部首个国家级开发新区——两江新区,西永、江津、永川、万州、涪陵等多个综合保税区……

  一个个开放平台,也成了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应如何继续打造好这些平台,让这条“路”越来越开放?

  重庆工商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黎认为,重庆可从提升创新驱动力、加强开放平台协作、完善开放制度规制体系等方面提升开放平台的能级。

  让创新成为最澎湃的动能。比如,可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大力引进创新资本、建设科研平台、引入创新人才,完善人才评估管理制度。从资本、平台、人力、制度等四个方面全方位发展,放大“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效应。

  凝聚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未来,重庆需加快各开放平台的协同发展。比如可持续深化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持续推进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加快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充分发挥包括自贸试验区、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在内的“1+6+4”开放平台体系的协同作用,强化“平台+通道”功能叠加优势,做大做强“保税+”新业态。

  完善开放制度规制体系。拓展贸易制度“创新”范围,以点带面推进重庆市场化制度创新;提升投资制度“适配”程度,完善“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投资适配政策体系;强化管理制度“融合”程度,协同共建区域统一市场管理规则,带动成渝地区乃至西部统一市场建设。

  让这条“路”的经贸合作更加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推动各国共同发展和繁荣。

  十年来,重庆大力促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重庆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达到3331.4亿元,十年间年均增速9%。同时,重庆自2013年以来,累计吸引外资293.5亿美元,还吸引319家世界500强企业进入重庆。今后,重庆应如何让这条“路”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

  巩固自身产业优势。巩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贸易优势,将为重庆打造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提供重要动能。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庆华认为,想要巩固我们的产业贸易优势,一是应紧密结合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面向全球引进世界级领军人才及团队,加快集聚战略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

  二是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比如重庆可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科技领域的投资;

  三是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体竞争力。

  提升贸易能级。重庆社会科学院国际经贸与物流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晓燕认为,可汇聚相关专业资源为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特别是东盟市场的企业打造“一站式”服务超市。

  同时,发挥涉外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共建“一带一路”交流合作平台,利用商协会平台推进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商会会员资源共享。

  让这条“路”助力发展新格局。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重庆应如何开启国际合作的新篇章?马晓燕认为,可聚焦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快构建全方位对外交往格局。重庆可通过拓展国际朋友圈,以打开对外交往的新局面。首先要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总体布局,深度参与中国—东盟、中俄等多双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机制框架下的各项活动,助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设。

  同时,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争取更多国家主场外交活动落地重庆,充分发挥使领馆、友城、国际组织等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打造城市交流品牌。

  深化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比如在经贸方面,积极推动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构建安全高效、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在科技交流方面,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标准办好“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国际人文交流方面,要联合开展特色海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优秀文化、文学作品、影视产品“走出去”。

  加快建设对外交往载体。可打造中国与欧洲开展投资贸易和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用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合作机制,让重庆与世界深度接轨;另外,还可以高标准举办常设性国际重点展会,依托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优势,培育一批专业展会,提升国际资源要素链接能力。

上一篇:重庆名家进校园,黄济人寄语青年学子:人生征途需要顽强搏杀
下一篇:重阳节到了,爱心翼站专场活动暨助老服务指南“老友季”来了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