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燃一个孩子内心的小火苗,让孩子更自律、更有学习主动性呢

栏目:教育平台  时间:2022-12-01
手机版

  最近接到两个家长咨询,孩子都是初中生,出现了明显的厌学、爱玩游戏、和家长顶嘴,或者干脆不和家长说话的现象。家长们都提出了同样的疑惑,自己家的孩子小学时很听话,成绩很好,怎么一到青春期变化这么大?成绩下滑得厉害,担心孩子上不了高中可怎么办。

  其实问题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期望太高,孩子的成绩稍有浮动就会让她们焦虑不已,因此才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充满控制欲。可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渴望独立,又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反叛心理油然而生,就使得成绩自然下滑。

  孩子缺乏自驱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目标和计划,是目前社会上的普遍现象。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过上你想让他过的生活,而是你帮孩子过上他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何点燃一个孩子内心的小火苗,让孩子更自律、更有学习主动性呢?

  要想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我们要先来了解一下,孩子的大脑中到底是什么部分在做决策。

  一、让孩子拥有自控力,就要让前额皮质得到足够发展

  我们都知道行为是受大脑控制的,其中调节压力和控制冲动最重要的三个部分是:前额皮质、杏仁核、海马体。

  1、 前额皮质相当于大脑的领航员

  当前额皮质运行正常时,人们能够冷静、理智的做决策,是可以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的。人类要成长到25岁,前额皮质才会完全发育成熟。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孩子的控制力如同成人一样。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初中生回家就写作业,每天主动要求做10套卷子,玩手机也能收放自如,每天按晚睡早起背单词,比成年人还自律,这样是不是也挺可怕的?

  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的前额皮质还在发育中,自控力本身就是不足的。

  有的家长会说,那我家孩子不是“不足”,是“失控”啊!这说明孩子的前额皮质不起作用了,掉线了,那么大脑就会被杏仁核接手。

  2、杏仁核是大脑最早发育的部分,是情绪化的

  当孩子压力大的时候,前额皮质掉线,杏仁核上线,就会产生喊叫、暴躁、沉默或者暴力等情绪化行为。

  比如孩子正在玩手机,家长觉得已经到了约定时间,提醒说“15分钟了,该写作业了”,孩子因为自控力不够强,说“好的好的马上,再玩5分钟”。家长就抽走了手机,“说好15分钟就15分钟,不听话的话就没有下次了,手机没收!”然后孩子就像爆炸了一样,摔手机、摔门、与家长对抗。这就是急性压力带来的。

  家长的很多日常唠叨,控制性语言都会对孩子造成压力,而严重或慢性压力,会让孩子大脑中的杏仁核变大,造成焦虑和抑郁。

  压力的持续存在不仅会刺激杏仁核,还会刺激肾上腺分泌皮质醇。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是能够帮助人类进入战斗状态的,在面对危险时会迅速提高,让我们在远古时期虎口脱险。皮质醇会在45分钟内回落到正常水平。可是如果皮质醇停留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就会弱化海马体里的细胞并最终杀死它们。

  3、海马体是创造与存储记忆的地方

  在急性压力下,海马体受损,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很多家长来咨询我,问关于孩子最近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的原因,我都会先说:“你们家最近发生什么大事了么?或者是不是有人吵架?”一般都会反馈确实家里有事,有爸爸被裁员换工作的,吵架的,等等。

  所以当你知道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大脑也是会受伤的,还会觉得”大人吵架是大人的事,和小孩子没关系不要管”,“大人多唠叨几句是对你好”,“我花钱给你吃喝给你报课,你就要按照我的要求好好学习”,这些话是无关痛痒的吗?

  我们想让孩子情绪稳定、学习自主,就要减少压力,给他足够的选择空间,让他有掌控感,让孩子大脑中的海马体和前额皮质得到发展。

  4、 成长期要让孩子有掌控感,给孩子创造充足的空间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对掌控感有需求了。

  比如在放学路上,他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一会儿蹲下摸摸花,一会儿和路过的同学打闹一下,一会儿又要到小店里买吃的,15分钟的路能走半个小时。如果家长因为要做饭、或加班、或者就是想早点回去让孩子写作业,而让孩子心无旁骛一路快速回家,就是在限制他的发展空间。

  随着孩子年龄增加,家长对成绩看得越来越重,恨不得把孩子的时间排满,排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孩子的掌控感就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

  很多孩子厌学、叛逆甚至轻生等问题的出现,都不是急性压力造成的,而是长时间掌控感的缺失,让孩子觉得我在家什么都听父母的,在学校更没有话语权,这个世界我什么都控制不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努力呢?

  当然,我们也不能让孩子生活在完全无压力状态下,那也不对。合适的压力应该是正向的、合理的竞争压力,并且是在孩子可承受范围内的。

  要想探寻适合孩子自己的空间范围和压力范围,家长就要做一个顾问型父母。

  二、做一个顾问型父母

  所谓顾问型父母,就是在孩子要做选择的时候,充分给出自己的意见,不威胁,不夸大,当孩子深思熟虑的做出的选择后,父母要真心的支持。

  1、不威胁、不夸大的给出意见

  比如我曾经亲耳听到,一个厌学的初中生说自己实在学不进去,以后也不想继续走学习这条路,家长就说,“连高中都不上,你以后一辈子就是个初中生,那你这辈子就完了”,

  没有学历或者学历较低对人确实会有很大影响,但也不至于“一辈子就完了”。除了寒窗苦读,人们也有其他出路可以走,体育、艺术、手工匠人等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且有人在成年后发现自己学历不足,参加成人再教育后取得成就的也不在少数。家长这样说就是夸大了学历对人一生的影响。

  再比如选择课外班时,家长觉得孩子最近英语成绩低了要补一补,而孩子更想学画画。家长虽然嘴上说尊重孩子,但是要用孩子的压岁钱来交画画的学费,因为这是孩子自己坚持学的,所以他们不出钱。然后问“你还选择学画画吗”?这就不是让孩子真正做选择,而是威胁。

  父母要做不是想方设法逼着孩子走上已经规划好的路,而是要退一步,把走每条路的后果讲明白,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孩子做的选择不尽如人意,父母要怎么办呢?应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2、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试想,如果现在孩子生病了,你还会纠结于他今天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吗?还会在乎他考试成绩如何吗?

  不会的。因为跟孩子的健康比起来,学习成绩没那么重要。同样,跟孩子一生的幸福、快乐和其他很多东西比起来,成绩也没那么重要。爱,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我们省吃俭用供你读书,你就这个学习态度,将来没有出路,对得起我们吗?”这句话表面看上去没错,父母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将来孩子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这其实也是在说,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和培养是有条件的,是需要孩子拿成绩来回报的。如果孩子做什么事失败了,自己能力不足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那他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很失败。父母的这种有条件的爱就成了他痛苦的来源。

  反之,如果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在外面受到多少打击,他都知道后面有父母的支持,他就会有足够的能量挺过去,朝着自己的目标继续向前走。这才是我们要培养的自驱力。

  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是希望孩子能够独立、自信、坚强、快乐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当你整天盯着孩子的成绩、排名、是否听话这些问题的时候,就是在把他往自私、失控的路上推得更远。我们要让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同时家长自己也不会那么焦虑。让我们一起培养孩子的自驱力吧。

  举报/反馈

上一篇:家里的装饰画用什么最好 这些个旺财的山水画别错过
下一篇:山灵 Eddict Player 本地音乐播放器新增“USB 独占”功能,绕过手

最近更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