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丨“对对子”不止在春节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2-29
手机版

  “对对子”不止在春节

  半月谈记者 骆学峰 郑雪婧

  “对对子”在当下不少古装言情剧中屡成热门桥段:科举考试中给上联要求对下联,“比武招亲”先“放对子式狠话”,破解谜题的关键也许就暗藏在一副楹联的字里行间。而在一些民国学者眼中,楹联不过是传统文体中的末流。梁启超称其“在骈俪文中,原不过附庸之附庸”。在近现代文体演进过程中,楹联韵散结合、美用合一,在不同时期发挥了特别作用。

  在隆尧县唐尧公园,隆尧县楹联学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楹联文化 骆学峰/ 摄

  抗战时期楹联凝聚各方力量

  为哀悼阵亡将士,蒋光鼐曾撰挽联:“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周恩来曾撰联《赠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写呼声。”话语皆直白贴切,契合当时的时代强音。

  吴湖帆曾撰联:“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借孟光、梁鸿、宋江、吴用4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讥讽汉奸梁鸿志、吴用威的无耻面目、丑恶嘴脸。这属于楹联中的讽喻联,与现代杂文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颇为相似。

  又如打铁店联:“敌寇似煤炭,渐烧渐烬;我军如钢铁,越打越强。”楹联字如刀剑,冷眼蔑视敌人,并向我军助威。酒食店联:“相将杯酒筹谋,排除国难;共出搏拳身手,打倒倭奴。”此类战争时期的楹联号召同仇敌忾,甚至可称得上微型杂文。

  194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化艺术时指出:“边区有三十五万户,每家都挂起有新内容的春联,也会使边区面貌为之一新。”春联是当时群众的识字课本和政治课本,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往今来,楹联之所以广受青睐,就在于它比其他文艺形式更容易操作,仅凭文本就可以“拎出要点”,便于记忆和传诵,打破了地域、方言的限制,常用常新。

  楹联文化进校园以文化人

  “此地花间凝翠霭,何人松下读清风”“四面清风生雅兴,一亭爽气荡俗尘”“一枕黄粱未熟已识那吉凶互倚,三声竹板正敲常笑它福祸相连”……一副副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的新楹联,让如今的青少年也能深切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2019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楹联学会理事黄连有创办了唐尧书画院,利用节假日教授青少年练习书法,将楹联文化融入书法教学当中。

  隆尧县是李唐皇室的祖籍地,享有“唐尧圣地、李氏故里”的称号,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县”。为加强青少年楹联文化教育,隆尧县4所学校出版了专门的楹联交流刊物,开展楹联手抄报和楹联专版黑板报比赛、“我为我班写对联”等主题活动,并在主要建筑上悬挂楹联。学校不仅专门开设了楹联课程,老师们还会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楹联文化。

  曹振峰是隆尧县固城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平时上课常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得学生喜爱。一天上课,曹振峰在黑板上写好题目转过身正要讲课时,发现学生们争相往教室外看,原来是窗外树上鸟鸣声非常悦耳,却看不见小鸟,大家都伸着脖子寻找小鸟。曹振峰见状高声吟道:“‘叶底鸣声忽入耳’,同学们谁来对个下联?”话音刚落,教室一隅站起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给你对‘书中心绪已出门’。”

  “好啊,对得真棒!”曹振峰夸道。“老师,既然‘书中心绪已出门’,就让我们再看会儿吧!”有同学说道。曹振峰说:“对上来的可以看个够,对不上来的就不能再看了!”课堂上一阵哄笑过后,大家静下心来继续上课。

  在隆尧县唐尧书画院,书法老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楹联 骆学峰/ 摄

  古老楹联重焕青春走进新时代

  隆尧县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李保申和黄连有都是年过六旬的老同志,他们每年都带头参加写春联“送万福、进万家”公益活动,数九寒天奔波于乡村,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祝福。

  “凭牛气概,何人敢阻春脚步?有党声音,泜水频添海心胸”“尧乡你好,寒冬绽梅山河秀;福地我安,百姓无恙春讯祥”“网络随时通问候,神州到处是家乡”……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隆尧县举行了线上楹联作品征集活动,对征集的作品通过网络在全县发布,努力营造全民抗疫、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

  如何让楹联等氤氲千年历史的古老传统文化重焕青春?如何让年轻人喜欢古老文化?新时代各种文化类节目在这方面有很大探索创新空间。

  曾有文化类电视节目参加者为歌曲《浪漫的事》作联:“杖履相扶,掌中暖意如昔日;风霜淡看,眼底柔情若少年。”该联作为曲中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能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绝妙延续,纵使两鬓斑白,归来仍是少年。低保户参加者以“我的小康”为主题在节目中作联:“幸在唐虞世,教养无偏,十万春风年画里;皆承雨露恩,鳏孤有保,三千彩梦海棠前。”当古老楹联遇上新时代新表达,它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就会被瞬间激活,其魅力也不言而喻。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1期)

  举报/反馈

上一篇:喜迎二十大,让“黑板报”焕发新活力
下一篇:中国画|正月十五闹元宵,还得看92岁老画家笔下的民俗画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