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的哪一面让你如此着魔?
“那天看到《局面》中的采访视频,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就停不下来,这些天来,站着、坐着、躺着、趴着,只要有时间就打开手机搜索关于‘江歌案’的信息和评论。”
坐在快餐厅,我们的一位编辑甲如是说。
“更困惑的是,一旦关上手机,真要说出点什么,什么也没有。大脑一片空白。打开手机却还是控制不住要看,像是着了魔。”
新京报视频栏目《局面》现场,江歌母亲与刘鑫在案发后第一次会面。距离江歌遇害294天。截图自栏目微博。
我们这里说的,是指正在被刷屏的“江歌案”,一个影响之大、已毋需赘述其基本情况的新闻事件。
或许你注意到,互联网已经掀起一场热议如狂风暴雨。谁也刹不住。
高度利益化的自媒体跟着情绪走,精致地使用“良心”“人渣”等字眼,否定其它媒体“让刘鑫发言”的新闻职业伦理,极化、迎合,摇身一变竟成审判官。
而与此相反,精英化的文章则简单粗糙地批判“网络暴力”,他们既不严肃地处理“网络暴力”与“自由表达”的边界,也不前往真实的网络生活中观察和感受普通人的所思、所忧与所虑。
在江歌遇害一年后,2017年11月2日,母亲在微博上发的童年江歌。
我们由此决定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经验,在昨天的头条《关于“江歌案”多余又多余的话:在法律与道德之外,还有一片灰色的旷野》末尾做了一种尝试,向读者征集一段回答:围绕“江歌案”的讨论和想象,哪一面让你想起哪本书的哪些场景?或哪部影视剧的哪些画面?而之所以限定书和影视剧,是因为既不涉及你(或相关者)的个人隐私、更有普遍性,同时在案件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基于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你的自由思考。
谎言、良善、人性、正义、舆论、司法,等等。
那么,你还记得开篇编辑甲的困惑吗?我们的另外一位编辑乙,接下来是这样向他提问的。
“我周末早上看的视频,起不了床,‘江歌案’看似不可思议,但其中的每一个场景分开来看都非常熟悉,比如失恋找闺蜜,完全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所以你是不是也在‘江歌案’中看到了什么?”
编辑甲讲述了他的生活故事。
“所以你看,你还是看到了自己。”
“是啊。原本一直想要以公共讨论的角度来看它,但牵涉到的层面太复杂。所以关掉手机脑袋一片空白。结果还是要打开手机看视频、甚至搜索所有的信息,为什么呢?因为总是会联想到一些什么,非常个人的。”
“这是一个黑暗故事,而它的每个侧面、片段都拥这种或那种魔力。我想到了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扑所迷离和人性悲剧,甚至还想起了这段时间看的三部电影,《拉扎老师》《相爱相亲》《孩子王》,关于预言、母女和诡谲的氛围,按理说,这些与‘江歌案’都没有直接联系。”
上图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2月版)封面。
下图为加拿大电影《拉扎老师》(Monsieur Lazhar,2011)剧照。
编辑们继而讨论到案件中的“面相”、表情和照片的选择,很困惑,也很忧虑,甚至很害怕。在不讨论嫌疑人陈世峰的情况下,“江歌案”能受到现在的热议,能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十万加文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触动到“生而为人”的软肋,甚至是非常隐私的部分?到如今“江歌案”或许已不只是一个他者事件。
现在,我们选出其中40位读者的40种回答。他们由围绕“江歌案”的讨论和想象,联系到文学影视作品,很私人、甚至可能在外人看来毫无联系,但他们是在目前事实未清的情况下,不妄想事实,同时处理并思考了舆论、司法、正义、善良和人性等命题。
《东方快车谋杀案》《追风筝的人》《十二公民》《素媛》《虚无的十字架》等被多次提及,为避免重复只择其中一种。我们和你一样尊重生命、渴望正义、向往良善。如果你也有未说的话,欢迎到留言区告诉我们。
作者 |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读者们
征集 | 罗东
(本文同时刊发于新京报书评周刊正在倾力推出的一个文化公号,暂时在内测,择日公布;如果你愿意按图索骥,能由文章标题搜索到它,当然欢迎你~)
《东方快车谋杀案》
汤唯
2017-11-14 20:43:47
新上映的《东方快车谋杀案》。没读过原著,没看过七十年代的版本。电影里面,侦探破了案,结果所有人都是凶手。所有人都无辜,但所有人都不无辜。最后他选择了包庇。以此为正义。不知道原著怎么写。但杀人了就是杀人了,他是穷凶极恶的罪犯,但谁也不是上帝,没有制裁别人的权利。电影里那位侦探探寻了真相,却永远埋藏了真相并以此为正义。他不配。
《彷徨之刃》
丁晨
2017-11-14 10:07:47
东野圭吾《彷徨之刃》。 复仇也许为法律所不容忍,但法律有时候又很残忍,它的惩罚不足以弥补受害者心里的痛苦,受害者家属更多地是凭借着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呼唤心中的正义,甚至不惜站在法律的对立面。可恨?可怜?我们旁观者有时候真的没有资格去评论他们的行为,只能设想如果我是他(她)我会怎么做。
《魔女的法庭》
廖苑伶
2017-11-14 10:07:42
《魔女的法庭》第十集。B女被暴力殴打,抓住A女的手求救,最后,B女躲在沙发后目击A女被殴打致死。但B女依然作伪证,放过了真正的犯人。
《射雕英雄传》
何霄
2017-11-14 16:47:45
《射雕英雄传》里最后华山论剑时裘千仞大放厥词,说什么没杀过人的人才有资格杀他,郭靖就迷糊了在那钻牛角尖竟然不出手,关键时刻还是靠洪七公一番话,他平生杀过二百多人都是坏人,他今天就要杀裘千仞。有同理心诚然是好事,但盲目的慈悲也会让人迷失,人做了不好的事是应该收到谴责的,因为舆论而感到畏惧也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参与人数多就否定了起初的正义性。
《罪与罚》
段慧芳
2017-11-14 20:13:40
《罪与罚》
作者: [俄]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译者: 岳麟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1月
我想到了《罪与罚》,每个人都有罪,只是有的罪孽深重,触范了法律,必然遭受牢狱之灾,有的仅限于道德伦理,无人定罪,还有的,游离在道德与法律之间,也许灰色的人就喜欢呆在灰色地带,或者他只能呆在那。
《罪与罚》讲的是主人公杀害了一位放高利贷的犹太人,一个老太婆,他虽事出有因,却为自己犯下的罪身心煎熬,他的行为惩罚了折磨了他自己,即使法律不追究他,他的一生也注定毁在了这个也许是无法避免无法自控的不叫冲动的罪行上。有些事情就是我们用理智用意志也无法控制的,毕竟人是感情动物,情绪作用下也许自己都看不清自己在做什么,我常常想那些杀人犯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对方,大家总说他们心理扭曲,甚至把杀人犯跟精神病人捆绑在一起,这种偏见我觉得很狭隘。没有人不想好好活着,不是说人之初就一定性本善,但我始终坚信一个人的行为并不是他一个人意志的反映,他的家庭,他所处的环境,甚至整个社会难道一点责任都没有吗?为什么人们从来都不懂得自省,为什么人们根本不了解真相就着急发表观点,为什么一个连自己都看不清的人却要迷之自信地以为看得懂别人?
《局外人》
阮文涛
2017-11-14 14:50:45
《局外人》
作者: [法]加缪
译者: 邹笃双
版本: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8月
《局外人》,这本荒诞文化的书,法庭最后的判决并不是按照法律按照案件的疑点去判决,律师的攻击也不是就案件本身去论断,将杀人的案件架构在之前并没有为自己母亲留下一滴眼泪,没有一些表示,没有一点点悲痛的行为的表现上,架构在与案件无关的推理假设以及人物情感思维的推断上,充满荒诞的意味。
《心理罪城市之光》
曾庆钰
2017-11-14 16:21:42
《心理罪城市之光》,“城市之光”将任川制服后,将爆炸物固定在他的身上,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待投票数达到一万时就起爆炸弹。就像法官们投票决定齐媛案的判决结果一样,“城市之光”让网民们决定任川的生死。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完美的仪式。
《十二公民》
文雯
2017-11-14 18:35:37
去年看过的翻拍剧《十二公民》,大众只会根据舆论来判断事物,没人真正关心真相,所有人可以借着舆论的力量认为自己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就有权利决定他们所认为的罪人的生死,多么可怕。
《黑镜》
彭厚铭
2017-11-14 18:23:06
《黑镜》中有一集《白熊乐园》,几个人被当做动物园里表演马戏的动物,供人们拍照观赏。在每一次表演结束后,他们的记忆都会被幕后人员抹去,当重新被唤醒之时,又开始了自己不知道但却日复一日的表演。这案子就像这么这不断重复演出中的一个,在它之前或之后有千千万,人是不长记性的,所以不会记得,然而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
《追风筝的人》
Lureen
2017-11-14 18:19:23
《追风筝的人》
作者: [美] 卡勒德·胡赛尼
译者: 李继宏
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2016年8月
《追风筝的人》,全书开始:这么多年来,我意识到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条小径。几十年前,小径的断墙后,男主知道自己亲如兄弟的伙伴在被自己斗不过的一群人强奸,他没有走上前去。在江歌逝去生命的最后几分钟,刘鑫没敢推门出去。她可能一辈子得都坐在那扇门后了。
《被侵犯的她》
李洋
2017-11-14 16:37:22
这让我想到了韩国电影《被侵犯的她》,女主和小儿麻痹症的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在路边摆摊供女儿上学,女儿遭受了校园暴力,被性侵被退学被逼卖淫最后自杀,而女儿的校园好朋友当初被逼着领着施暴者来到女主家,才有了后面不断强奸和逼迫卖淫的事情,这位好友后来在女主自杀后感到愧疚,于是某天来女主家窗前道歉,女主的小儿麻痹症的父亲先是通过女儿的日记知道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又通过女主的这位校园好友窗前的忏悔更加悲痛。之前女主的父亲拿着女儿的日记去警察局,警察说日记在法律上不能算作证据。
女儿曾经的校园好友约那些女性施暴者出来,女主父亲冲上去泼了这些女性施暴者一脸硫酸,父亲又开车撞倒了曾经强暴过她女儿的男学生们,把他们绑起来,一个一个用女性模特的腿“捶死”,然后父亲就跳湖自杀了。而中间,女主为什么不报警?因为那段一开始被强暴的视频由施暴者掌握,后来施暴者又不断拿这个视频威胁女主,不断进行性侵。学校不管吗?学校由施暴者的亲戚掌控,教育局呢?教育局收到举报信居然不保护女主的隐私和信息。这部韩国电影中间,看到父亲和女儿相依为命曾经温馨的画面,再看到社会的灰色地带,真的不断落泪。
《悲惨世界》
谭聪慧
2017-11-14 14:32:08
《悲惨世界》
作者: [法] 维克多·雨果
译者: 李丹 / 方于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5年6月
《悲惨世界》,艾潘妮为了保护心上人马吕斯而死。马吕斯喜欢的是珂赛特,他们幸存,重逢,在一起生活。马吕斯从来没有爱过她,她的牺牲仅仅是自愿。她的牺牲可能比不上珂赛特也许受到的皮肉伤,在马吕斯心里引起的震动。人们对他人的痛苦多么缺乏想象力,牺牲显得微不足道。并不是指责马吕斯,只是感叹罢了。
《密阳》
赖妙玲
2017-11-14 14:24:01
想起了一部韩国电影《密阳》。《密阳》讲述了一起小孩遭遇绑架撕票的事件以及事件之后遇害小孩的母亲的生活。产生这样的联想,大概是因为江歌案和《密阳》同样,有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她们同样有着痛不欲生的丧子经历,同样挣扎在对凶手的愤怒和痛恨中,同样面临如何在痛苦中找寻救赎的余生。
对于江歌案的讨论,除了拷问人性和讨伐恶行,我的思绪最后的落脚点是,遭遇巨大伤痛后,人应该怎么继续生活下去?要如何才能化开浓烈的怨恨和伤痛?希望江歌妈妈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步之遥》
白建超
2017-11-14 14:07:00
姜文《一步之遥》。花魁死于过量吸食鸦片。大众乐于沉浸在戏曲里偷情背叛的演绎,也乐于沉浸在电影的生编乱造,而真相,却没人关心。是什么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认为你是什么。today is history,today we make history,todaywe are part of history.
《匹诺曹》
孙玺娜
2017-11-14 13:45:25
前年韩剧《匹诺曹》开头便以消防员父亲在大火中失踪加之几天后被熟人错认而导致被媒体大肆报道,消防员父亲抛弃队成内员不顾他人死活自逃生路,和江歌案明显的不同在于,剧中网络暴力的受害者也是大火中丧生的受害者家属,父亲并没有逃跑,熟人认错了人。也是从这里我明白我们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相,可是从刘鑫的避重就轻中我们已经能够明了,真相不会偏向她刘鑫,而她得到的网络暴力和《匹诺曹》中失去父亲却备受无端谩骂的一家人并不相同。
《信号》
周删删
2017-11-14 13:37:01
我想到了韩国电视剧《信号》里的“仁州案”,女高中生被同校的企业高层子弟强奸,一位男同学在知道这件事后为这位女同学仗义发声,结果这位女同学却被强奸自己的男生的家庭用金钱收买,反过来说是为自己发声的男生强奸了自己……如果,案件的真相真的是江歌替刘鑫打抱不平而被陈世峰杀害,那么目前刘鑫的种种做法和“仁州案”里那个诬陷帮助自己的男同学的女学生一样“午夜梦回”。
《海贼王》
小罗
2017-11-14 13:36:04
《海贼王》里面的,乌索普和乔巴在阿拉巴斯坦对战杀手鼹鼠人和炸弹人(记不清名字了),乔巴不行了,乌索普只能硬上,被打个半死,但最后也赢了,虽然乌索普也快不行了,后来山治王子来接他们了,具体的对白我都忘了。但是,我清楚的得到了一个信息:如果朋友不行了,死我也得上。
《釜山行》
林苏叶
2017-11-14 13:17:15
电影《釜山行》,西装革履的“坏大叔”为了自保,煽动群众关闭车厢门,将本来能够脱险的幸存者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互有好感的学生互相残杀,冒死去救他的列车长都被他无情的害死,主人公也因为与他的搏斗而感染瘟疫。“坏大叔“要求堵门,但将蓝衣大叔、老姐姐这么快送走的正是车厢内这些芸芸众生的路人。这些普普通通的路人,正像现实中的我们,容易成为“坏人”的帮凶,也容易因为自己的愚钝把自己给害死。
《素媛》
杜礼霞
2017-11-14 13:09:28
电影《素媛》中,小朋友素媛因为给叔叔打伞,受到了叔叔的强暴,严重之极。素媛一家人面对和接受了法律的不公平,并且坚强的、善良的活着。苍穹之下,谁是那个能提前逃离苦难的主?面对逝去,我们都想伸手去拽,却偏偏拽不住逝者,于是我们会不甘心的再去拽,拽出人性,拽出道德,也拽不到想要的温暖生命和公平。也许世间真有令你我匪夷所思之事。逝已逝,随风去,活且活,顾你我。
《Legal High》
萝卜丝比崔
2017-11-14 12:29:29
想到日剧《Legal High》的SP。奈奈演的热血女教师而不是那个掉下楼的男孩子才是全体学生真正欺凌的对象。故事的最后,她才不相信班级同学挽留她的鬼话,用一根树枝抽打树苗,然后扔掉。看似良心发现,不过又是舆论的力量,律师带节奏,所有人跟风反向思考,其实不过律师的手段,根本没有学生思考。欺凌的对象认清了欺凌的本质,律师利用本质来维持自己的正义,而欺凌者根本不会意识到欺凌行为。换言之,被欺凌者,欺凌者,维持正义以自适的人,我们就是在转换角色。搞笑的事,那个案件中的男孩掉下楼也已经不是全剧聚焦的重点了。大概就是这样吧。
《皇家律师第三季》
赵远豪
2017-11-14 12:19:23
英剧《皇家律师第三季》最后一集,米奇在老贝利法庭所说的,你们都忘记了你们在追求什么,真相明明就在你们面前,你们却只看自己想看见的。面对本性与恶,人类的自我认知还无法超越我们自身,达到真理之时,我们所依靠的就是法律,真相,科学,英剧《无所畏惧》里面,女主帮助每个人痛恨的的强奸犯,面对质疑者说了,Fuck the ethics。
《看不见的客人》
楠
2017-11-14 12:17:03
《看不见的客人》。伪善的男主为了自己的名声、地位和财富,用尽各种手段伪造证据,掩盖自己杀人真相。于是被害人的父母决定自己为孩子讨回公道:老人像狗一样,日夜跟着男主,研究他的交际圈、日常习惯;老太婆像狼一样,研究各种法律条文、法庭细节、辩论技巧,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设下圈套、一步一步假装成男主的辩护律师,面对狡猾的杀人凶手,她敢说这样的话:“狼表现出来的强大未必都是真实的,我面对你这只狼的时候,没有丝毫恐惧。”最后将男主的种种证词推翻,逼他说出了杀害儿子的真相。永远不要小看一个母亲的力量,他们可以将自己拆开重组,变成另一个人,学会任何技能,与任何凶手搏杀,招招致命,只为了给孩子讨一个公道。
《麦克白》
大鱼
2017-11-14 11:56:37
《麦克白》,麦克白杀了自己的皇亲之后日日做噩梦,麦克白夫人看似心狠手辣,仍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患上了梦游症。现代人呢?在司法制度的合理化下理直气壮了人性的弱。丢失了骑士精神和道义精神的我们,在思想上真的比古人先进了吗?
《虚无的十字架》
傅金美
2017-11-14 11:48:33
《虚无的十字架》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王蕴洁
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5年6月
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之前自己的感想,“突然觉得完全不一样的经历之下,人会处在不一样的视角和立场说出自己的观点,谁都不可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的事情,所以所谓善解人意也太难了,人,因为各自的经历阅历身份背景所承担的所接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理解,太难了。”
《钢炼》
钟同学
2017-11-14 11:47:39
想起牛姨《钢炼》里面的一幕,爱德华隐瞒着温莉不告诉她斯卡就是杀害她父母的仇人,哪怕当时候是温莉父母在救治斯卡时被杀。到后面温莉遇到了斯卡,知晓了真相。我们都是平庸的有感情有善恶的人类,像是钢炼里面的各方,爱德华与温莉最后能够放下,虽然是戏剧性的走向使然,但是,我能够理解到的伟大恰恰是他们目睹了人间的恶以后,还能够继续拾起生活的希望并且继续传播它。
《麦子》
汪二立
2017-11-14 11:35:51
生命是最可贵的,人走了,是最可惜的,所以我尝试去想她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尝试去体会她当时可能的心情,和她的人生态度。这个尝试过程中,我耳边不断响起04年湖畔的那首歌《麦子》,“我爱透了这一个世界,可世界它爱不爱我,我恨透了这一个世界,为何不等待我”,十几年前的歌,听起来像为今日定制,似乎提醒着人性里一些可能永恒的呼唤,还有遗憾。可生命本不完美,本就有必然的遗憾,所以仍要为生命呼唤,仍要为生命呐喊,向死而生此之谓也。
《独居的一年》
郑娓
2017-11-14 11:17:33
《独居的一年》
作者: [美] 约翰·欧文
译者: 孙璐
版本: 读客图书·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年8月
我想到了《独居的一年》,女主露丝为了新小说中,能真实描写阿姆斯特丹红灯区妓女接客的细节,原打算躲在妓女罗伊的衣橱里观看,却意外目睹罗伊被残忍杀害的过程。
当时露丝也因为人的恐惧本能,甚至伪装掩饰了自己存在的痕迹,理性逃离现场后,用智慧留下目击证人的证词。作者欧文在书中对此的观点并不批判,反而略有褒奖之意。当然前因和后果也远比江歌案单纯得多。
《英伦对决》
HY
2017-11-14 11:15:31
《英伦对决》。剧中成龙所饰演的父亲与江歌案中江歌母亲面临同样的困境:对女儿意外之死的巨大悲痛,为女儿申诉不公的走投无路。当法律手段难以直接对事件进行合理合法的审判时,采取一系列非常规手段是在他们认知范围内所能够进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赎罪》
六道
2017-11-14 21:47:02
《赎罪》
作者: [英] 伊恩·麦克尤恩
译者: 郭国良
版本: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年6月
最近在看《赎罪》,麦克尤恩作品,小说中年仅13岁的布里奥妮将罗比特纳以强奸表姐的罪名送进了监狱,而罗比是她姐姐塞西莉娅的爱人。故事分为几个部分,抱歉没有看完,看第二部分的时候通过罗比的回忆得知布里奥妮喜欢罗比,也许正是因为这份喜欢,才是她最终义无反顾地将罗比送进监狱的起因,而导火索则是姐姐与罗比在书房中的缠绵与罗比的那封信。
看到第二部分的时候,从塞西莉娅与罗比的信中得知,布里奥妮有打算撤回控诉,因为她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看小说的时候就在想,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或大或小,每一个人也都会因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接受惩罚,哪怕这样的惩罚不是即时的,也会因为年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而倍受煎熬。而内心的煎熬要比身体承受的痛苦更能令人痛不欲生。解除这种煎熬最有用的方式就是面对它,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那个症结,虽然痛苦也鲜血淋漓,但是只有挤出毒疮,才能长出新肉,伤口才能结痂愈合。除此之外,没有更有效的方法了。
《海边的曼彻斯特》
李登科
2017-11-14 10:59:03
想起了《海边的曼彻斯特》,虽然二者情况不太相同,但同样是猝然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人,lee痛苦自责,永远无法和过去的自己和解,而坎坷半生的江妈妈余生想必也再没有了幸福的渴望。相比网上那些撕扯和拷问,面对无望的未来,接下来要怎么活下去,我们能帮江妈妈些什么才是我们需要去想去做的。痛苦必将永存,但生活还要继续,就如那个冰封严寒的海边曼彻斯特,也会有短暂的春天。
《美人心计》
蔡思静
2017-11-14 10:57:46
电视剧《美人心计》的一个场景。莫雪鸢和窦漪房作为吕太后的细作来到代国,窦漪房逐步登上了代国王后的宝座。其中,与其同到代国的其他家人子非死即疯,电视剧所展现的窦漪房是善良而有智慧的是正面的形象,但是有许多人的血和泪淹没在背后。有一次,代王到边关匈奴去买战马,带着窦王后以及雪鸢。匈奴的左贤王要求雪鸢留下做她的新娘,要不然就不卖战马给代国。此时的雪鸢和代国将军周亚夫已经定情而窦王后也是知晓。
但最终,窦王后让雪鸢喝下了放了蒙汗药的茶,强行留下了雪鸢。因为信任,雪鸢没有怀疑过她的主子和同伴,不然,以雪鸢受过的训练,不至于不知道茶里面有蒙汗药。但,电视剧总是会有峰回路转的情节。在归程过半时,大将周亚夫策马返回匈奴之地,救回了她的心上人。但现实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幸运。
《推销员》
黄妹
2017-11-14 10:56:38
电影《推销员》,一对夫妇搬了新家,妻子在新家遭到袭击,丈夫冷静地寻找凶手。凶手是一个老人,有心脏病。后面,丈夫把凶手囚禁要求家人来赎,并要求把所有的事情告诉家人,可是当家人围着凶手的时候,凶手妻子的担忧,女儿女婿的担心,谁也说不出口。尤其是被袭击的妻子,即使遭受了很大的煎熬,她选择原谅。
结局,凶手送上救护车,妻子无言地哭泣,丈夫无力地看望。那一刻,我不知道还心疼那对夫妇还是该谴责凶手,我想我做不到原谅,可我可能也做不到那么狠心。
《谜一样的双眼》
马文静
2017-11-14 10:52:23
《谜一样的双眼》中,检察官再次调查25年前强奸杀人案,当年因为司法腐败未能让凶手正法,从此凶手消失,最终在被害人未婚夫家里发现已被囚禁起来。凶手对检察官恳求道:请你让他对我说句话。对于杀人犯,即便死刑也不能缓解亲人的痛楚,于是男主用囚禁、且与凶手25年无一句交流的方式惩罚凶手。
《朗读者》
张薇
2017-11-14 10:49:14
我想起了《朗读者》,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汉娜为什么宁愿终生监禁也不愿承认自己是文盲,麦克又是为什么没有站出来替汉娜说一句话,如果汉娜自己都不愿意说的事,麦克替她去表达是否恰当。而在战争死去的人,他们的情绪仇恨该何处安放?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人性挣扎吧!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的作者说,它涉及到了爱、羞耻、谎言、正义这些关系到每个人的主题,涉及到了超越个人化和德国化之上的某些具有普遍性的主题,所以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因为爱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爱的人的罪恶中去,并将由此陷入理解和谴责的矛盾中去;一代人的罪恶还将置下一代于这罪恶的阴影之中。
《革命时期的爱情》
小五
2017-11-14 10:33:07
《革命时期的爱情》
作者: 王小波
版本: 新经典文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年4月
王小波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说到,“人们的确可以牵强附会地解释一切”,正如厕所里的女性画像,当大家都说是王二所画时,那就是王二了,并无人深究事情真相。我们坚信法律的公正,不相信有上帝,在法律的真空地带,我们又用各自的道德标准评判一件事,或感性,又或理性。国内的诸位看官们,心中都有一腔正义之血,被大众舆论导向成功点燃了。人性不能被舆论定义,应用道德标准和法律来规范,事情真相到底如何,静候。
《马男波杰克》
刘小流
2017-11-14 10:29:01
《马男波杰克》波杰克去见昔日背叛的老友那里,他已经病入膏肓,按照正常的套路,当然是握手言和,但这位好友就是在死前也没有说一句原谅的话。看了很震撼,我想,当你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期间你甚至没有再去弥补时,那么就永远别指望用一次见面让自己放下愧疚,相比他人一生的痛苦,余生都带的愧疚,也并不残忍。
《抓住那个家伙》
Immerse
2017-11-14 10:26:00
《抓住那个家伙》失去爱女的母亲不惜一切代价找到凶手,但却过了法庭审判日,案件因此失效,于是她模仿犯罪人的作案方式绑架了犯罪人的孙子,最后罪犯为了保孙子进了监狱。那个妈妈最后站在树下拿着年幼的女儿的鞋子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江歌妈妈抱着她们的合照痛哭的样子。
《守法公民》
邵晓星
2017-11-14 10:22:17
电影《守法公民》,当法律不能维护公民的权利时,是选择沉默隐忍还是逃脱“守法公民”的名义。影片中的主人公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复仇,这几年国内对于法律灰色地带、法律与人情的博弈事件不断增多,包括前段时间的聊城辱母案,还有最近讨论的韩国《素媛》案件凶手即将出狱,法律的公平独立该何解?舆论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只想用芥川龙之介的一句话平稳自己的内心,“舆论的存在价值,仅仅在于提供蹂躏舆论的工具”。
《柏林的女人》
Rachel
2017-11-14 10:14:32
《柏林的女人》电影里有一幕,女主角打开铁门让被苏联士兵追赶的柏林女子逃生,结果那个逃生女子跑在她前面把另外一个通道门关上,把女主和意图奸淫的苏联士兵关在一起。
《白夜行》
苏子文
2017-11-14 10:12:48
《白夜行》
作者: [日] 东野圭吾
译者: 刘姿君
版本: 南海出版公司 2017年7月
《白夜行》雪穗望见亮司的离开,头也不回上了楼梯。与《白夜行》的遇见是“你不得不看的那些爱情故事”的书单系列,可是阅毕却不愿意仅解读成爱情,又或者说,在我眼里更多的看到的并不是爱情。而是,怎么评价“世界里已经没有阳光”的雪穗,她从被伤害到后来不择手段地冷酷夺取杀人不见血似的“报复”,从结果来看,包括面对为她做了那么多事某种层面为了赎罪的亮司,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雪穗冷漠无情不值得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一会,出乎意料,我没有首先现在所谓道德高处来评判雪穗亮司死的时候,她那对话式的自我告白,竟涌出了一丝心疼。命运蹉跎了谁的人生?谁又被命运作弄了?道德,人性面前,怕是永远无法不失公允断定对与错,人与人之间,经历不同,又怎么会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的读者们;征集:罗东;编辑:阿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关于“江歌案”多余又多余的话:在法律与道德之外,还有一片灰色的旷野
在法律面前,舆论节节败退还是步步紧逼?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查看以往的精彩~
保温杯与中年危机 | 郭敬明 | 《权力的游戏》| 教师工资 | 《二十二》| 人性恶 | 低欲望社会 |《我的前半生》| 蔡澜 | 2017年中好书 | 六神磊磊 | 寒门难出贵子 | 恐婚 | 冷暴力 | 林奕含 | 钱理群 | 衡水中学 | 读书日 | 平庸之恶 | 假课文 | 自闭症 | 法律与舆论 | 原生家庭 | 性教育 | 古典诗词 | 刷热点 | 胡适 | 国学低俗化 | 弟子规 | 2016年度好书 | 高房价 | 抑郁症
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去我们的微店看看呀~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