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鉴》微对话10:美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画的都比我好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艺术品鉴》:有人说,您画的人物,美术学院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比您画的好。如果您听到这句话会生气吗?

  王家春:我听到这句话,不会生气。

  这句话我信,问题是好在哪儿,任何事物进行比较,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比较的参照物。美术学院大一的学生,他们画人物,好在造型上,大一学生把人画像那是基本功,所以在人物造型功夫上,一万个比我好。但是,我画的是味道,如果从文化内涵和意境上,他们一万个也比不上我。就如齐白石,如果比把人画像,绝对比不上专业美院的大一学生,但是,你不能说齐白石没有大一学生画的好。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因为我压根就不是画的一个具体的人,我画的只是一个哲学概念上的“小红人”而已。

  最牛叉的地方,是那么多的人把人画的很像,却没有感动人,而我画的不像,却感动了无数的人。

  

  《艺术品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这种要求“画像”的西方美术教育理念,对中国画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王家春: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点过。

  吴冠中先生讲到这种现象时,说了一句话,这都是“为形所害”。中国画的本质,讲究的是一种意境,这是一种最高的美学体验。900多年前,北宋文化艺术大家苏轼就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年长苏轼二十岁的欧阳修也说:古画画意不画形。齐白石也说:作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似则媚俗。所以,中国画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境界,像还是不像,是为表现的意境服务的,能不能画像,并不是主角。

  其实,这也是技术和艺术的区别。

  

上一篇:炒币亏损3亿后,美图要靠AI绘画翻身了?
下一篇:武汉:女主播地域黑谩骂东北人,东北主播集体声讨:黑红不是红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