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唐诗三百首》074:李白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七言律诗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1-16
手机版

  01

  在之前精读崔颢《黄鹤楼》的文章中,小楼提到过,李白过黄鹤楼,见崔颢的题诗,为之搁笔,于是心有不甘,到金陵,作《登金陵凤凰台》拟之。传言未必可信,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跟崔颢的《黄鹤楼》,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两人的诗都是押下平声十一尤韵;崔颢的诗三言黄鹤楼,李白的诗则三言凤凰;两诗都是怀古伤今之作,最后都结在一个“愁”字上。

  所以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确实受到了崔颢《黄鹤楼》的影响,但并不能以此评定两诗优劣。

  02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金陵凤凰台,金陵即今南京。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城西南隅,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金陵凤凰山,于是在此筑台,山和台都因此得名。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江,指长江。

  这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在这里遨游,如今,凤去台空,唯长江仍在奔流。

  凤凰在古代,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凤凰的出现,预示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

  这一联虽与崔颢《黄鹤楼》的前两联句式相近,但内在意蕴已大不相同。黄鹤的故事是仙人乘鹤而去,蕴含的情感是诗人对自由长生的向往,而凤凰台故事是王朝兴衰的象征,蕴含的是诗人对历史人生的反思。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吴宫、晋代,三国时东吴建都金陵,东晋南渡后也是建都金陵。

  衣冠,借指掌权的世家大族。

  当年东吴的宫殿,已经被埋在荒僻道路的花草之中,曾经权倾天下的东晋世家大族,也变成了一堆荒丘古坟。

  这一联承“凤去台空”四字,凤去台空,象征着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联中两句是互文,无论是吴宫,还是晋代的宫殿,包括六朝的宫殿,都被埋在了这荒路野草之下,六朝的缙绅士大夫,也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山,山名,又名护国山,在今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白鹭洲分为两支。

  白鹭洲,原在金陵城西大江中,因洲上多白鹭而得名,今已淹没。

  从凤凰台远望,但见三山似从天上落下,一半尚在青天之外,江水浩荡,却被白鹭洲从中分开。

  颈联从对历史的沉思转入对现实景物的描写,两句诗气势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是因为浮云遮蔽了太阳,让我看不到长安,内心无比惆怅。

  浮云蔽日,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喻,有喻游子思乡之情的,如《古诗十九首》有“浮云能蔽日,游子不顾反”语,有喻奸邪之蔽贤良的,汉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这首诗尾句中的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所以这里的浮云蔽日,是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

  03

  前面提到,李白这首《登金陵凤凰台》,是有意模仿崔颢的《黄鹤楼》,但模仿的是技法,内容与情感均出自他自己的诗心。

  黄鹤楼引发的是仙迹飘渺的想象,而凤凰台引发的是历史兴亡的感慨。

  凤凰的出现与离去,象征着王朝的兴衰。如今,凤凰台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风流,都已经掩埋在金陵城的荒草古丘之下。

  历史的兴亡,让诗人李白不得不反观现实,而他,正站在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上,自己的时代,是不是又在经历历史的轮回?

  所以,他在凤凰台上,会远望长安,那是他渴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延续大唐的盛世,渴望自己能让大唐,不蹈六朝之覆辙。

  然而,浮云蔽日,长安不见,奸邪当道,远在长安的帝王,也看不到他的一颗抱国之心。

  所以,李白的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自有一种与崔颢《黄鹤楼》不同的沉痛之感。

  李白很少写律诗,但他的这首七律,却是唐代七律中的经典之作。模仿之嫌,并无碍诗仙之名。

  文 | 谢小楼

  精读《唐诗三百首》07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年程序员培训班要多少钱
下一篇:追责幼儿园小学化的危害,家长心里其实很矛盾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