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40家关键公司,36氪预判了36个未来|2021展望合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1-08-20
手机版

资料?|?彭倩 董洁( 电商)? 杨亚飞 (新品牌)陈淑雅 (出海)? 余洋洋 (短视频)? 刘士武 (游戏)王毓婵 (长视频与影视公司)? 郑静婷 (在线教育)李勤 (新能源车)? 杨林 (出行平台)手机与硬件 (邱晓芬)? 苏建勋 (企业服务)

综述 |?乔芊??编辑 |?杨轩

当我们在2020年初写下新年展望时,即使是最悲观的人,也无法猜到这一年疫情下的急剧动荡,全球经济戛然而止。

更意外的是,随着“大放水”时代来临,下半年起,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在若干领域恢复繁荣气象,二级市场龙头公司股价飞涨,中国的新经济企业,尤其是各个领域的“大象”们,似乎成了离“失意”一词最遥远的群体。

进入2021,股市暂时冷却了下来,但经济复苏的号角仍在鸣响。

与往年一样,36氪集合10多位新经济领域的长期跟踪作者,对9大领域、约40家明星公司的这一年做出预判,希望从这些明星公司的业务走向出发,提前描摹出一幅的2021的经济图景:危机过后,复苏的力量有多强劲?而新的机会又在哪里?

交易平台:电商与本地生活
?

阿里、美团、拼多多、京东……电商交易平台里的每一家都已是巨头,因此2021年该领域也是政策监管的重灾区:反垄断的靴子如何落地?政策监管下,社区团购业务怎么合规地打赢?

此外,江湖座次也正变动不居:阿里是否能走出低迷?而黄峥卸任后的拼多多增速还能有多快?又要怎么摆脱“血汗工厂”的声誉危机?

?1、阿里:如何走出内外交困?

2020的阿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业务和声望危机。在外,疫情冲击、蚂蚁暂缓IPO、反垄断监管趋严;在内,增长乏力、高管丑闻接踵而至。

受反垄断形势所迫,2021一开始阿里就公开表示不支持“二选一”。短期内这将造成商户资源外流,但长远看,商家的选择仍然要看各平台的流量成本、供应链、物流服务等综合竞争维度。

接下来,阿里恐怕很难专心对付某一个领域的竞争对手。电商主场,阿里与拼多多的战争依然胶着,而后者的年活用户数已经超越阿里;内容流量一侧,随着抖音断链,淘宝在产品端需要更有效的流量引擎;社区团购领域,姗姗来迟的阿里要追赶美团和拼多多,还需要更多办法。

当“福报”变为调侃阿里的一个标签时,意味着阿里在组织文化上需要重振凝聚力。已经能看到它的主动动作有:改变曾经高调的传播策略、隐藏职级、取消周报、取消361绩效考核、改KPI为OKR,此前张勇在内网的一次反思中台的演讲也被视作阿里将拆分中台的前兆。放下一些包袱后,阿里这艘大船或许能运转得更为灵活。

?2、拼多多:盈利拐点到来,买菜迎关键一战

拼多多正在许多方面和它的对手淘宝越来越像。比如补课搜索体系,站内搜索流量显著上升;比如补齐商业化工具,提升变现效率;甚至从商品详情页、商家考核指引上也能发现,拼多多的运营正从单品逻辑向店铺逻辑转化。这种相像本质上还是因为,两家的赚钱路径一致。

2021年,拼多多大概率会提升站内广告价格,进而优化核心电商的利润水平,这将帮助拼多多更快实现规模化盈利。

与此同时,花钱的地方在别处。作为2020年强势入局社区团购,且决心和执行力兼备的巨头,拼多多还会和目前日单量第一名美团焦灼竞争。这个业务为拼多多带来了用户活跃度和GMV的双重增长,但大力投入也会拖累拼多多整体的盈利水平。

不过反垄断定调后,巨头们也都意识到,大量补贴、巨额亏损的策略是无法长久的,提升供应链能力和履约效率变得紧迫起来。这个方面,拼多多比美团要补的课更多。

?3、美团:股价或与创新业务亏损齐飞

摆脱疫情影响,高度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叠加社区团购等创新业务带给市场的想象力,美团仍是最被二级市场看好的本土互联网公司。但当前美团股价包含市场一定程度的超前预期,一旦业绩出现波动,其股价敏感度将大大增强。入局不早但后劲十足,社区团购仍是2021美团最值得关注的业务。目前美团优选的全国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2000万,反超多多买菜成为行业第一。?对于新近进入的市场美团优选继续靠高压补贴来争夺市场,而在相对成熟的市场,美团已不仅仅关注单量和复购率,毛利也成为了2021年新的考核指标。

考虑到社区团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美团仍需在这个“创新业务”上烧钱来筑高护城河。好在美团的主营业务足够稳定,尤其是外卖业务,已经从流量担当成为盈利担当。

4、京东:下沉战绩未可知,但“上市团体”再添一员

在摆脱了近一年的增长停滞后,京东股价在去年实现了140%的涨幅,在市值超1000亿美金的互联网巨头中仅次于美团。得益于物流的长期建设,京东成了为数不多受益疫情的企业。

大快消成为过去一年京东增长势头最快的品类,但要想支撑股价的进一步上扬,京东仍需找到新故事,不久前组建的京喜事业群和其瞄准的下沉市场被寄予厚望。

社区团购乱战中,京东最晚入局也最谨慎,比起拼多多和美团的all in ,京东更大程度将其视为一个攻占下沉市场的补充型业务。而它的优势可能是物流端的积累。

2021年,刘强东更大的兴趣,可能仍是将拱卫电商主业的一众子公司推向IPO。尽管金融业务上市暂缓,但参考京东健康上市的情形,京东物流2021的上市大概率会将京东市值再推一个台阶。

延伸阅读:

《2021展望|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千亿美金巨头狭路相逢》

新消费品牌
?

“新消费”风口已经成为一级市场共识。虽然2020年早期投融资整体的数量和金额大幅下降,但钱挤进了新消费品牌赛道,投资人们集体转向“投消费”,而2020年的明星消费项目的价格水涨船高。

也有人担心这种高估值的局面严重透支了中长期的成长空间。一个核心问题于是浮出水面:消费市场的高估值状态在2021年会延续吗?头部品牌外,是否还有新机会存在?

5、喜茶:不争第一股,全力做规模

行业第二名已在上市进程中,而第一名喜茶会不会在2021年上市,仍还是一个悬念。但可以确定的是,喜茶仍会全力开店、做大规模。规模化能力,正是喜茶彻底摘掉网红标签、坐稳头部地位的核心壁垒。

2020年底时,喜茶全国门店数达到692家。2021年随着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小,喜茶门店有可能再次实现翻倍增长。到今年底,全国门店数将有望达到1400家,对于跑规模最有帮助的GO店,占新开门店比例会进一步提升。

零售化是喜茶能够讲述的新故事。喜茶百货子板块已推出多年,但局限在微信小程序售卖品牌周边产品。天猫旗舰店的开业可以更灵活地进行非现制茶饮类的产品创新,而不用担心影响门店坪效。

但是否有下沉能力才是关于喜茶未来成长空间的核心问题。价格带如何制定,加盟还是直营,都需要重新规划。和下沉相比,出海的不确定性更高,疫情使得喜茶过去一年的出海计划遇到了明显阻力,新的一年会有多大程度改善,仍很难预料。

6、元气森林:扩张!扩张!海外战役是关键

2021年将是元气森林十分关键的一年。若能保持高速增长、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将巩固其在资本心中的地位,助其在上市前备足粮草。在2020年12月举办的经销商大会上,元气森林创始人唐斌森提出了线下75亿元的销售目标。

若要实现这一略显激进的目标,将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打破气泡水单品类的增长瓶颈,大力推广目前销售占比处于第二位的乳茶和其他新品;通过打造子品牌、投资等方式布局其他品类——自去年起,唐斌森旗下的挑战者资本已经在做相关布局,投资了数十家饮品食品行业的公司,近期还首次投资白酒品牌。

2021年,扩张海外市场将是战略重点。海外市场开局已经超过2年,2020年底引入前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作为指挥官带领团队,成立海外事业部,预示着20201年海外将成为重点投入方向。同时,去年底元气森林已初步完成下沉步伐,卖到人口十几万左右的县城。

7、完美日记:亟待证明自己能挣钱

上市后股价不断下挫的完美日记,引出了对一级市场新品牌玩法的质疑:走流量、不赚钱的新消费品牌公司,凭什么值那么钱?

其上市后的首份财报显示,在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这家公司的利润却没有实现大幅增长,反而加剧了亏损,原因还是其高居不下的营销费用。烧钱换量的做法正在引发新品牌创业者的集体反思。能否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将决定逸仙电商2021的股价走势。

从找周迅做品牌代言的举动来看,完美日记也在想办法拉升品牌价值。此外,2020年是逸仙电商的多品牌元年,除完美日记外,还收购了小奥汀、Galénic,并孵化丸子心选。不久前,逸仙又收购了高端护肤品牌Eve Lom,旗下“少女风”的彩妆品牌Pink Bear皮可熊也上线天猫旗舰店。2020年之前逸仙电商99%的收入来自于完美日记,到了去年前三季度,这一比例已降至79.8%。用集团其他品牌拉利润,这也许会成为“走量模式”的一种解法。

8、新品牌出海:品类更加细分

2020年出口跨境电商吃到一波疫情红利,而走到聚光灯下的SHEIN和安克创新,让从业者和投资人看到了一个比代工贴牌和低价卖货具备更高溢价空间的新机会——品牌出海。

中国消费品牌创业的热潮,有望在2021年涌向海外。除了3C消费电子和服装,出海品牌们也在围绕家居、美妆、宠物、母婴等品类进行尝试。其中,美妆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成长出代表性出海品牌的赛道。

在欧美市场,基于独立站的DTC模式仍是品牌创业的首选方向。更多来自中国的新锐DTC品牌将崭露头角,这些新创业人群更懂欧美消费文化,在品牌审美上会与上一代卖货模式形成明显差异。

新兴市场中,东南亚潜力最大,Lazada、Shopee等电商平台将加大力度推动品牌出海。而TikTok直播电商虽已提上日程,但海外直播生态仍处于早期,短期内较难看到效果。

延伸阅读:

《2021展望|新消费品牌:狂野增长一年后谁是真赢家》


?短视频与游戏
?

2021年,短视频领域最激烈而精彩的战争,既发生在抖音与快手之间,也发生在抖音与微信视频号之间。

抖音、快手与微信视频号三家各有特点,彼此优势与打法差异明显:快手会保持对抖音积极的战略防御姿态,并将电商作为重要根据地;抖音则会将社交作为重要业务以回应来自视频号的威胁;视频号则会继续拓宽短视频与直播内容形态的边界,基于微信的社交优势放大长尾内容,最终演变出与抖快不一样的内容生态。

9、抖音:社交突围、建电商闭环,视频号成新劲敌

DAU逼近6亿的抖音,已经稳坐短视频赛道的头把交椅,也走到了内容布局和商业化的岔路口。要不要做版权内容和IP采买,要不要力推电商做商业变现,字节高层仍面临选择题。

但在此之前,更紧要的任务摆在了2021的抖音面前——防御快速崛起的微信视频号。社交可能是此役中重要武器,此前抖音“朋友圈”、群红包等产品功能相继推出,加上抖音负责人张楠关于“抖音是社交方式,也是生活方式”的阐述,透露出抖音对社交的野心。鉴于字节在社交领域尚无胜绩,抖音基于内容做社交也会是一场持久战。

电商业务的动作同样频繁:2020字节成立电商一级部门,加快建设抖音小店,断掉外链,打造支付闭环,甚至酝酿将整个电商部门搬迁到上海。2021抖音电商重点大概率仍在完善“闭环”,也就是让交易发生在平台内,把数据资产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10、快手:电商成根据地,破圈成持久战

快手在招股书中明确了在竞争格局中直播第一、短视频DAU第二、直播电商第二的卡位。直播已不是首要增长点,主App用户规模与抖音差距悬殊,用户破圈与单列模式都刚刚起步,广告业务短期内也难以触摸到抖音。只有在电商业务上,快手起步更早,是展现实力的“前哨阵地”。

快手曾将2020年电商GMV目标定为2500亿,而截止去年11月电商GMV已经超过3000亿。2021年,快手电商GMV大概率会在守住社区氛围的前提下创新高,同时对货币化率提出更高要求。

对GMV规模的追求也使快手构建闭环电商的策略更加温和。与抖音不同,快手目前没有并且短期内也不会禁掉淘拼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外链。

冲淡“土味”标签,实现用户破圈的尝试仍会从2020持续到2021。但在引入周杰伦和多位当红艺人,组成明星家族后,快手上有价值的一二线用户比例仍然不高。破圈会是一场三到五年的战役。

11、微信视频号:充分差异化,“普通人分享的社交场”

从2020年初试水短视频,到年底DAU突破2.8亿,再到今年1月微信8.0大改版——微信视频号的强势进攻,极有可能打破持续超三年的抖音快手两强格局,证明腾讯在短视频战场有了一战之力。

在内容层面,视频号还在艰难爬坡期,目前内容优质和丰富程度也还难以撑起微信生态加持的流量、分发和商业化预期。

但视频号正在找到自己的独特“人设”。基于微信的社交关系链,视视频直播不再是MCN与网红大秀精品制作的场地,而是普通人分享日常的社交场地。接下来,DAU的继续逼近,对头部大V的争夺、对其商业化潜力的挖掘,都将是微信视频号与抖音的赛点。

12、腾讯游戏(IEG):组织改革能否激活创新力?

游戏巨头如腾讯,更擅长将MOBA、FPS、MMORPG这样的成熟品类逐渐优化、推向极致,而不是做小众市场的创新。通过《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头部IP,腾讯已经将亿级微信和QQ用户导入了游戏当中,这也是腾讯近年来稳固自身国内第一游戏厂商地位的方式。

但这样的路径依赖让腾讯错失了2020最火爆的游戏《原神》,腾讯也需要认真应对以米哈游为代表的游戏新势力的崛起。

今年2月,腾讯组织改革落刀IEG(互动娱乐事业群),多个原有游戏产品部及其他业务支持部门撤销,成立专门的国内发行线,以及专攻二次元内容的独立部门。2021年,组织调整后“研运一体”的模式能否奏效,将直接决定腾讯游戏接下来的创新能力。

13、网易游戏:国内乏力,希望在海外

需要应对变化的除了腾讯还有网易。

网易游戏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17.6%,在疫情红利之下,仍然落后于大盘的增速,而网易游戏目前的主要收入支柱仍然是多年前的《梦幻西游》和《阴阳师》两大产品。网易游戏需要想办法给市场打一针强心剂了。

多品类、精品化自研游戏的策略,是网易选择的与腾讯游戏的差异化打法。参照已在日本市场成为爆品的《荒野行动》,网易游戏未来也会继续深耕海外细分市场,力争与腾讯齐头并进。

而随着快手、字节等内容巨头开始通过高薪收割游戏行业人才,网易这样乏力的第二名可能需要更多办法来稳定军心了。

延伸阅读:

《2021展望 | 短视频新战役: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上演“三国杀”》

《2021展望 | 游戏电竞:爆款不必再“大厂发行”,新势力试图崛起》

中长视频与影视公司
?
14、B站:400亿美元的“小破站”,怎么兑现厚望?

过去一年,B站无疑是最受投资者宠爱的新经济公司,相比2020年初市值已经上涨5-6倍,达到400亿美元。这带来一个问题:依然亏损中的小破站,如何兑现如此厚望?

根据B站董事长陈睿的规划,2023 年B 站的 MAU 要冲 4 亿。这意味着在现有8成以上85后用户的大盘上,将用户年龄层扩充至 80 后。让年龄相差将近 20 岁的人在同一个社区里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不破坏社区氛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破圈,B 站还有一中短期目标:提升游戏之外其他收入。包括“高级会员计划、直播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在内的“增值服务”收入是其中一个抓手。测算下来,可知2020Q4 的大会员数量大概在 1400 万左右,大会员收入约在 5.9 亿元至 10.5 亿元之间——也就是说,B站直播收入约在 2 亿元至 6.6 亿元之间,对比之下,斗鱼去年三季度直播打赏收入为 23.48 亿元,B站直播还有很多成长空间,尚需努力。

提升广告收入则是另一个抓手——在不增加 Ad load 的前提下提升效率。2019 年 B 站的品牌认知率是 31%,哔哩哔哩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李旎说,2021年 1 月已提升到 68%,年内将争取提升至 90%。对于 B 站来说,品牌认知率提升将帮助它获得更高的广告定价权。

? 15、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缠斗不止,那就一起涨价

2020 年本来是长视频消耗战最接近结束的一年。自称“一手真心一手钱”的腾讯视频还是很能撑,“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近 1000 亿内容开发成本”,但另外两家就不太坐得住了。

阿里创投买下了芒果传媒的股权,爱奇艺也不断传出卖身的消息,带动股市兴奋了好几波,但恰逢年底互联网反垄断风潮,最终没有下文。如果 2021 年爱奇艺顺利赴港二次上市,那或许会是一场更漫长缠斗的开始。

整体上,2021会是几家长视频平台的奋起之年——要摆脱广告业务在疫情期的低潮,还要与日益崛起的短视频平台争夺微薄的用户注意力增长。

会员费涨价是改善收入和利润的必行之路。2020 年 11 月 6 日,爱奇艺率先宣布对黄金 VIP 会员服务订阅费用进行调整,9 年来视频平台完成了首次涨价,随后腾讯视频便释放出了跟进信号。2021年几部大剧上线,也是顺势涨价的好时机。会员之外,超前点播模式也大概率会在吐槽声中延续。

16、影视公司:“院转网”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影视行业无疑度过极端艰难的一年。即便“史上最强春节档”冲击 80 亿票房让电影人看到了回春的希望,但疫情的影响仍然存在,影院要更担心守在门口的爱优腾芒和字节跳动了。

“院转网”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海外有华纳取消窗口期,国内有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联手推出“网络电影春节档”。为“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的号召”,三家流媒体获得了《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和《发财日记》两部“质量可以在院线播放的影片”,在春节档在线上映。

虽然问题还没严重到会让影院彻底消失的地步,但影院的话语权变弱却是事实。而且,只要疫情不在全球得到控制,流媒体对影院的倾轧会一直持续。

延伸阅读:

《2021展望|报复性观影需求在春节档释放,线上视频也迎来变革之秋 》

在线教育
?

2021年,在线教育的战争将持久而焦灼。在线教育作为去年最火热的行业,学而思、猿辅导、作业帮每家都有上百亿人民币的资金涌入,三家都有了足够深的口袋,另一方面,网校头把交椅的身位依然没有拉开,三家的正价课用户量在去年秋季集中在 220 万左右。如非有政策限制之类的黑天鹅,2021年在线教育公司大概率将继续烧钱、拉开身位差,盈利则不是本年度的考量因素。

17、营销战会继续,监管成最大变量

?品牌的投入可能会持续加大。去年在线教育的加速来自于疫情后品牌主对用户的教育,在洗完存量用户、透支渠道后,增量客户需要品牌对市场投入更多的认知教育。

但变量在于政策监管。在去年“虚假广告”事件被中纪委点名后,很多公司收缩了信息流的投放力度、加大了对素材的管控。合规合法是目前所有在线教育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投放渠道的变量则是信息流。信息流广告的获客价格在竞价体系下已经到了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网校产品在信息流单渠道ROI很难算正。如果收缩信息流,则意味着要从更多其他渠道挖掘用户,除了常规的“转介绍”、“分销”之外,探索线下地推、乃至与公立校合作也是每家都可能尝试的方向。

18、好未来:拿回在线主导权

2020年,好未来大力推广网校、推出了流量留存型产品「题拍拍」、孵化了启蒙品牌「小猴」、投资了在线学习社区平台「timing」。这意味着这个成立了 17 年的教育集团,终于开始了线上的全面反击战。

即使线下收缩和线上扩张导致好未来近几年首次由盈转亏,但这足以证明它转型的决心。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类似题库的流量留存型产品、启蒙AI课的小猴这类有成熟对标的在线产品、甚至于职业教育品类,好未来都会加大力度去试错、交学费,以夺回在线教育老大哥的身位。

19、猿辅导:品牌投入继续,寻找新的流量池

猿辅导是在线教育红利的最大收益方。在无人能预知疫情的前提下,提前部署了春晚和分众等品牌的投放,率先发起品牌战、打开知名度,成为去年疫情下体量增长最大的教育公司(2020年收入105亿)。

2021 年,猿辅导还会加大品牌投入,重心放在原有业务的规模扩张上:在网校业务上做深课程的互动和服务;在斑马AI课上,从原来的语数外科目延伸成「启蒙全科网校」,除了已经上线的美术品牌,也会推出音乐、写字、国学等科目。

对猿辅导来说,2021年的挑战集中在于及人数激增的管理和寻找新的流量洼地。

20、作业帮:保持低价获客红利,找到第二曲线

相比于其他网校品牌,作业帮的故事是“自有流量+网校”。「作业帮」APP是在线教育行业里流量最大的「蓄水池」,其自有流量的用户占据作业帮网校 2020 年暑期正价课的 67%,帮企业在在 2020 年获客成本激增一倍的教育行业里“算好账”。

作业帮2021年的重心在于维持「作业帮」APP的流量和身位,继续低价转化用户,以抵抗日益增长的流量成本。而其挑战在于,在网校保持增速的基础上,如何打出下一张好牌去维持住网校第一梯队的位置,孵化也好、收购也罢,第二曲线需要尽快找到。

新造车
?

毫无疑问,新一轮的“百车大战”将在2021年揭幕。随着特斯拉股价在2020年火箭式窜升,第一轮造车大战的胜出者在2020年市值随之陡增,这吸引了各路巨头。除苹果造车的消息外,在中国,百度与吉利成立合资智能汽车公司,小米的造车传闻屡次传出,传统车企巨头也争相成立了独立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Now or never,2021年将成为巨头入局的关键年份。

21、蔚来:补足技术,提升效率

在汽车这个消费场景和链条都非常复杂的产业里,一旦蔚来的用户服务界面形成闭环,不管是技术还是运营效率都是可以嵌套在其中的单项能力。目前来看,李斌的战略方向也正是在这个路线上。

今年1月的NIO Day上,李斌表示自己已经全面负责研发业务,事实上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体系。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在运营效率上,李斌也有意强化,多位蔚来员工透露,李斌曾在内部号召,要学习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效率。

22、理想:纯电动、智能化研发成为重点

除了蔚来在补技术课,有“抠厂”之称的理想汽车也开始大力度投入技术研发。就在2月2号,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心,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等技术研发。如果除去理想汽车在北京顺义的研发中心,上海2000人的团队体量已经十分庞大,小鹏汽车智能化的研发团队也才刚过1000人。

刚刚过去的四季度业绩会上,理想汽车已经宣布将今年的研发投入从去年的11亿元,拉升到30亿元。而据36氪了解,上海团队以及理想汽车2021年的研发重心都是纯电动平台。

23、小鹏:探索用户服务和运营

如果2022年,蔚来轿车ET7“堆料式”的智能化平台顺利落地,理想汽车的自研自动驾驶能力也实现交付,那么小鹏汽车的企业轮廓不可避免,就会随之模糊。当然,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其从2017年就开始搭建的自研体系,依然具备先跑优势。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小鹏汽车势必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和社区层面做更多探索。例如,小鹏汽车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标是2021年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

同时,在渠道层面,小鹏汽车也向直营模式大幅切换。据透露,小鹏汽车已经效仿蔚来,在去年底成立了一级部门UDS(用户发展服务部),来统筹用户运营、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

24、特斯拉:大建工厂和充电桩、下沉门店,口碑急需提振

销量压力聚顶,特斯拉最紧迫的布局是基建,产能、渠道和服务做全方面的配套。

Model Y的二期工厂投产后,一期工厂也开始“扩容”。环评报告显示该工厂一期第二阶段的建设内容为提升已经国产的Model3车型产能,以及新增Model Y、Model 3及相关衍生车型生产。

充电补能被誉为电动汽车的“一日三餐”,特斯已经在临港建立充电桩工厂,2021年至少生产1万根V3超充桩,这个生产目标几乎是特斯拉入华7年建设的充电桩数量之和。特斯拉的这一举措,势必也会引发蔚来、小鹏汽车等跟进。

除了充电设施,销售和服务门店同样需要快速扩张,特斯拉销售体系员工透露,2020年,特斯拉的销售门店已经扩张3倍多,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一二线中心城市覆盖,接下来则会继续向下沉城市渗透。

基建只是特斯拉保证销量的硬件设施,在上层的用户服务和技术研发方面,2021年的特斯拉也需要提高其战略权重,以挽回其每况愈下的用户口碑。

25、百度、小米:now or never

2021年,对于新造车第二梯队以及后入局的造车玩家,都可能是做最后决策的窗口期。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的跨界造车,也需要在2021年完成组织架构重塑、产品定义、品牌策略、大额融资进项等关键动作。

这是一波以消费属性强驱动的造车机遇,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产品定义和品牌价值重塑,这都与传统巨头们的职业经理人制格格不入。如果错过这个资金热情仍在延续、头部车企产品发力的间歇期,不管是科技巨头跨界,还是传统车企的高端化转型,都将在新一轮的厮杀中付诸泡影。

延伸阅读:

《2021展望 | 新能源车:巨头进场的最后决策期》

出行平台
?

出行市场的多年战争让大家都疲惫了,2021年或许是一个阶段性盘点战果的年份:未上市公司中,滴滴与哈啰均有可能本年上市,嘀嗒去年底已提交招股书。但这也意味着出行公司们需要回答二级市场的疑问:滴滴的增长空间何在?两轮车业务如何规模化盈利?出行市场的政策风险如何应对?

26、滴滴:除了上市,要想清楚的还很多

过去一年,是滴滴主营业务求变的一年——推出货运业务、上线至今仍备受争议的花小猪、升级青菜拼车、推出定制车;也是它再次大胆跨界的一年——杀入社区团购这一零售领域,和拼多多、美团正面竞争。

毫无疑问,即将上市的滴滴要为市场讲一个更性感的故事,为自己赢得更高估值。快手IPO的成功,也让很多投资人对滴滴充满幻想。

目前滴滴营收还不错的几个业务包括网约车业务(有知情人士称,2020年滴滴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实现了10亿美元的盈利)、定制网约车租赁和金融业务,2021年滴滴肯定会在这几个盈利业务上持续发力。

27、哈啰、青桔和美团单车:配额之战

市场上还坚挺的三家单车企业已经越来越像:类似的车型、类似的骑行感受、同样的使用模式,只在买月卡时有细微的价格差异。

分别背靠蚂蚁、滴滴、美团的哈啰、青桔和美团单车,可能还要共生共存很久。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只要背后的巨头还有利益博弈,垄断就很难形成。

2021年,三家单车公司的共同挑战是争取配额。共享单车是一门需要投放规模的生意。但如今的难点不在资金和产能,而是各地政府分发的合规配额十分有限。在共享单车3.0点的竞争版本下,谁能获取更多的投放资质,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生存筹码。

手机与硬件
?

手机业2020年的故事你们都知道了: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芯片供应被卡,导致手机市场发生惊天大逆转。2021年随之成为洗牌新座次的关键年份。不仅如此,各家公司也将带着审视风险的新眼光重新审视未来。

28、华为:芯片库存即将耗尽,艰难求存

华为手机带着天大的问题迈入 2021 年。1 月,华为出售手机业务的传闻甚嚣尘上。在芯片库存吃紧、荣耀含恨离婚的关头,这种猜测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离谱了。虽然华为官方否认了这一传闻,但我们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看到解决生死难题的好方案。

对华为来说,活下去依旧会是 2021 年的主要目标。办法包括:继续用有限的芯片继续延续手机业务的生命周期——不久前发布的最新折叠屏旗舰机Mate X2,依旧搭载了去年囤的麒麟9000处理器;而在新的旗舰机发布之前,华为选择的是换芯降价的策略。

对华为来说,2021 年的重要任务还有在软件(鸿蒙OS手机版)和 IoT 上继续寻求突破。但若手机业务出了问题,华为的 IoT 整个生态很难说不会面临危机。

29、荣耀:从头开始,但没那么容易

离开了华为的荣耀则像是大病初愈。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CEO 赵明表示,新荣耀已经和包括高通、美光、微软、英特尔、联发科在内的所有供应商恢复了合作。对荣耀来说,离开华为最大的好处除了摆脱了芯片管制,还给自己解开了束缚,完全可以打入华为空出来的高端手机市场。

荣耀如何走向高端会是 2021 年的主要看点之一。虽然高通、联发科的芯片管够,但失去了麒麟和鸿蒙加持的荣耀缺乏在高端市场立足的突出特征。

2021 年也会是荣耀疯狂开店的一年。赵明的计划是在 2022 年实现线上、线下 4:6 的销售占比。去年 7 月,在荣耀卖身前,赵明曾透露,2020 上半年荣耀线下销量占比已经超过了线上,未来要通过线下门店“扩大四、五、六线城市的市场占比。”

30、小米:疯狂扩张,但暗藏隐忧

2020年,小米是目前为止吃下的最多华为市场收缩红利的手机公司。据IDC数据,去年小米全球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7.6%,是主流手机品牌中涨幅最大的公司。

这既由于疫情期间用户对消费品的支付力有所减弱,且购买渠道转向线上,也由于在欧洲市场,华为的基本盘因为GMS被禁而急速收缩,相比OV更早进入欧洲市场的小米占据了先发优势,吞掉了华为在欧洲大部分的份额。

顺势而为,小米为2021年定下了激进的增长目标。据36氪了解,小米内部定下的目标是2021年出货量2.4亿台,同比大增60%。激进的出货量目标下,可以预见,2021年,县级市场将会成为小米和OPPO、vivo的必争之地。这对于硬件利润率只有5%的小米来说并不轻松,需要通过调整手机售价、产品配比,为线下预留足够充沛的盈利空间。

好消息是,美国联邦法院已经发出禁制令,阻止了美国国防部对小米公司的投资禁令。但小米面对这种特殊的国际形势,如何为自己留下Plan B?小米造车传闻,或许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下的后手。

31、OPPO:高端化转型迫切,欧加团战开启

2020年的OPPO颇为“动荡”,经历了沈义人离开、产品线调整、线下渠道动荡之后,OPPO去年逐渐找准了平衡木:承担走量重任的Reno系列自去年开始保持在每年迭代两台的频率,又重新找回了明星娱乐营销的老路,Reno 4、5的产品出货量有所突破;去年OPPO还大刀阔斧砍掉了出货量有限的ACE系列;试水更高的价位段,再次重启了被冰封多年的高端旗舰产品线Find系列。

对于OPPO来说,2021年将会是稳中求进的一年,只要继续坚持去年已经验证过的产品策略,不出大错,基本盘取得一定的增长并不困难。如何更好得布局高端手机市场,才是决定OPPO今年增量的关键。

32、vivo:稳中求进,海外 /IoT将逐步铺开

vivo的产品线没有大起大落的调整,卖点、迭代都相对稳定。2020年的vivo在产品上也是勤勤恳恳的一年,今年大致上也会延续这一风格。

2020年,OPPO、华为、小米 、荣耀都在推进以手机为中心的IoT品类,激进布局健康、家庭、出行等场景的生态产品。vivo在手机厂商中反应更慢,只有手表和手环两个品类。2021年,vivo也或将填补更多IoT品类,或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将会放手更新。

欧洲将会是2021年手机厂商们下一个激烈交锋的国际战场。vivo由于多种原因,直到去年8月份才进入第一个欧洲国家,比小米和OPPO更晚。因此,2021年vivo出海的重点是继续推进对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的覆盖,在年底前进入欧洲12个国家。

33、苹果:进入超级周期的一年

关于 2021 年的苹果,最令人兴奋的判断是“超级周期”。华尔街有分析师认为,iPhone 12 系列将掀起换机、升级的超级周期,最迟到 2022 年中,苹果公司市值将冲上 3 万亿美元。

苹果去年的最后一个自然季表现不错,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了 2021。中国区也一改前一个季度的萎靡不振——华为和苹果各以 44% 的比重称霸中国高端手机市场,华为受挫后,苹果是最有可能承接华为大部分高端市场份额的品牌。

苹果从去年开始产品矩阵愈加丰富,消费者选择的空间更大了。从平价版的 iPhone SE、iPhone 12 Mini,到中等价位的 iPhone 12 ,再到高等价位的 iPhone 12 Pro 和 Pro Max——几年前主打高端市场的苹果不会将产品线细化到这个程度,这体现了苹果产品思路的转变。

2021 年的 iPhone 13 系列预计仍会延续这种广撒网的思路。而且,有传闻苹果正在准备 iPhone 8 Plus 的接棒者——iPhone SE Plus,它可能不是 6.1 寸,而是 5.5 寸的 iPhone 8 Plus 换芯版本。如果传闻为真,那么证明苹果会继续攻击中等价位市场,这对于小米OV 来说都不会是好事。

延伸阅读:

《2021展望丨手机洗牌之年:华为荣耀求存,苹果虎视眈眈,小米OV向上狂奔》

企业服务
?

变化正在发生。云计算市场,华为云异军突起,在IDC、Canalys 等多个榜单挤进了前三,仅次于阿里云、腾讯云;即时通讯入口,企业微信大有赶超钉钉之势,企业客户想要的,是私域流量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增长,而不是单单签到打卡的内部效率工具。

巨头交战中,BAT、华为、字节,都在尝试属于自家特色的 To B 路径。

站队的趋势在 2021 年越加明显。To B 的服务链条太长,没有谁能吃下整个市场,不论是巨头,还是中小企业,都在通过投资、合作等模式,建立起利好自己的联盟,阿里云有“SaaS 加速器”,腾讯就有“千帆计划”。而当竞争发生,生态与生态之间的战争,势必是一场“群架”。

34、阿里云:解决“云钉一体”的阵痛

阿里巴巴在智能云事业群大变后,将钉钉彻底纳入云,形成“云钉一体”战略,原钉钉创始人无招调任为阿里巴巴 CEO 助理。

此后钉钉的事业版图肉眼可见的缩小了。去年 12 月,钉钉大举推出低代码平台“钉钉宜搭”,某种程度上,这代表钉钉从过去追求用户量规模、追求全方位服务企业的定位,变成了阿里云的一个技术代码平台,其战略定位、优先级,都与独立时相比大大降低。

云是需要钉钉的,相比云业务的厚重,钉钉能以更轻巧的角色敲开行业与企业的大门,阿里云也需要钉钉作为上层应用和操作系统,以更完整的交付状态服务企业。

云与钉钉的磨合正在进行,眼下 To B 市场正趋于战火激烈中,腾讯、华为虎视眈眈,青云、UCloud 上市后粮草充裕,阿里云需要用更快的速度解决阵痛,保住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35、腾讯:技术是技术,流量是流量

腾讯 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已成立近三年,原本被业内苛责的“To B 基因”问题已少了大半,重整集团资源后,腾讯在To B 迅速起势。

相比阿里云和钉钉的艰难起家,腾讯又复制了当年微信支付用红包奇袭支付宝的故事——在 To B 领域,腾讯这次拿出的武器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为企业微信产生的助推力正在被验证,甚至形成了一种更紧密的闭环:企业微信提供私域流量平台,外部 ISV 提供细分行业解决方案,腾讯云提供技术,腾讯广告提供客户,腾讯投资(以及与他们关系良好的红杉、IDG等多家机构)围绕私域长出的一大帮公司——每一个角色都能从中受益。

从腾讯云一把手汤道生和张小龙多次对外展示的亲密互动也能看出,腾讯在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此前久被诟病的事业群之间“业务墙”高耸的问题。

眼下,腾讯云要做得就是把技术做扎实,不管是自研数据仓库还是服务器;流量那端就交给企业微信和广大 ISV 来完成,腾讯只需要注意一点,“让每位猎人都能分到肉”。

36、华为:猛攻 To B,即使“打脸”也要做应用

高端芯片被禁后,华为消费者业务遭遇毁灭式打击,To C 业务不行了,原本强势的 To B 业务更不能落下。

好在To B 本来就是华为的老本行,运营商生意积累下的政企关系,在推广公有云时可以无缝使用,哪怕华为比阿里晚了将近十年入局公有云,也能立刻坐到行业前三的位置。

按照华为的风格,要做 To B ,就要把客户服务的完完整整,从IaaS 到 SaaS 缺一不可,就算任正非多年前许下承诺“华为上不碰应用”,如今的华为云解决方案中,即时通讯产品“Welink”已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对于一年能挣2000 亿元的华为来说,公有云几十亿的收入规模并不算什么,华为 To B 更长线的业务还是在 5G。

上一篇:36氪首发 | 主打IT职业技能进阶提升,奈学教育获3000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
下一篇:36氪首发|「盟码数据」完成2300万元PreA轮融资,为头部消费品牌建立数据监控与洞察体系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