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科举实行儒家经义取士后,经学,教育和科举遂成三位一体
百家原创作者:晴波观历史
欢迎来到百家号晴波观历史,小编今天和大家说说经学、教育和科举三位一体的确立,标准语的变化——北京话开始取代洛阳话。
据小编所知,宋文明超越了唐文明。近代史家从宋文明中发现若干近代文明的征象,但从主流看来,宋文明仍是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深化和堆积。一种文明愈是发展得过于成熟,则蜕变为另一种新的更高的文明,似乎就愈是积重难返,步履维艰。宋代经学完成了由“汉学”向“宋学”的转变,即由章句之学转变为义理之学,这不可能是什么犹如西方的文艺复兴,而正是中国传统经学发展的深化。与此相关的,一是孟子在宋代由诸子之一而被提到亚圣的地位,儒学开始了孔孟并称的新阶段;二是王安石实行科举改革,考试科目罢诗赋,而主要以儒家经义取士。
对于王安石的科举改革,反对者持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完全复旧,其代表人物是苏轼;二是认为此举“乃革历代之积弊,复先王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也。但王安石不当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试,同己者取,异已者黜”,其代表人物是司马光。然而在事实上,以经义取士遂固定下来,为后世元、明、清所遵行而不废。隋唐时科举制的出现,强调以考试的公平竞争选拔人才,这对以往的世族世选,确是具有革命意义。科举制据说对外国也产生积极影响。就考试科目而论,以经义取代诗赋,也确有其合理性。然而有利必有弊。
自科举实行儒家经义取士后,经学、教育和科举遂成三位一体,把经学和教育的功能单纯地、狭隘地局限于为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而官位成了读书人唯一的追逐目标。明朝又推行八股文。这些都是对中国士大夫更深、更厉害的思想禁锢。在此种教育和文化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最优秀士人,其最伟大的理想无非是赢得金榜题名,然后治国平天下。反观西方,近代所有的哲学名家都是自然科学家,不少科学家有乐于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襟怀,这在中国古代前述的三位一体环境中,是不可能产生的。依今天的知识反省中华传统文化之源的经学和诸子,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偏重于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而不重视自然哲学。
中华的传统思维,是偏向于不做细致的、个别的观察,仅凭借想象,就不费气力地构筑其宇宙模式。宋人周敦颐的《太极图》就是一个典型,他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木、土”。依照古代大儒的思维,是偏喜抽象,偏喜综合,偏喜概括,偏喜想象,偏喜模糊,甚至混沌,而不求具体,不求分析,不求实证。按现代科学,实验可分两种层次,一是理论科学实验;二是技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恰好是缺乏理论科学实验的思维和传统,这无疑是扼制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要说中国古代完全没有具体实证研究的思路,也是冤枉。当国人获得欧洲近代科学知识之后,再回头寻找故纸堆,也果然发现还是出了如宋代的沈括、明代的宋应星等人物,他们的作品便身价百倍,成了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此外,古代中医学堪称是唯一一门至今仍造福于全人类的科学,当然,它绝不是精密科学。中医学强调的是辨证施治,蕴含着具体实证研究和丰富的辩证法的思维。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可以同病异方,异病同方,这是先进的医疗思想。但总的说来,在古代的教育和文化环境中,此类具体实证研究绝没有形成主导的、普遍的思维模式。《梦溪笔谈》《天工开物》、医书之类难登大雅之堂,而只有四书、五经才是至高无上的。人们高度评价宋代沈括的科学贡献,但更重要的,只怕还是需要反省,为何沈括的《梦溪笔谈》反而成了孤立的现象,而成不了大气候,引导不了古代的士人去钻研自然科学而蔚然成风。蔚然成风者只是读经,参加科考,争取金榜题名。从中国古史上看,禁锢思想言论最大的、影响最深的事件也许是以下五次。
一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二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是宋神宗在王安石的倡议下,将科举改为以儒家经学取士,从此实现了经学、教育和科举的三位一体;四是明朝在科举中采用八股文;五是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厉行文字狱。禁锢思想言论既有威逼的一手,又有利诱的一手。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一旦将教育的功能理解和压缩为只是读经而科举中第做官,又进而以八股文取士,这其实是更厉害的禁锢,对中华文明的落伍产生了极严重的影响。胡适曾惊讶于清代学者的聪明才智施展于古书堆时,西方学者却将其聪明才智施展于自然科学。这无疑是宋、明、清三朝禁锢思想言论的可悲的总结局。
直到鸦片战争前,经学仍然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甚至是唯一的学问,最终沦落到坐井观天的地步。中国汉族自古以来,尽管一直有许多方言,但既然有统一的文字,事实上也必然需要和伴随着一种标准语。用语言学家的规范称呼,是汉民族共同语,相对于方言而论的。古代标准语并非出自行政命令进行推广,并且远不是各地的人都能听懂,却是自然形成的。它出于同一民族内部交流的需要,起着维系统一民族的第二文化纽带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其作用亦非方块字所能取代。古代标准语的形成和变迁,自然是与政治中心的所在地有关。
在秦与西汉时,大致是以秦晋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语,而自东汉以降,又以洛阳一带的方言作为标准语。降及唐宋,即使在北方,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别显著增大了。富丽堂皇的唐诗中,已经采纳了一些当时的口语。宋代的汉文更出现了口语化的倾向。著名的大思想家朱熹的弟子所编的《朱子语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朱熹使用宋代口语讲授和谈话的原貌。这证明即使像他那样文化修养很高的士人,尽管还是用古文写作,但平日的言谈,甚至讲授儒家经典,也已经不可能像六七百年前的北方庶民那样,“其辞多古语”。今存有一篇王俊诬告岳飞的状词,全用当时的白话文。这表明由于古文与当时口语相差太大,文化水平不高的人,已经没有能力写标准古文式的书面语言。
尽管口语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因为北宋定都开封的关系,洛阳语作为标准话的地位并未改变,语言学家称之为准共同语。《耆旧续闻》卷七说:乡音是处不同,惟京师,天朝得其正。《说郛》卷五《谈选》说:寇莱公(準)与丁晋公(谓)同在政事堂日,闲论及天下语音何处为正,寇言:“唯西洛人得天下之中。”丁曰:“不然,四远各有方言,唯读书人然后为正。”由于开封与洛阳相近,两地方言至少是差别极小,然而谈论语音,仍然是以洛阳“语音最正”。但洛阳方言虽然是标准语的基础,并不就完全等同于标准语,“唯读书人然后为正”,两者的差别犹如今日的北京土话与电台、电视台普通话播音的差别。洛阳话虽然作为宋代“读书人”标准话,他们一般用标准语即洛阳话说话,但也可能夹带一些各自的地方腔。
金朝主要是以中都,即今北京为国都。金朝中期,据楼钥《北行日录》上说,接待宋使的“承应人”,作为汉人,“或跪或喏,跪者胡礼,喏者犹是中原礼数,语音亦有微带燕音者”,反映了当时中都话的推广,并开始取代洛阳话作为标准语的地位。这是中都作为政治中心使然。《金史》卷一百一十四《合周传》载,完颜合周“语鄙俚”,其“自草括粟榜文”有“雀无翅儿不飞,蛇无头儿不行”之语。众所周知,现代北京话带“儿”字,是其一个特点。看来早在辽金时代,燕地方言即带“儿”字。如辽朝称汉人为“汉儿”。《全元散曲》第1734—1736页,有无名氏《风月担》,也颇有带“儿”字者,如“倚仗他性儿谦,鲍儿甜”“自砍得风月担儿尖”“说着他话儿长”“秤儿上曾称”“罢字儿心上有,嫁字儿口头”,也是反映当时的大都方言。
小编发现,自东汉以降,中国的标准语,事实上存在着一个用北京语自然地、缓慢地取代洛阳语的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追溯至金朝定都今北京。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举报/反馈
上一篇:93年江苏院校录取榜:苏大486垫底,2所非211碾压东南大
下一篇:中小学学制或将改为“542”,预计2023年实施?教育部作出回应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