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解译生成地震重点灾区崩滑体信息2600余处 用于救灾和重建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25
手机版

  “石棉县北部龙头石水电站库区两岸崩滑体以中小型为主,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崩滑体有23处,占滑坡总数的1.7%。”近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成都山地所”)遥感解译团队,正紧张而有序地日夜忙碌着:接收处理地震灾区的遥感数据,解释分析图像,快速把清晰的遥感影像传给抗震救灾的有关部门和灾区前线……

  据悉,“9·5”泸定地震造成位于震中附近的中科院成都山地所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受损严重,1名人员不幸遇难。地震后,成都山地所第一时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组建现场调查、遥感解译和平台数据三个小组构成的科技救灾工作专班,积极对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应急管理厅,提供应急减灾科技支撑。目前,该所针对磨西镇、大渡河流域这些重点区域,利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等单位提供的震前高分影像和震后无人机影像,解译生成崩滑体信息共计2600余处,为救援团队第一时间有效抗击震情、核实灾情提供了信息保证。

  

  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震后崩塌滑坡遥感解译

  运用多源雷达影像

  快速解译震区崩滑区30余处

  地震发生后,灾区通讯中断、道路堵塞,如何更加高效进行救援?

  “我们积极通过遥感分析技术制作遥感专题图集,协助救援团队及时了解灾情。”成都山地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朝军表示,该所利用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提供的震前高分2号卫星数据和震后无人机影像,针对重灾区得妥镇湾东村3平方公里和磨西镇47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震后滑坡开展了解译和分析。湾东村调查区共提取地震滑坡151处,滑坡面积达到0.68平方公里,约占调查区面积的23%,投影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滑坡有25处,占滑坡总数的17%。磨西镇调查区共提取地震滑坡704处,滑坡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约占调查区面积的5%,投影面积大于1万平方米的滑坡有67处,占滑坡总数的10%。

  

  基于雷达数据(SAR)解译的石棉县草科乡附近疑似崩滑体数据

  此次地震发生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地形限制、云雾遮挡、植被遮蔽等原因,现有遥感光学影像难以获取有用环境与灾变信息,尤其是获取震中高山地带灾情险情。为解决数据缺乏区域灾变信息提取与灾害识别问题,成都山地所团队采用国产高分三号、巢湖一号等多源雷达影像,快速解译震区崩滑区30余处。

  根据多源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利用雷达数据在震前、震后的散射强度变化并结合灾害发育的地形与地貌条件,快速解译震中12km×12km内疑似崩滑区17 处(最大面积约为1.56平方公里)、隐患滑坡点1处,在重点灾区石棉县草科乡解译疑似崩滑区17处。

  依托山地灾害风险模拟和险情预报系统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根据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芦山地震、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震后泥石流监测数据,强震会导致高烈度范围内的泥石流激发雨量显著降低。比如,一般情况小时雨强超过20mm可能会引发泥石流,但是在强震后10-15mm就会引发。

  

  石棉县山地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考虑到石棉县本就隶属泥石流高发区域,而草科乡流域今年8月25日刚发生过山洪泥石流灾害,震中附近磨西镇、得妥镇和雅安石棉县等地存在大量崩塌物源,在降雨作用下易发生泥石流灾害。因此,我们利用之前研发的山地灾害风险模拟和险情预报系统,联合中科数微、成都远望、成都云道针对石棉县域范围内的易发区域紧急部署了雷达降雨实时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欧阳朝军介绍到,同时,依托成都山地所山地科学数据中心,建立了泸定县6.8级地震专题数据集共享平台,及时分享收集整理的数据和成果,有力支持地震灾情评估,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Ⅵ度(6度)区及以上面积19089平方公里,大量坡体受到地震强烈影响,需要人工逐一调查或借助LiDAR、InSAR等前沿勘测技术对潜在的隐患点进行精准排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详细的地震影响区震后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的精细化预报和预警工作。”欧阳朝军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飞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供图 中科院成都山地所

  举报/反馈

上一篇:2023年MBA国家线将要公布 这5件事情须知
下一篇:2022考研大纲已发布,考研英语词汇部分,备考你都清楚吗?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