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的妈妈回来了!”刚刚,三位航天英雄安全落地!回家第一餐有——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14
手机版

  出差6个月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

  终于回家!

  “01,感觉良好!

  02,感觉良好!

  03,感觉良好!”

  随着三位航天员的接力汇报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圆满成功!

  

  “你们感觉良好,我们就安心”

  

  三名航天员陆续出舱

  翟志刚出舱后微笑招手

  

  

  

  航天员翟志刚进入到医监医保车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啦!”

  航天员王亚平安全顺利出舱

  

  

  

  航天员王亚平进入到第二辆医监医保车

  

  航天员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

  对着镜头“比心”

  

  

  航天员叶光富进入到第三辆医监医保车

  

  细心的网友发现

  三辆医监医保车上的字样也各不相同

  

  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青岛测控站等各测控站点成功实施飞船返回段测控任务。

  

  “‘喀什’发现目标!”9时许,被誉为“航天测控第一站”的喀什测控站对飞船返回舱快速完成目标捕获。据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采取快速返回技术,整个返回流程将从神舟十二号任务的20多个小时压缩至7.5个小时,更加密集的发令需求对于该中心所属地面测控设备的稳定性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站工程师乔培武告诉记者,喀什测控站承担飞船入境后的测控跟踪第一棒,由于返回舱再入过程姿态多变,捕获跟踪是否及时关乎任务成败。他们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完善的目标捕获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再入跟踪捕得上、测得准。

  

  随着部署在和田、东风场区的活动测控分队相继接过测控接力棒,千里之外的西安中心测控大厅内,科技人员正在通过该活动测控分队传来的返回舱遥外测数据快速计算理论落点,并及时提供至陆上、空中搜救分队。

  

  工程师郭志告诉记者,与神舟十二号返回测控任务不同的是,为了提高测控的可靠性,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及再入过程中新增了一颗中继卫星和一套地面雷达参试,数据源相比神十二任务更加丰富,冗余性更强。西安中心一方面及时与新增方向建立了通信连接状态并开展了充分的联调测试,确保数据接收正常;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中心返回落点预报算法及软件,提高了多源数据融合下4次返回落点预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而在返回测控任务实施前的15小时内,西安中心还先后完成了中星6D卫星和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发射测控任务。为高质量完成高密度实时测控任务,该中心借助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西安中心软件系统进一步压缩任务准备时间的同时,积极调配人力资源和测控资源,保障任务有序实施。“面对多任务并行,我们必须持续优化任务组织模式、创新技术和手段,以百分之百的严慎细实确保测控百分之百的成功。”西安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回家之后第一顿饭吃些什么?

  面条、馒头、小米粥、醋溜土豆丝、醋溜白菜

  榨菜、川味香肠、黄瓜、西红柿、西瓜……

  航天员回家第一顿饭非常丰富

  都是个性化定制

  再来看看

  返回舱成功着陆的画面

  

  返回舱呈直立状态

  

  

  现场建立工作区

  多单位协同配合处置工作

  

  

  现场还有小动物来见证历史

  

  

  

  返回之前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完成姿态调整、轨返分离等动作

  第一次调姿

  

  第二次调姿

  

  返回制动开始

  发动机点火让飞船减速

  

  返回制动结束,进入惯性滑行阶段

  

  乘组报告“感觉良好”

  东风着陆场准备就绪,迎接航天员回家

  

  东风着陆场地广人稀,视野开阔

  空中和地面分队赶往目标地点

  

  “黄河发现目标”

  

  即将进入黑障区

  

  返回舱出“黑障区”

  

  返回舱从天空降落瞬间

  

  航天员说

  “好久没感受重力的感觉了”

  欢迎回家!

  

  降落伞约有1200平米

  返回舱附近冒出白烟是在排除多余燃料

  

  神十三航天员回家有哪些步骤?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后续,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将在地面指令控制下择机再入返回,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踏上回家之旅。

  从神舟十三号飞船与空间站核心舱分离,到最终返回地面。

  在踏上回家之路前,神舟十三号乘组给空间站进行了大扫除,并向地面工作人员敬礼致意。

  

  天和核心舱传回画面,告别了相守半年的神舟十三号。

  

  返航前,航天员要换上出征时穿过的舱内压力服;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其底部温度将高达上千摄氏度,舱内出现震动噪声过载现象,还会经历4-6分钟“黑障区”,暂时与地面失去联系。

  神十三返回地球大致分5步:分离撤离:人上“神舟”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制动离轨:飞船通过调姿、制动、减速,从原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惯性滑行:等待再入时机,飞船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再入大气层:返回舱穿越黑障、经历考验;着陆:开伞、反推、落地。

  “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将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回收试验队总体设计师刘庆博告诉记者,大约7.5小时后,返回舱与轨道舱开始分离,随后经过返回制动、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前调整姿态、进入大气层后采用升力式控制、弹伞舱盖开伞、抛防热大底、推进剂排放、反推发动机工作等过程,最终返回舱实现平稳着陆。

  值得关注的是,神舟十三号不仅是目前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还将成为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此前,神舟十二号返回时绕飞地球11圈,历时一天多;而神舟十三号将首次实施绕地球5圈的快速返回方案,仅需几个小时。

  “飞船绕飞地球是为了等待返回时机,同时地面还需要在这段时间进行参数注入和策略制定等准备工作。”刘庆博说,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使绕飞减少到5圈,不仅提高了返回任务执行效率,而且让航天员返回体验更加舒适。

  飞船首次快速返回,对空地协同联合搜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东风着陆场搜索区域达数万平方公里,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十余种典型地形地貌,搜索难度大、横跨范围广。为应对极具挑战的快速返回模式,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在6个月前就投入了回收任务的桌面推演和专项训练。

  航天员落地后见到的第一个人是谁?

  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任务中,开舱手苏黎明可能是航天员落地后见到的第一个人,这让他既兴奋又紧张。

  他不断向前辈请教,一次次预演与航天员对话的场景——“神舟十三号乘组,欢迎回家!”、“你们辛苦了”

  

  在2021年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任务中,苏黎明曾担任国旗手,在舱外展开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返回区域处于什么地方?

  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做好飞船撤离前的各项准备,东风着陆场及工程相关系统已开展迎接航天员返回的各项准备。

  着陆场的搜救力量由多个分队组成,如天空分队、地面分队、机动搜救分队等。在集结现场,地面分队已基本集结完成,地面分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返回舱搜救及相关任务。这次返回的速度变快了,对测控工作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神舟十三号返回区域处于什么地方?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地面分队指挥员牛永进介绍:基本和神舟十二号位于一个区域,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区域内。飞船返回的安全区域,在红框范围内。

  

  为何待命点离瞄准点距离较远?牛永进表示,飞船在返回过程中有些散落物要抛下来,对地面有一定伤害,所以待命点在红色区域之外。“针对各种特殊情况,我们都做了预案,也都进行了演练,对装备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我们已经整装待发,全力以赴,已做好充分准备,实现最可靠、最安全、最温暖的目标,迎接航天英雄凯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180秒回顾神十三航天员

  太空出差名场面

  太空出差半年来

  “超长待机三人组”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是如何度过的?

  一起来看

  “出差三人组”6个月里的“太空记忆”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发,去太空!

  2021年10月16日,

  神舟十三号带着3位航天员出征,

  开启为期6个月的“出差”生活。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2021年10月16日9时58分,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在中国空间站生活的每一天,

  都能看到16次日出。

  这是因为中国空间站90分钟

  就会绕地球一圈,

  每绕一圈就会看到一次日出日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轨半年,航天员肩负的任务包括:

  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的技术,

  验证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

  在轨开展相关的空间科学实验,

  目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

  已经完成既定任务。

  宇宙同无穷,景物各有趣

  

  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

  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太空教师”们先后两次授课,

  直播开讲“天宫课堂”,

  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

  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宇宙浩然气,久已铭心脾

  

  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感觉良好”乘组于2021年11月8日、

  12月26日两次完成出舱活动,

  为后续出舱活动进一步积累了经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第一位入驻中国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中国第一位在轨超180天女航天员……

  王亚平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王亚平古筝弹奏《茉莉花》、

  叶光富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在中国空间站表演民乐,

  是我们独有的浪漫。

  云鹤游天,群鸿戏海

  

  神十三航天员乘组在太空进行书法练习,

  看指令长挥毫泼墨,

  书法潇洒飘逸;

  叶光富字如其人,

  一笔一划严谨细致;

  亚平老师下笔有神,

  娟秀大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浪漫!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除夕夜万家灯火,

  在阖家团圆的日子,

  神十三航天员乘组从太空的视角

  拍下了灯火璀璨的神州大地。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伴随着虎年的第一声钟响,

  三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给大家拜年,

  喜迎新年!祝大家虎年快乐!

  天地不同老,日月岂停旋

  “出差”半年,

  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三人组即将回家。

  2022年,

  长征五号B、长征七号、长征二号F三型运载火箭

  将执行发射空间站问天舱、梦天舱、

  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6次飞行任务,

  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我们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

  感谢你们带来的自豪与浪漫

  欢迎回家!

  来源丨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首席记者 张译心 通讯员 吕炳宏、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我们的太空、广州日报、齐鲁晚报等

  编辑丨水里有鱼

  声明:“青岛晚报”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信息。若有图文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行为,请直接留言指正,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支持我们请分享 评论 点赞 在看

上一篇:“后悔也有点晚了”,高中补课和不补课的差距,别等上大学才知道
下一篇:5本清末民国的热血小说,发展策略和规划,一步一步走向巅峰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