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快乐翻译家”王智量:分享“痛”,感悟“笑”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被放逐,才作了《离骚》

  左丘失明,却写下《国语》

  有一些“痛”

  必将降于担大任者

  其中有这么一位文人

  他经历过贫病交加

  饱尝人情冷暖

  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至爱——翻译

  这位今年已90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

  已经为国内一众文学读者

  翻译了三十多部著作

  他是——王智量先生

  最近,王智量受邀

  来到《朗读者》第二季

  在节目中,他分享了他的“痛”

  

  让董卿和现场观众们

  一时大笑却又一时红了眼眶

  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

  第1则

  贫困之痛

  卖衣换钱,只为一本心爱的“奥涅金”

  青年时期的王智量,在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系。当时他对俄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希望通过阅读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了解俄国,学习俄语。当时,王智量身上没有足够的钱买书,于是他把从上海带来的一件西服卖掉换钱,买了这本书。这一招可谓屡试不爽,后来他到华东师范大学当教授,爱书如命的他依然这么做。

  

  巧合的是,买了这本书后,北大的西语系就设立了俄国文学专业,王智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立马心动了。

  当时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二十来岁什么也不怕,直接跑到校长办公室去找胡适,说自己要转到俄语组。胡适看着他笑笑,说:“这么个事情要来找我?好好,你去你去。”就这样,他做了这个改变了他一生的决定。

  在节目上,当年用卖衣服换来的那本《叶甫盖尼?奥涅金》被展示出来,上面写满了王智量的读书笔记,甚至成为了他的日记本,因为当时这本书几乎不离手。

  

  王智量于1949年在哈尔滨购买《叶甫盖尼?奥涅金》

  虽然翻译这本书是王智量自己的兴趣使然,他觉得书中的人物是那么的纯洁真诚,但还有一位关键人物让他彻底下定决心。著名文学家何其芳曾经对他说:“你既然都会背了,你翻嘛,把它翻译出来嘛。”现在看来,这句话看似诙谐,但对当时的王智量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第2则

  劳改之痛

  用报纸白边写下第一本译本初稿

  被下放到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村进行劳动改造期间,跟随王智量的还是那一本《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一颗不放弃翻译事业的心。平时下田干活的时候,王智量把菜种撒到地里,再铺上一层土,然后用脚把土踏平。那时,他一边踩一边在心里想着诗的韵律。王智量说:“这样一天下来,劳动也不累了,翻译也好了。”

  

  当时在乡下很难买到纸,王智量就把报纸边上那一条条白色没印字的边撕下来,把白天想到的全写在这些小纸条上。几年后,他带着单薄的行李回到上海。行李边上有一个口,里面全都是这些碎纸条,那就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译本初稿。

  

  王智量曾说:“普希金被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而这本书就是我生命中的太阳。”在这段最黑暗无助的时光里,王智量依然坚持把书翻译出来。译到最后,他已经能把书中400多个十四行诗节全部都背下来。这部作品,他一翻就是32年。直到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依然还在出版他的译本。

  第3则

  愧对母亲之痛

  70块钱、70里路…

  上世纪60年代初,王智量从农村回到上海,在工厂里打工,每天赚1块4毛钱。一天他偶然碰到有人在卖一本《韦氏英汉大词典》,要价大概60块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王智量看着词典,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冲动之下买下了这本词典。回到家门口,他开始慌了。那天刚好是发工资的日子,但是钱都拿去买词典了,没有钱能交给母亲作生活费。

  正当王智量还在干着急,他的母亲一下子就看出了端倪。母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壁橱的乱衣堆里翻出了70块钱,对他说:“我存了十几年的这点钱,我们这个月就拿来吃饭。”

  

  王智量的母亲

  后来,王智量才知道母亲经常不吃饭,或者饿一顿,省下来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吃。在那段穷苦的岁月里,他就这样与母亲一起过着日子。王智量感慨道:“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要是对母亲不好,你就不配做人呐!”

  然而,年少的王智量也有做错事愧对母亲的时候。还在陕西城固西北师范学院附中上初中的时候,他曾因为嫌弃母亲穿得破烂很丢人,拦住母亲不让她进学校里。殊不知那天母亲听说他生病了,才走了整整70里路来看他,吃了闭门羹后第二天又走了70里返回。后来过年的时候,通过母亲的教诲,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即便王智量如今已经90岁了,他依然深刻记着这一件事情。在节目上,他红着眼眶说:“假如当时妈妈不教育我,我要总是这样,没有良心地过下去,那我也不会有今天,我也早就变成一个坏人。”

  第4则

  投稿出版之痛

  更生气于作品未受到认真对待

  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这是王智量最喜欢的三位俄国文学家。他在家里一直挂着屠格涅夫的一句话:想要获得幸福吗?得先学会受苦。 

  他比谁都热爱翻译,但是翻译却也是他的痛苦之源。他曾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时,得知医院护工的工资是一天120元。于是他自己也算了一笔账,一天最多翻译20行算不错了,加起来才70元。“还没有护工阿姨的工资多呢,”他在心里自嘲。

  电影蜜蜂

  但比起出版社的“盘剥”,他更生气的是,自己的作品没有受到认真对待。 

  从出版社手里拿着的每一本书,他无一例外对编辑表示不满。有的脱印了,有的还有错别字,有的编辑擅自给他加小标题,他对此觉得荒唐,但更多的是愤愤不平。

  

  他只希望每一步作品都是完美的。法国诗人瓦列里曾说过:“我的诗,甘愿让一个读者读一千遍,而不愿让一千个读者只读一遍。”这是他的座右铭。他对文字始终带有一种天真的、近乎极致的热爱,却也因此让他成为被遗忘在翻译世界里的“孤独的”老翻译家。

  

  王智量一生历尽苦难

  但在他脸上最常见到的表情却是笑

  他笑谈苦难

  笑对人生

  他用“笑”化解“痛”

  熬过那些艰难的岁月后

  他被称为“快乐翻译家”

  这种“笑看人生”的洒脱精神

  值得年轻人学习

  原标题:卖西装换书,报纸白边写初稿,他的故事让观众笑了又哭

上一篇:二年级作文我喜欢的小动物范文
下一篇:如何画出有创意的儿童绘画?请您来看看这些孩子的作品吧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