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0-23
手机版

  摘要:安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是目前所有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通过大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学校给予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国家制定保护大学生的响应制度和法律等一系列措施,使大学生安全落到实处,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安全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助于推进校园和谐社会的发展,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问题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33-02

  由于各校不断建设、完善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超过3000万人,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已经超过20%,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不断发生的大学生安全事例不得不让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从舆论、制度和思想上投入更多的重视。钱财被盗、物品丢失以及自身的精神疾患得不到及时解决这引发了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安全感不足,对学校安全管理不予信任;学生被骗、被侵害、甚至失踪等社会安全环境以及现代网络充斥的某些消极、悲观、不文明现象和网络垃圾对学生的伤害也让学校、老师、家长着急。

  一、探究大学生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

  (一)安全意识淡薄

  1.网络安全。大部分的同学为了方便经常网上购物,过于相信网上银行,从而导致暴露过多个人信息,会使得网络诈骗分子有机可乘。

  2.宿舍安全。通过调查不难发现这个部分是大多数学生最不重视的地方,但是,安全问题常常发生在这一块。比如说:大部分学生会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而离开寝室却选择不拔掉电源插头,这样就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3.人身安全。这个部分大多数同学做的很好,却仍有少部分同学不会注意到这一点,特别是独自一人外出时,一定要做到金钱等贵重物品不外露,不要乘坐不安全的交通工具,发生意外要及时和警察取得联系。

  4.财产安全。绝大多数大学生可以安全保管自己的财务,只有少部分同学很大意,如今的欺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学生们只有自己有意识地了解并学习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避免财产敲诈的情况出现。

  从小学、初中、高中过渡到大学,很多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大学生刚走进大学时,一切都是新鲜的,在远离父母、无人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没有基本的社会经验,缺乏安全防范知识,不知道如何自我保护,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没有提防陌生人的意识,因此不会有保护自己财产安全的意识。

  (二)社会实践经验匮乏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以前我们总是围绕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一般都是与老师、同学和家人打交道,很少接触社会上的人。思想单纯,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对个人在社会上遇到的复杂问题不能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社会经验的却是往往导致学生在一些问题上迷失方向,自我防范能力相对一些人来说比较弱,所以很可能上当受骗。有的大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的渴望快速就业的心理被危险分子抓住,从而导致自己时间和财产的双重损失。还有一些学生缺乏面临非法侵害时,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对自己的权利进行救济。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拐卖、凌辱、伤害的案件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环境的治安条件促使必须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

  由于现代高校的开放性,高校也已经由一般教学、科研单位转变为教育与科研相统一、生产与生活相统一、文化学习与传承相统一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高校的社会化、开放性工程越来越完善,校园内有除了有教学区,还有生活区、文娱活动区、家属区等;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甚至还有超市、公司、书店、零食店、打印室、水果店等生活服务设施。由于校园结构的多元性,必然导致更多的安全隐患,一些校外人员甚至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潜入到校从事诈骗、推销、不法宣传等活动,有的甚至直接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影响学校的正常稳定。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符合高校对人才培养及规范,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大力关注。

  (二)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的迫切性

  发生多的许多大学生安全伤害事件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和意识,不能及时找到应对策略,从而使事件进一步恶化。现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老师、父母和家人的宠爱和关照下成长,缺乏主动了解社会和独立意识,思想单纯简单,有激情但容易冲动,同时做事情疏忽大意,对个人财产缺乏保护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久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事发现场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南区教学楼。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表明现代大学生心智不成熟,加上现在大学都属于半开放性质,人员流动比较复杂,所以,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为迫切。

  三、解决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问题应该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不赞成用法律的手段去强制实施措施。笔者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1.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认识社会,了解真实的社会,从而增强对事情的判断能力。除了现在的媒体手段和网络,最重要的是多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融入社会,提升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2.为增强安全意识,可以培训和推荐学生多多留意和阅读有关安全预防和应对的书籍。鼓励学生了解和关注在交通、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增强学生对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抵抗能力。

  (二)提高学校和社会的环境功能

  1.国家应该从宏观层面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进行规范。肃清网络垃圾,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加强监管力度,营造洁净的网络环境,塑造规范的网络运行体制。

  2.学校应该经常性的举办各种安全教育。主要包括:消防安全知识教育、财产安全知识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心理健康卫生问题、网络游戏教育等,提倡文明上网、素质网络。

  3.大量举办各种活动和竞赛,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毕竟,这些外因具有局限性,其深度和系统性收到了限制,根本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笔者看到一些学者在网上呼吁,大学应当出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书籍,然后定期上课教育。笔者认为这算得上是一个办法,但是仍然是治标不治本,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总之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主动改变自己,学习有关知识,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作用

  (一)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需要

  大学生在校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学习、了解、掌握一些安全常识,不仅可以减少自身在校期间的安全风险,而且也不伤害他人。可以使得大学生的教育更加生活化和人性化,有能力正确地保护自己的利益,认识社会形势,努力完善自身“硬件”,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

  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要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发展。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杜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切向钱看”等一些没落腐朽观念和作风。实时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普查,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引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环境适应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一些列文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科学的阐述,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当前大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我们的高校应该根据国家的制定标准充分发挥各校的特色,培养我们的每一位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培养有用的栋梁之才。作为一线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培养的能力,“遍植桃李尽己任,一片真心筑芳菲”。

  总之,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大学生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学校给予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社会对大学生侵害严格监督,国家制定保护大学生的响应制度和法律,使大学生安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高立平.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问题个案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9

  [2] 丁树歧.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

  [3] 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初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

  [4] 刘芷君.家、校、社区相结合的安全知识技能教育[J].青春岁月,20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3/view-7184549.htm

上一篇:在线教育:请慢下来
下一篇:幼教简答1(学前教育学)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