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厦门大学与山西的校地情缘
厦大渊源的山西战士
南侨机工——这是一个被山西和厦大共同铭记的名字。
时光往前追溯到抗战年代。抗战爆发后,著名爱国侨领、厦门大学创办人陈嘉庚先生,通过南侨总会在东南亚各国华人子弟中招募了3200多人,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回国急应国难。这群后来被称为“南侨机工”的特殊战士们往返穿梭在当时中国唯一尚存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上,勠力保证了这条“抗战输血管”的畅通,至抗战胜利。苏荣禄便是这当中的一员。
那年,在招募令发出后,年仅12岁的苏荣禄第一时间报名。他独立驾驶汽车运输军用物资,奔波于云南、湖南、贵州、广西等地,哪怕敌军的炸弹随时在身边爆炸,也没有遏阻住他前进的车轮。“那时候路不好,不是现在的柏油路,都是土路。再加上日军轰炸,滇缅公路上经常发生事故,死的人也是最多的。”有一次,他驾车行至贵州附近,遭遇日军飞机低空扫射,一颗炸弹落下,苏荣禄倏地跳入路边三米多深的壕沟内,再扭头看去时,他的车子已经被炸散了。
2016年3月,作为山西最后一名南侨机工,被誉为太原市“南侨之宝”的苏荣禄老人在太原家中安然辞世。消息传来,人们不胜感伤,陈嘉庚先生长孙陈立人唁电中说道:“苏老先生当年响应先祖父陈嘉庚的号召,投身抗日大业,贡献出青春年华。他是南侨老机工,抗日老英雄,他的逝世,是我们的巨大损失。”
厦门大学航空系1946级校友王克铭,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离休干部,曾任厦门大学山西校友会副会长。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解放前夕的厦门,形势波云诡谲。为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厦门,王克铭利用自身善于交往的优势,策反了当时国民党驻厦门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周继祖、喻克良和陈健,在国民党中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和混乱。周继祖等人投入革命阵营以后,很快加入中国共产党,又被派回到一个国民党工兵连里,配合原先潜伏在那里的地下工作人员,策动该工兵连起义,给国民党反动派再一个沉重打击。1949年4月,在当时的厦大总支女生直属党小组组长刘正坤的介绍下,王克铭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来自山西的厦大“当家人”
翻开校史,厦门大学的不少“当家人”,与山西有着不解之缘。
未力工,来自山西武乡县杨桃沟村,14岁参加革命,曾任长江支队第五大队秘书长,1952年,调入厦门大学工作,先后出任厦大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代理厦门大学党委书记,被亲切地称为“老未”。
老未注重跑基层做调研。尤其在面临一些重大决策时,老未就跑得更多,做得更细了,甚至在路上偶遇的老师,也能成为他的“调研”对象,就某个问题详细征询。老未很善于换位思考。1979年,时任副校长的老未,负责学校的拨乱反正和落实政策等工作。他常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要带着感情来做落实工作,即使来访的人中说了过头的话,我们也不能恼。如果我们能设身处地,也就能理解他的怒气了。老未真诚待人,没有半点领导架子,大家都愿意坦诚和他交流想法。
他对厦大教育事业的关心,即便是在他离休多年后也依然没有按下“暂停键”。厦大校史研究室工作人员回忆,离休后,老未每天准时到校史研究室,风雨无阻,全身心投入厦大党史校史编撰工作中。他带着大家对厦大党史校史编撰全面统筹规划,不到5年时间,出版编辑《厦大校史丛书》《厦大党史资料》《厦大校史资料》等共计16册500多万字,为厦大校史整理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中国高等教育史及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份宝贵的材料,受到高校校史专家、同仁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丁玲曾经来过厦大,并对老未这位大学领导毫无架子、平易近人的作风印象深刻。在《丁玲文集》中,记载着丁玲写给未力工的一封信,信中说到:“这次我在厦大,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你,但你的态度诚恳,平实,热情不急躁,我们都很感动。”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除了老未以外,厦门大学中还有多位的山西籍校领导,如来自山西临汾七里村的赵源(时任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来自山西屯留的司守行(时任校党委副书记)、来自山西武乡的张存友(时任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等等,他们与其他的校领导一起,为厦大重振雄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发挥了转承启合的重要作用。
厦大的另外一名党委书记张玉麟也与山西缘分颇深。张玉麟虽籍贯为广东,但从其青年时期就将其革命生涯镌刻在了三晋大地上。
1952年7月,中共厦门大学委员会成立,山西南下干部团中的杰出代表张玉麟出任厦大首任党委书记。20世纪50年代,台海局势紧张,厦门大学地处海防前线,肩负着其他高校所没有的“海防斗争”使命。为了努力办好海防前线大学,张玉麟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反空袭斗争,保障了教学秩序。此外,张玉麟在厦大建立起了辅导员制度,有力地加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张玉麟亲自担任《中国革命史》等课程的主讲教师。每周六下午,他还给全体教师作时势报告,他语言生动,声音铿锵,报告内容丰富精彩,师生们常常被他的讲授所吸引和感染。
张玉麟特别重视和广大教师交朋友,他不仅在工作上、业务上与他们有共同语言,而且在生活上,他也努力与教师接触、融合、相知相亲。著名数学家、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要贡献者陈景润,是厦大上世纪50年代的毕业生、年轻教师,他对张玉麟特别敬重和爱戴。1981年,陈景润回厦大参加母校60周年校庆,大会后坚持搀扶着张玉麟,一直护送到家。那份不同寻常的情谊,令人感动。
校地融合结硕果
厦门大学与山西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往来、融合共赢由来已久,在东海之滨和三晋古城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的桥梁。
在科研领域,蔡启瑞,彭少逸,两位院士的联手攻关就是一段佳话。
1986年,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蔡启瑞院士亲自致信我国著名的燃料化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的彭少逸院士,商讨跨单位、跨部门组织科学研究。
之后的数年间,两位院士共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碳一化学催化基础研究”课题,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跨学科、跨团队协作的主要研究成果被汇集于蔡启瑞、彭少逸主编《碳一化学的催化作用》一书中。这些国家急需的重要成果促进了国家碳一化学的发展,并与其他老一辈科学家一起引领着中国从催化大国走向催化强国。
近年来,厦大与山西之间的科研合作的步伐仍在继续。仅2016年至2018年,厦门大学积极向山西省有关单位提供科技咨询和研发服务,共承接了环境保护、生物医药、能源材料等各类科技研究及咨询项目近10项。作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十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山西“侯马盟书”的挖掘,也有厦大考古系师生的参与。
在人才培养领域,早在上世纪50年代,厦大和山西大学就来往密切。
上世纪50年代,“新山大”恢复山西大学建制伊始,厦大就在师资进修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厦大1958届学生张鸿超到山大工作,后来又在山大的支持下,回母校继续深造。
数千名优秀的山西籍厦大校友在母校的培养下,在山西或福建的热土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他们活跃在政府部门、学界和商界,有的在推进“法治山西”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的在促进全省环境保护提升、力保三晋“山青、水秀、河畅、岸绿、景怡”方面施展着自己的智慧;有的在团结广大归侨侨眷上作出了不俗的业绩;有的默默奉献,践行着教书育人和航空报国的不懈追求;有的成为商界翘楚,带领企业成为所在领域的标杆,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的热心公益,先后为希望工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慷慨解囊……
现在的厦门大学中,也有很多优秀的山西厦大人,在各自不同的科研和教学领域中绽放光彩:中青年法学家、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方青教授,青年才俊杜兴强教授、郑泽芝教授、王华教授……
在更细微处,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厦大已经连续十年派出社会实践队共35支前往山西。他们的足迹遍布三晋大地山山水水,内容涉及乡村振兴、企业调研、基层帮扶、食品工程和服务地方等方方面面,厦大与山西的深厚情谊在年轻后辈学子手中不断延续。
千秋太行,中国脊梁;百年厦大,巍巍黉宫。虽远隔千里、历经风雨,但山西与厦大数十年来共同织就的全方位合作蓝图,已经为两地情缘作了最好的注解。“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21世纪的厦大和山西手中,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厦大和山西携手奔跑在新时代的路上,一定会花开满枝、一路芬芳。
陈文 欧阳桂莲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