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大都市强劲动能领跑长三角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1-05-24
手机版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孟歆迪 刘已粲

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在长三角一体化推进3年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大文章,聚焦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三个重点区域,努力探索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路径。目前这三个重点区域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以大都市强劲动能领跑长三角。

  临港新片区?加速领跑

浦江之东,活力涌动。4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江口外、东海之滨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集装箱林立,货车往来穿梭。

2019年洋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80.8万标准箱,首次超过外高桥港区;2020年洋山港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2021年洋山港开港16周年,洋山一期至四期工程相继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国家战略从蓝图化为生动实践发挥了重要的主力军、排头兵作用。

洋山港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重要的一部分。临港新片区同样变化惊人,动能惊人。

2020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78项制度创新任务已落地实施或先行先试共69项,50条特殊支持政策基本完成,国家、上海市、管委会层面共发布120余个政策文件,形成32个制度创新典型案例。

1月4日,2021年首个工作日,临港新片区10个产业项目参加上海市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涉及总投资超300亿元。

4月2日,宁波·上海产业转移双创示范基地、上海临港科技创业(宁波)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宁波分中心揭牌,此次合作共建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推动的一次区域科技创新,也标志着临港科创开启第二次战略转型,以及从企业孵化培育拓展提升至产业孵化培育的起步。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临港新片区建设跑出了加速度,一批重大制度创新相继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目前已累计签约近600个项目,总投资近4000亿元;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开工,其中18个社会民生项目正在建设。

自2019年9月临港新片区正式挂牌设立起,“临港”就成为一个不断刷屏的高频词,以惊人的高速,向中国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基地、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迈进。

  长三角示范区?打破边界

苏州环新减震科技有限公司从上海市青浦区搬迁至苏州市吴江区,但企业的主要客户和核心财务人员依旧在上海地区。这家地处苏州的公司想把单位账户也开立在上海,能办吗?对于该企业异地办理结算业务的需求,工商银行青浦工业园区支行用现场完成企业跨域开户的行动,给出答案:能!

长三角区域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是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作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不破隶属而破边界,创新机制是制胜法宝。

2020年4月初,示范区执委会会同央行上海总部及沪苏浙两省一市银保监、证监、金融监管等12个部门出台《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先行先试的若干举措》,围绕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等8个方面研究形成了16条具体举措,引导推动示范区金融同城化工作。

“金融16条”发布后,有关金融机构积极响应落实支持政策,浦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长三角管理总部或示范区分支机构,工商银行在推进智能终端异地开户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在多方磨合、协作的氛围中,如今示范区要素流动已颇具规模:一体化示范区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类)跨区域互认;一体化示范区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一体化机制;一体化示范区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统一的企业登记条件、程序、方式等标准规范,统一企业经营许可、资质互认制度……记者在位于上海青浦的示范区管委会了解到,示范区聚焦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所面临的共性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性改革实践,大胆创新,积极试验,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已形成32项一体化制度创新成果。

  虹桥商务区?协同升级

“远超预期!”3月29日,首届上海旅游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这是一场综合性、国际化的旅游产业盛会,上海三大展馆联动,展览面积共计60万平方米,展商数超过5000家。大手笔、大能量,这是“大虹桥”的日常。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近日发布,明确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将形成“一核两带”发展格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主要承担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功能。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断言,从市域空间格局看,虹桥商务区将与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起,发挥对内对外开放枢纽作用,将成为长三角的新地标。

大交通枢纽功能全面提升,大会展品牌形象日益凸显,大商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作为虹桥国际开发枢纽“一核两带”中至关重要的核,开发建设已历经十余年的虹桥商务区,为引领长三角协同开放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大交通特色鲜明。商务区是上海南京发展轴和上海杭州发展轴交汇点,拥有目前世界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年客流量超过4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147万人次,可快速通达长三角都市圈各主要城市和连接国内外。区域已形成地下、地面、空中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核心区重点区域(4.7平方公里)全面建成,已开发建筑面积约1000万平方米,形成全国最大面积地下空间开发格局。

大展馆吸引大展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地处长三角城市轴的关键节点,总建筑面积超150万平方米,可展示规模达57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其年举办10万平方米以上超大型展览20余个,国际性展会比例达98%,既是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门户,又是上海连通长三角的桥头堡,是长三角咽喉之所在。

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建设成效初显。五型经济加快集聚,目前已吸引7万多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具有总部功能的各类企业已达380余家;多功能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已培育特色产业园区41个;利用外资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556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有2100余家数字企业入驻。各类服务资源在此集聚,已成为国内外各方投资兴业的热土。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为新时代虹桥商务区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舞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定位升级、开放升级、功能升级,要通过“大虹桥”的强力驱动,促进长三角协同开放、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全面增强对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光明日报》( 2021年05月23日?03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上一篇:湖南省首批50人获得非临床单位药学专业高级职称
下一篇:厦门市第五医院注重管理创新 打造人文关爱型护理团队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