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在95-100之间,没学过奥数,有没有必要报个奥数班?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全称,说白了,这是一项数学竞赛,之所以将这项数学竞赛起名奥林匹克,是因为数学竞赛和体育竞赛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竞赛的成果使人们意外地发现,数学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竞赛的强国,这给了人们一定的启示。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特别是以高中生为主的数学竞赛,试题的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每年的十月份都会举行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参赛选手必须是高中生,并且年龄不超过20岁,参赛次数不限,每个国家最多派出6名选手参赛,比赛分两天举行,每天做3道题目,做题时间4.5个小时。每题7分,满分为42分。
奥数比赛旨在发现有数学天赋的人才,并加以培养,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积极响应,有些选手以后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比如冯卡门等。
奥数因为试题难度大,并且在题目方面涉及面广,不走寻常路,需要学生具有更高的专注力,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所以对于培养青少年的应变能力和思维、逻辑方面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被玩坏的奥数
因为参加奥数比赛的胜出者,普遍都有很高的学习实力,有些确实是天赋异禀,所以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很多的大学对于参加国际奥数比赛的获得金银牌选手,采取免试录取的方式,助推了这项赛事在国内的开展,兴起了全面学奥数的热潮,中小学生也开始学习奥数,妄图在奥数方面脱颖而出,为孩子争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很多地方对于不同区域和范围内的奥数比赛中优胜者也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很多地方对优秀选手可以自主择校并且免试入学,甚至很多学校将奥数比赛成绩作为一项硬指标对学生加以考量,比如某市就曾经规定,凡是奥数比赛的优胜者可以优先录取,不受地区和名额的限制。
这造成了学习奥数的热潮,很多培训机构仿佛发现了一条生财之道,纷纷开设奥数班,学费高昂,家长趋之若鹜。这种以营利为目的的奥数培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慢慢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对于奥数批评声渐起。
于是下达文件,严禁学校开设奥数课程,取消奥数选拔,不再对奥数优胜选手进行照顾。
专家出来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学习奥数是需要天赋的,只有百分之五的孩子适合学奥数。其他都不适合学,你在奥数上的一败涂地,可能并不是因为你的智商和努力程度,而是你不适合学。
2012出台文件,严禁办奥数班,取缔所有奥数班。奥数班走向没落。
现在提起奥数班,人们往往只取其“奥”字来理解,认为它是很深奥的数学,其实并不全面,那只是一种想当然的看法。
当然辅导机构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块蛋糕,也是想方设法地继续办奥数班,有些孩子还在上奥数班,但比较前几年奥数的火爆,还相去甚远。
奥数到底是怎样的,真的如专家或者某些人认为的洪水猛兽吗?绝不是!
1.奥数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确实有一定的作用。数学本身就被称为“智力体操”,一个爱好数学的人,一般成绩都会极为优秀。因为当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了,逻辑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而对于奥数来说,它的题目有一定难度,要求孩子思考范围广,专注力要好,思维能力出众,逻辑思维能力卓越。所以奥数对于孩子的思考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2.奥数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数学学习活动。奥数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有大批的人因为奥数而脱颖而出,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从1978年以来,赢得数学奥林匹克金奖的学生,占了菲尔兹奖的得奖人的1/3——菲尔兹奖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怎么就被看成洪水猛兽了,必处之而后快,原因就在于以前我们的过度的重视,很多把奥数当成了通向成功的捷径。但这并不是奥数本身的错误。
3.普通的孩子真的不适合学习奥数吗?有专家说,只有5%的孩子的智力超常的儿童适合学习奥数。以前对于专家的话深信不疑,但我见过太多的“专家”以后。我表示怀疑,这5%是怎么测算出来的,是真的进行了规模测评,以大数据来说话的吗?还是凭空想象,以普通人的眼光被奥数的“奥”字迷糊了,认为只有极少数孩子才适合学,5%只是他们的凭空信口开河。
普通人真的就没有资格没有机会接触奥数了吗?就不能做一做,学一学奥数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你认为很难吗?认为是不是只有数学天才才能做出这样的题目,而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孩子基础知识学的牢固,如果加上自己思维活跃,刻苦认真,仔细认真,完全是可以做出来的。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让人先了解一下奥数,对于奥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95——100之间,能不能报奥数?
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奥数的。
1.基础知识牢固,就应该向拓展思维方面发展。从平时的成绩来看,孩子一直在95——100分之间,说明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平时的数学学习已经没有任何难度,对于学习数学已经建立起兴趣和自信,不妨让他朝拓展思维方面发展一下,锻炼一下他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还是很有益处的。即使不能成为参赛选手,也不能在奥数比赛中取得优胜,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孩子锻炼一下自己的脑力,养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2.日常的数学教学和试题中,已经渗透和借鉴了一些奥数的一些东西。现在的数学教材和数学考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很基础的知识,而是兼容并蓄,在最后的答题中,很多已经渗透进了奥数样式的试题。期末考试之前,陪孩子一起做数学试卷,我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有些试题带有奥数的影子,逻辑性强,角度刁钻。平时也经常听数学老师说,现在的试题有些就是奥数题目。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一不小心很容易出现错误,但仔细认真思维活跃的孩子还是能够做出来的,当然这部分题也往往是最拉分的。
其实现在的数学课本,包括考试的数学试题,都或多或少地渗透或借鉴了奥数的一些试题风格和出题模式。
3.正好可以测试一下孩子的潜能。有一些潜能,从小开发很重要,比如围棋的世界冠军都是年轻人,奥数也一样,等成年了再培养没有意义。再比如,爱因斯坦写出《相对论》是23岁,牛顿22岁发明微积分,高斯18岁发明了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法,如果说文科知识需要阅历去消化,那么理工科则更需要发掘少年天才
4.让孩子站在一个高点总没有错误。有人担心孩子并不适应奥数,认为那就是极少数人做的游戏,非常高大上,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去玩。
其实不是这样的,让我说一件事情:
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队在该项竞赛中的成绩绝对亮瞎眼。
在这11次比赛中,中国队9次拿到冠军,只有两次屈居第二。参赛66人次,成绩是61金5银。换句话说,即便是中国队里最弱的选手,也有3/4的概率拿金牌。
但2019年4月结束的2019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中国没有一枚金牌,最好成绩是第15名。
从一开始的奥数的霸主到今天这个局面,除了可以看出环境的重视程度决定成绩的好坏以外。还看出什么?
我看出了,其实奥数并不是那么神,也并不是那样高不可攀,只有天才才能去学,而是奥数也是需要经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技能,你重视上了,训练上去了就出成绩。并不是只是天才玩得转。
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让他站在一个高点上,努力保持一个向上的姿态并没有错误。
别被一些情绪所影响,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想一想,如果是前几年,奥数很火的时候,你还在犹豫吗?你肯定不会!这说明什么你其实是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而教育孩子最不应该的是人云亦云,受到一种情绪的影响。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
- 河南出台28个重点产业链行动方案
- 玉林工务段聚力抗击台风“三巴”保障安全
- 2023下半年广西英语四级考试时间具体安排
- 【邀请函】11月29日,北京物资学院2024届毕业生秋招校园双选会(第三场)
- “超级稻”亩产809公斤!江苏省第一家水韵苏米“三品一标”示范基地诞生
- 北京市第八中学京西附属小学 院士开讲“太阳风暴”向学生发出科研“邀请”
-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 光谷一街道就业超市开17家“连锁店”,专为60、70后待岗居民“供货”
- 思政有深度,育人有温度——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管城三中校区开展中小学“思政一体化”
- 创新风潮迭起,2023深圳国际金融科技大赛——西丽湖金融科技大学生挑战赛正式启动
- 一图读懂丨上海松江新城“十四五” 规划出炉
- 美国众议院选举第二轮投票依旧无果 众议院仍处混乱状态
- [浦东]竹园小学:长岛|弘扬科学精神,X沪东“科堂”公益科普活动激发科学梦想
- 导读:郑州妇科医院排名公布
- 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上海部分道路和区域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 热搜第一,王楚钦深夜发声!
- 成人自考本科通过率高吗?
- 打造雄安家门口的名校名院 “三校一院”平稳运行
- 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城南草堂结下天涯五友,挚友阔别留下传世之曲
- 早参|神舟十七号瞄准今日11时14分发射;2024年广州中考报名准备工作开启
- 人社部回应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同退休依据哪个算
- 新银发族“求知若渴” 老年大学如何满足?
- 女子结婚要求前同事还礼400引热议,当事人:发了两次请帖,对方一直不理,后来还说
- 教师批学生对日不当称谓:怒拍桌子给学生们上了一课
- 英伟达将与鸿海共建AI工厂,涉及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移动机器人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