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二十四节气 体验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02
手机版

  北京101中石油分校书画社师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04:04由中国青年报社举办的“二十四节气校园传承作品展”即将在北京前门青年书店(公共空间)亮相。北京101中石油分校书画社向此次展会提供了6幅二十四节气水墨画作品,其中一盏二十四节气文创灯因为造型独特、制作精美而备受瞩目。当灯页合上时,外形酷似一本书;当灯页展开,一幅幅与节气对应的水墨花朵伴随着书页内的柔和灯光逐个显现:立春时节的迎春花、雨水时分的墨兰花、夏至池塘里的芙蕖……组成书页的二十四幅水墨画作品由该校书画社的6名同学完成。日前,记者在中国青年报“温暖一平方”直播间采访了这群用中国画的方式,描摹二十四节气的老师和孩子。

  作为“温暖一平方”的新伙伴,北京101中石油分校十分重视校园美育工作。二十四节气文创灯的指导老师于红所负责的校园书画社,作为课堂美育教学的重要补充,始终将节气文化等传统文化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美感,培养孩子们艺术的创造力和传播能力。

  小雪节气有三候,一候藏虹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为什么小雪节气之后难见彩虹呢?于红回答道:“古人认为阴阳相交为虹,在小雪节气太阳高高远走,地气下沉,所以看不到彩虹。‘迎冬小雪见,应节晚虹藏。石涧收晴影,天津失彩梁。’古人将积累下来的观测成果融入文艺作品中,用诗歌表达小雪节气之后大地入冬,风景全无,其实也有规劝远方游子入冬归家的意思,这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浪漫主义。”

  于红说,二十四节气里藏着中国的百科全书。其实不仅是百科全书,每一个传统节气背后更藏着中国的文化密码。

  “春分到,蛋儿俏。在我国民间,春分有‘立蛋’的传统,选一个表面光滑匀称的鸡蛋将其竖起来,以此来庆祝春天。”为什么要选择在春分这天“立蛋”呢?于红说:“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白天黑夜平分,春分过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古人选择在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是想告诫后人‘平衡关系’的重要性。平衡是一门重要的人生必修课,平衡生活与工作、平衡期望与现实,在平衡中才能获得幸福。”

  从事美术教育30余年,于红始终折服于水墨画的艺术气韵,“不需太多笔触,只需寥寥几笔便可形神兼备”。2019年,她无意中在微信群看到朋友们转发节气文化的内容,她突然想到了童年时家里的旧台历,那种台历上印着许多与节气对应的生活小画,立冬时做棉衣、大暑时吃西瓜等。

  于红告诉记者,当二十四节气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她眼前,节气文化突然变得直观、亲近,她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作题材。“在新的时代,创作新的水墨二十四节气是我的课题,也是我的乐趣所在,就像‘众里寻它千百度’的知音,有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们拉近了。”

  令于红惊喜的是,同学们对于“水墨画与二十四节气”的组合兴趣极高。她原本只想到用花卉的形式来表达二十四节气,同学们主动提出想要尝试用自然界的山水、人物、动物等来呈现,“孩子们大胆的创意启发了我,作为老师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不要轻易为自己设限。这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师佳十曾是北京101中石油分校的高中学生,她在于红的指导下从临摹水墨画开始学习。后来,于红鼓励师佳十自己创作。师佳十回忆道:“于红老师在布置选题时会先向我们描述一个意境,让我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自发地根据选题内容查找大量资料,这在无形中也加深了我们对节气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了解。”

  “于红老师很尊重我们的想法,并不会过多干预。”这让师佳十对于“二十四节气”水墨画的创作更有信心。

  于红说:“节气的变化其实是一种感受,我的工作就是带着孩子们去感受和体验,感受天地的变化,体验循环往复的生命过程,这些不止于课堂教学。”

  于红认为校园美育是校园里最纯净,也最具正能量的教学方式,“我们自己的校园美育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有了传统文化的根,往前走的时候才不会走偏”。

  在二十四节气水墨画教学中,于红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感受力、观察力、专注力与想象力,她鼓励学生用水墨画中抽象线条的方式去提炼身边的事物,“如同书法多一笔少一笔就是错别字,写意水墨画也一样,多一笔是败笔,少一笔也不成”。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多思考、多抽象、多想象的习惯。于红说:“校园美育就是要教会孩子们用美术的方式解决问题,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外实践,都要向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方法,让他们在未来学会用美术的思维解决身边的问题。”

  的确,校园美育并非只停留于校园中,对美的追求是一辈子的事情。正如北京101中石油分校万锡茂校长所说:“石油分校鼓励教师开发独特的美育校本课程,通过课堂教学,让每一名教师都成为美的传播者;在每一堂课学生都有美的体验。让孩子从小培养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自信。现在能够欣赏美,将来才有可能去创造生活的美电影先生。”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谭思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举报/反馈

上一篇:民治街道丰富文明实践“菜单”,多种文化服务等你来参加!
下一篇:春节小报图文版教程来喽~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