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自然奇遇,让孩子爱上自然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03
手机版

  原标题:现场|自然奇遇,让孩子爱上自然

  

  1月20日,第四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闭幕式暨“自然奇遇重庆城”嘉年华在新鸥鹏华冈教育Mall新牌坊店举行。第四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在嘉年华活动现场,布展的近20家机构向到场的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推出了超过40项体验活动。图为一名自然导师向孩子们展示独角仙幼虫,讲解“带独角仙宝宝回家”的秘诀。

  “我看到老师像变魔术一般,用一盏灯吸引来各种各样的虫子,就好像邀请虫子们出来和我们一起开一场派对似的。我高兴极了,兴奋极了——这简直太神奇了!一回到家,我就把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画在了纸上……”

  和妈妈一起登上舞台,面对在场的100余名领导嘉宾、老师和同学,来自重庆天地人和街小学的徐庄懿同学讲述起自己做自然笔记的经历来。

  

  ▲徐庄懿(右)和妈妈一同登台,分享做自然笔记的经验和心得、感悟。

  这番发言后不到10分钟,徐庄懿再一次被主持人点名。这次登台,他从领导嘉宾手中接过了一份荣誉证书。证书上写道:“徐庄懿同学:你的作品在第四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白海豚最佳分享奖。”

  这一幕发生在1月20日,在新鸥鹏华冈教育Mall新牌坊店举行的第四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闭幕式暨“自然奇遇重庆城”嘉年华活动现场。

  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是由电影盒子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城管委、市林业局、团市委、市科协等主办,少年先锋报社、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重庆科普基地联合会、渝中区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等承办的一项公益赛事活动。大赛以“惜福、向善、爱自然”为主题,倡导社会公众尤其是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走向户外,以手写、手绘为主要形式,观察、记录自己身边的自然景物和现象,完成自然笔记作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梦想课堂深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据少年先锋报社社长、重庆市少工委副主任陈俊介绍,第四届大赛于2017年4月启动,到9月作品征集截止时,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37个区县,517所学校和8家机构的作品17216件,累计参赛人数超过了十万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与自然笔记结缘,自然笔记大赛也在不忘初心中砥砺前行。

  

  ▲闭幕式现场颁发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松雀鹰自然观察员奖。图中右四为赵维,右五为赵英豪。

  “那些让我特别想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是怎么回事儿的事物,就是我最应该花时间去观察的对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赵维如此向那些初次接触到自然笔记的大小朋友们分享经验。她说,做自然笔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最开始的好奇心和兴趣就是自己能够坚持下来的根本保障。“我曾用25天的时间持续观察、记录一只毛毛虫的蜕变。为了不被打断,我有时甚至还将那只毛毛虫随身携带,感觉我整个人都已经完全融入了毛毛虫的世界中。”赵维说。

  2017年7月30日晚上,赵维和她的弟弟、渝北中学学生赵英豪一起去渝北区的桃源公园散步。在公园里的池塘边,他们发现了一只癞蛤蟆。面对弟弟的各种“恐吓”,这只癞蛤蟆竟然完全不像一般的癞蛤蟆那样受惊、跳走。这个现象引起了赵维的注意。她赶紧拿出手机,拍下了这只癞蛤蟆的照片,然后将照片发给了她的老师、两爬动物专家、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罗键。

  “她弟弟(做自然笔记)就是被她(用这种方式)‘拉下水’的。”谈到当时的情形,罗键老师笑言。在罗老师看来,一份优秀的自然笔记背后,通常都藏着一名具有童心慧眼的作者——“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都可以保持着对自然的那份无知无畏的热爱”。

  经过罗键等老师的指导,自然观察经验丰富和赵维和自然笔记初学者赵英豪一道,又连续4天对桃源公园池塘边的癞蛤蟆进行观察和采样记录,终于取得了成果——他们发现的这种癞蛤蟆是黑眶蟾蜍。这是自有记录以来,这一物种在渝北区境内第二次被人发现,也是第一次被人采样记录。通过在自然笔记作品中记录这一观察发现和自己的研究过程,姐弟俩联手摘得了本届自然笔记大赛最高奖项——特等奖松雀鹰自然观察员奖。

  像赵维、赵英豪这样,通过关注身边的自然景物,了解、认识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甚至试图从中去领悟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参赛的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的观察记录选题方向。而本届大赛则“顺水推舟”,以2017年重庆直辖二十周年纪念为契机,提出了“笔记重庆自然”的作品征集口号。围绕着这一口号,大赛组委会也在本届大赛期间启动了“自然奇遇重庆城”项目。

  

  ▲“酷虫星球展”一隅。以重庆城里常见的植物、鸟类、虫、两爬动物等四类生物为主题的四项展览,给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自然观察视角。

  闭幕式结束后,“自然奇遇重庆城”嘉年华在活动现场正式拉开帷幕。除了近二十家扎根或涉足重庆本土的自然教育、艺术、美术等机构布设展区,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和公益讲座外,大赛组委会还特别布置了四项以环保瓦楞纸板为基础材料的展览。

  “山水环抱的重庆,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很多种类的生物——包括我们人类,都在这座城里找到了归属感。作为这座城里的一员,你认识你的“邻居”们吗?了解它们的脾气和秉性吗?想跟它们一起玩游戏吗?……”这四项展览以重庆城里常见的植物、鸟类、虫、两爬动物等四类生物为主题,分别由沙坪坝区凤鸣山小学、南岸区天台岗小学、江北区洋河花园实验小学、两江新区童心小学等四所学校的学生,以及多家自然教育、艺术、美术类机构联手策划、打造,其主要目的就是向公众尤其是重庆市民宣传和普及重庆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项展览的内容、风格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互动。通过艺术化的自然体验,观展的少年儿童都将融入到这些生物的生境中,甚至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些生物,从而潜移默化地与重庆的自然环境、自然景物产生连结和共鸣。由于造型别致、形式独特,这四项展览成为当天嘉年华活动现场的亮点,先后吸引了数百名少年儿童自发参观体验。

  “自然笔记不仅仅是观察和绘画,更重要的意义是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渝北区笃信实验学校副校长袁野说:“孩子不仅应该经常接触自然,养成记录花花草草的习惯,更应该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形成创意。在我看来,这正是学校应该着力去引导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凭借着在组织参赛和开展自然笔记课程、自然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该校获得了本届大赛领头羊集体奖二等奖。

  

  ▲两名学生正在参观自然笔记大赛获奖作品展。

  在本届大赛中,通过组织集结各合作机构的优秀自然导师力量和课程资源,大赛组委会还推出了“自然大巴公益课堂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项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渠道。从2017年9月到12月,该项目接到了来自学校、家委会、社区等单位或组织的预约申请65次,自然导师和志愿者们走进了重庆市内的40余所学校,开展免费公益性质的课程或活动,覆盖受众上千人。从2017年11月开始,大赛组委会还将1万册《自然笔记大赛指导手册》陆续送到酉阳县花田乡中心学校、南川区三泉中心小学等9个区县的25所乡村小学,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去自然笔记、自然观察公益课程。

  从2014年起,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经过四年的持续努力,自然笔记大赛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已经走出重庆,在全国各地落地开花。广州、浙江、上海、海南、深圳、武汉、云南等地均已开展以自然笔记为主题、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赛事活动。

  “自然笔记的精髓是倡导孩子们,学会观察自然,学会用绘画的方式描摹自然,学会用文字和绘画结合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从中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这既是一种科普活动,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评审委员会成员、博物学专家、重庆自然博物馆馆长欧阳辉说。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也是引领者。”徐庄懿的妈妈回忆说,上二年级时,徐庄懿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写画画完成了十几篇“蜘蛛日记”,讲述了一只蜘蛛的烦恼——比如被小朋友拿着扫帚追赶,捕蚊子的奇遇、还有和蚂蚁互相学习生存本领,最后为人类贡献出自己,被送进了人类的制药机……“在这些故事情节里,我读到了孩子对自然的内心独白和对生活的理解,对动物的爱和观察事物的视角。作为妈妈,我从那时起就坚定地觉得,让孩子爱上自然,绝对是一件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事情。”

  记者田梦 赵静 张顺锋 赵凯 杨雅涵(实习)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上一篇:企鹅家族英语关店退费打六折:自称美吉姆兄弟品牌,被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
下一篇:睡前故事:《小老鼠上灯台》(作者:金波)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