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者」董浩月:社区环境与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15
手机版

  本文大约3800字,读完约9分钟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中国人口老龄化又有其独特特点,因此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要正视并且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时,老年人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本文系盘古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生董浩月在老龄社会30人论坛系列专题研讨会(39)青年学者专场(一)中的发言整理。文章来源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

  ”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避免,中国人口老龄化又有其独特特点,因此我们也一直在强调要正视并且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那么,为什么人们谈到老龄化的时候都会把它视之为一个问题呢?其实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在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跟青壮年有很大的不同,假设老年人身体状况很健康,能够像青年人一样参与劳动,完全实现生活自理等等,那么可能我们也就觉得老龄化不会成之为一个问题了。

  老龄健康与环境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看到随着流行病转变过程,人们寿命延长了,到退行性疾病阶段,疾病威胁的最主要人群就是老年群体。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十分普遍,有些疾病不能加以良好控制情况下可能就会影响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等等,尤其高龄老年人他们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更大一些。

  所以,我们讨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时候,老年人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国在人口老龄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政策应对,比如“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健康中国战略”等等。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除了一些常识性个体因素之外,环境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个体因素外界介入较为困难情况下而言,环境调整是政策介入较为便捷的途径,也是实现积极老龄化重要途径之一。

  关于老年健康,WHO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当中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新概念:强调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这个概念对于老年人健康进行了新的诠释,从积极无病状态发展为强调老年人功能所需发挥的状态,这也符合老年人当前状况。老年人患慢性病比例达70-80%甚至更高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对于慢性病有良好的管理和控制的情况下,有些疾病并不会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这样功能发挥的健康老龄化新概念下,环境重要性也会更为凸显。环境作用可以体现在两条路径,一是环境改善能够减少疾病发生,从而延缓个体生理机能衰退。二是环境便利性改善能够减小生理机能衰退对于老年人活动不利影响,从而保障老年人所需生活功能正常发挥。比如电梯就使腿脚不便利的老年人出门行走成为可能。

  之所以关注到社区环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家庭也发生在快速的变化,生育数量减少、居住安排改变都使得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衰弱。社区在养老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5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特意增加了宜居环境章节,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都说明了宜居环境的重要性。

  对于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环境改善一方面会提高老年人健康的初始水平,比如社区增设电梯,老年人出行比例可能一下就会提高。另外环境改善也会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变化速率,比如出行便捷可以增常老年人日常活动、体育锻炼、社会交往等等,从而延缓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

  老龄健康的社区差异

  我的研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看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是否存在社区差异?如果存在的话,引出第二个问题,社区环境如何影响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的初始水平和变化速率?

  对于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而言,总体来看老年人健康状况随着年龄增长是下降趋势,但是外在干预扮演着会使健康状况变化出不同路径的重要角色。

  老年人内在能力的变化与实际表现出来的功能发挥状况的差异,很大程度来自于外在环境影响。良好社区环境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他生活所需功能发挥,较为恶劣环境就会反过来成为制约因素。同时外在环境也可能作用于老年人内在能力,就是老年人生理机能本身。已有一些关于社区环境作用研究是表明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令人满意的社区环境、交通对于老年人健康和社会参与都是有正向积极作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区支持服务、良好的社区生态环境等可以延缓老年人认知功能衰退,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都能起到积极保护作用。

  最近也有研究表明社区环境、步行对于老年人健康影响路径具体呈现出从个体步行行为向社区人际交往转移特征,进一步对老年人健康产生影响。步行的减少,压抑的社区交往环境都可能会降低老年人健康水平。

  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老年人健康问题研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内的研究较少分析个体层面老年人健康的变化轨迹,同时关于老年人社区健康环境探讨也是做的比较少,我们的研究希望弥补这方面不足。在全球老龄化背景下社区服务占据老年人晚年获得服务支持比例在不断增加,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也是非常有意义。

  研究设计与方法

  数据来源为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该数据的社区问卷中包含有社区层面的设施,社区经济状况等等问题,剔除掉45-59岁不属于老年人的群体,以及缺失值的情况,最终纳入分析的样本共包含3250个个体的9473次观测,平均观测轮次为2.9次,这些个体分布在443个社区。模型采用的是多层线性模型,拟合老年健康变化轨迹并估计社区环境场景效应及调节效应。因为涉及到同一个老年人不同时点的观测,并且老年人个体又嵌套在社区层面中,因此模型分为三层进行拟合。

  我们采取的是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来表征老年人健康,核心自变量为社区环境,拟合健康变化轨迹还需要年龄,同时还纳入其他方面控制变量。具体看一下变量选取,考虑到工具性日常活动受到社区日常影响更大一些,我们研究过程当中把调查问卷当中涉及到的日常活动能力测量相关问题全部综合起来,得到一个更为综合的日常活动能力得分。这个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生理健康状况越差。认知能力是通过MMSE量表得到的,认知能力得分越高说明老年人认知能力越强。

  社区环境变量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和中国2016年出台的《指导意见》,并结合问卷的实际情况,将社区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社会支持环境,其中物理环境包括室外空间、交通和社区管理水平,社会支持环境包括文化娱乐设施、社会组织、医疗保健服务等,还有社区层面两个控制变量。

  根据描述性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显示,社区环境状况更好的情况下老年人活动能力越强,认知能力得分也能够得出同样的结果。进一步拟合回归模型,先来看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变化轨迹的场境效应。首先空模型中社区层面的组內相关系数为5.2%,模型1纳入年龄拟合老年人变化轨迹,组内相关系数达到6.9%。这说明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变化轨迹在不同社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差异是显著的,之后逐步纳入社区环境变量以及个体层面控制变量进行拟合。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道路类型、室外健身器材、是否有老年协会,对于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变化轨迹有明显影响,而且社区环境状况越好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状况更好。

  认知能力也是同样拟合步骤,结果表明,到公交车站距离越短,老年人认知能力得分越高,说明更方便的交通出行有助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改善。有室外健身器材也使得老年人认知能力得分更高一些,体育锻炼有助于脑功能的保持,有益于缓解认知衰退。

  从调节效应来看,我们关注的是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变化轨迹斜率是否会因为社区环境不同而有所改变。在日常活动能力变化轨迹中,生活垃圾处理跟年龄交互项是显著的,就是说明能够定时运走生活垃圾的社区,社区管理秩序更好一些,它对于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衰退过程是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认知能力在回归过程中发现社区环境调节效应不显著,即说明不同社区环境下老年人认知能力衰退的速率差异不是特别大。

  研究结论和讨论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变化轨迹存在社区间的差异,社区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场境效应。

  2.平坦的道路、安全的室外行走空间能够减小老年人功能发挥的阻碍,提高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平均水平;老年协会举办各种活动,为老年人创造更多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机会,长期的活动参与有利于老年人活动能力的保持。

  3.较短的乘车行走距离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的保护作用主要源于城乡的差异。

  4.室外健身器材为老年人提供了体育锻炼的机会和社交场所,使得个体内在能力的退化速度减慢,有利于其保持其社会关系和舒畅的心情,从而有更好的功能能力。

  5.定期运走垃圾能够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社区管理和秩序可以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可能性,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维持。

  6.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健康变化轨迹的影响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的研究在目前的阶段也存在一些局限和不足,首先数据时滞性导致研究时效性受到影响,后续将把最新数据纳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完善。第二是仅有调查基期的社区数据,无法体现出社区环境变化影响,可能使得研究结论出现偏差。第三是追踪年限相对较短,社区环境的效果还未可观测。最后关于城乡差异以及社区环境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探究。■

  文章来源于“老龄与未来”微信公众号图文编辑:徐仟慧责任编辑:刘菁波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1年,全国985工程高校录取分数公布,看看多少分才能考上985
下一篇:「带您看铜医」海扶刀落地铜仁!铜医成功开展市内首例“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