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整天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2条兵法建议,教父母轻松应对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1-30
手机版

  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当孩子出现各种各样不良行为时(比如:厌学、沉迷手机、通宵游戏、日夜颠倒等等),很多父母瞬间就像溃堤的大坝,心中的洪水翻滚而起,肆意泛滥——各种指责、批评、否定、说教、训斥、打骂的声音,充斥着家里的每个角落。

  正如一个父亲所说:“每天因为孩子玩手机而争吵不断,鸡飞狗跳,把这个家都搞得不像一个家了”,另外一个妈妈也痛定思痛反省道:“每当沉迷手机,排斥上学,作息紊乱时,我们采用的方法往往是说教、怒吼和打骂,但效果都只是短暂的,从没有过长期的效果,反而把亲子关系搞得一团糟!”

  由此看来,在管教孩子过程中,我们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往往不是直接反应,把自己的情绪以及教养态度毫无保留地写在脸上,见风是雨,敏感易怒,既出卖了自己,又伤害了孩子及家人,何苦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常常喜怒形于色不仅严重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及自我认同感,还向孩子示范了错误的情绪管理模式;更要命的是将父母的原则底线暴露无遗。

  正所谓“话多则无威严”,长期以往,孩子便把父母当成“透明人”,把父母的话当作耳边风,为什么?因为我们太过于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威严及影响力早已因错误管教被透支得荡然无存。

  那么,面对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机、叛逆父母、排斥学习等诸多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首先要摆正好态度,时刻提醒自己“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有方法”。《孙子兵法》里强调:

  “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是以诡诈为原则的。”同理,我们父母在家养孩子过程中着实没必要反应得过于诚实及单纯了,为了达到教养目的,我们的父母同样需要一点“手段”和“城府”。

  那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既帮助孩子改变,又不损害父母威严和影响力呢?《孙子兵法》里给出了两条建议:a能而示之不能,b用而示之不用。我们从青春期孩子管教的维度逐一论述。

  建议一:“能而示之不能”——通过孩子感兴趣之事帮他她找到自我认同依据。

  什么叫做“能而示之不能”?意思就是管教孩子过程中,有的事情我们父母明明能做到,但是在孩子面前,我们却要假装自己做不到(或者做得不够好),由此为孩子创造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

  要知道,孩子之所以排斥学习、逃避现实、沉迷于手机游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找不到自我价值感及成就感,就像有一个青春期女孩对父母大声吼叫道:“是不是我在你们心里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做不好,根本就不配活着!”

  有太多孩子正是在这种消极错误的观念下走向了“抑郁症”,甚至走向了不归路;所以,帮助孩子改变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建立在学习上以及现实生活中自我价值以及成就感实现的通道,以下这位曾接受过廖老思团队帮助的家长的做法,值得借鉴:

  一个孩子15岁初中女孩,厌学、整天沉迷手机游戏,除了手机以外唯一的兴趣就是吃美食,于是孩子的妈妈尝试着每周邀约孩子一起烹饪美食糕点,在一次周末,做了一次包子,父母发现孩子会想很多新的花样来做;

  比方说主动做了“小笼包”、“超小包子”、“创意搞怪包子”等等,非常有创意,而且很善于学习,上网照着视频学,看一遍就会,而且还能够做出新花样;

  于是孩子的父母经常抓住类似机会,对孩子这般积极行为进行了充分及时地肯定和强化,而且经常以“孩子做的包子更有创意”作为切入点,定期邀约孩子参与包子的研发和制作,把原本属于父母的“活”心甘情愿地彻底揽下来了。

  从这往后,孩子也明显变得更自信些了,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也更少了,对学校的学习也一改往常被动的局面,变得更加积极且充满信心了,据这个妈妈反馈:每当父母说她有想法、有创意、敢挑战且善于学习时,孩子总会很自信的说:“没办法,我就是这么强大!”

  研究表明:当孩子对自我建立了“有想法、敢挑战、善于学习”的自我意象(自我观念)时,他对学习的态度也将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这和著名心理学家莱基的研究理论不谋而合——

  “一个学生对某一个学科感到困难,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这一科学对自己不适合。只要能改变这个学生潜在的自我观念,他对这一科学的态度一定会因此有所改变,只要能引导这个学生改变他的自我定义,他的学习能力也会改变过来。”

  因此,智慧的父母总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机会,将原本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邀约孩子一同协助完成,并挖掘出孩子能够做得更好的依据(例如:有想法、有创意、敢挑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等等)。

  以此帮助孩子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能找到自我认同感、价值感以及成就感,如此一来,孩子厌学、沉迷手机游戏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建议二:“用而示之不用”——孩子的“无用”恰恰成全了父母的“有为”

  什么叫做“用而示之不用”呢?就是本来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攻打对方(敌方),却又装作不能打。从家庭教育的维度,我们可以引申为明明打心里希望孩子能够放下手机,回归学校,但是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却要将以上目的深藏起来,不要让孩子察觉及发现;

  为什么不要让孩子察觉及发现呢?原因有二:

  举报/反馈

上一篇:明日方舟三大外服倒计时第四天壁纸:全员龙门粗口 粥游最靓的仔
下一篇:高考考了300多分的人能上什么大学?建议高三学生收藏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