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生逆袭到院士,哈工大唯一从讲师破格提升教授的学者,他的故事太励志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近日,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公布了2021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哈尔滨工业大学高会军教授入选。

  翻看高会军的简历,不少网友惊讶于他的励志,在评论中称赞“yyds”“现实版的凡人成神之路”。

  

  

  高会军:

  1995年陕西第一工业学校中专毕业,2001年沈阳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IEEE Fellow、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全国青联常委、黑龙江省青联副主席。

  在高会军的履历表中,只能找到中专、自考本科、硕士和博士经历,而高中和全日制本科教育两栏均为空白,可他却是哈工大职称晋升名册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的学者,并在30岁时成为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从中专生到博士生导师,华丽转身的背后,支撑他的是超乎常人的付出和信念的坚守。

  

  从工厂磨工到哈工大教授

  他靠自学走完这一程

  1976年,高会军出生在黑龙江一个贫困的家庭。

  家中的父亲干体力活挣钱养家,还因为工作环境恶劣而疾病缠身。

  母亲则没有工作,只能靠缝纫手艺挣钱补贴家用。

  于是,1991年,15岁的高会军初中毕业。

  家境的贫困和父亲的重病,使他不得不放弃高中、报考选择进入陕西的一所中专。

  “毕业后分配工作,然后尽早赚钱!”

  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就读陕西第一工业大学的4年内,高会军的成绩常年名列第一。

  

  (图源:量子位截图 《焦点访谈》 2016.06.12)

  中专毕业后,高会军很快有了第一份工作——在工厂里当磨工。

  工作不久,由于缺乏工作经验,高会军在机床边工作时,切削出的铁屑不慎渗入两个手臂的毛孔,引起严重中毒反应,十分痛苦。“当时就下定决心,不管多难,必须得读本科。”

  来自父母及师长的鼓励也让他重生了继续求学的信念,由此他踏上了充满荆棘的自考之路。“当时生活肯定是艰苦的,工作三班倒,还得抽时间复习,整个人就像绷紧的发条。”

  为了自学考试,他常常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书本上沾满了机床溅出的油渍;他为了节省车费、骑着自行车在古城西安往返于单位、报名点和考点;他那时的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需要借钱买资料、交报名费;遇到难点问题,他常常彻夜难眠又无人请教,在痛苦与无助面前,多少次想放弃却又咬着牙坚持下来……

  “15门课,我每次考4门课,我要把4门课分散在3个月时间之内,要把这4门课要攻克了,而且当时自学考试没有任何老师给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高会军自学考试本科要求的15门课程,并一次通过,获得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本科学历。也正是这段经历培养了他超强的自学能力。

  他觉得自己能拿到本科文凭算是幸运的,因为有的科目刚刚过及格线,数控技术这个科目更是刚好拿到60分。

  但此时的高会军已经不满足于本科的知识了。

  他下定了决心——继续考研!

  半年时间,一个高等数学只学过上册,英语的水平连普通高二都不如的学生,再次成功考取了沈阳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2001年2月,高会军从电机与电器专业顺利毕业,拿到了硕士学位。

  而他的目标也再次调高,选择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朝着博士学位继续进发!

  同年,高会军成功入学,拜在航天学院博导王常虹教授的门下。

  博士期间,高会军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化控制理论、鲁棒滤波等领域。

  在2001年到2005年期间,他发表的论文中就有6篇一作的控制学顶刊IEEE Transactions。

  其中被引300次以上的有1篇,被引200次以上的有3篇。

  2005年博士毕业,作为年轻拔尖人才得到哈工大教授职称评定委员会的全票认可,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高会军的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自动控制汇刊》、《中国科学》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目前,他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研究成果被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广泛引用,并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奖励。

  

  甘当学生的伯乐

  把学生的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

  除了科研成果,高会军在博士后期间感受最深的是国外大学的教学和培养机制。

  这让他没有选择留在国外工作,而是回到哈工大,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面。据他指导过的学生回忆,高老师把学生的事情看得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要。

  一次学生毕业答辩,在浙江出差的高老师提前一天就订好了返程机票,但因天气原因航班被取消。

  高会军临时改变计划,先飞到北京,再坐一夜硬座火车赶回哈尔滨,下了火车直奔答辩现场。

  从05年到16年,高会军已经培养了20多名博士生和30多名硕士研究生。

  

  (知乎截图)

  其中很多硕士毕业生都被他推荐到知名学府继续深造。他们后来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骨干。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安实说:“应该说在国内同龄人中的学者中,带出这么多优秀的学生的学者并不多。”

  自然科学奖全国最年轻的获奖者

  不仅是在教学培养人才上,在学术科研上,高会军也是带领团队继续针对鲁棒控制及滤波、时滞系统、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相关理论及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将部分成果应用于复杂生产制造过程控制、光机电一体化以及飞行器控制等工程领域。

  回到祖国后,他紧密结合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研究计划,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面向载人航天中的重大任务需求,研究了航天器自主交会对接和编队飞行中的关键问题;他针对航天测试转台的精度瓶颈,采用鲁棒滤波思想提出了提高惯性测试系统精度新方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他所在的“航天飞行器的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团队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所在中心荣获了中组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凭借一系列突出的成绩,高会军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他是当年自然科学奖全国最年轻的获奖者。

  

  高会军用短短十年的时间完成了由一名中专生到教授的跨越。这一切,都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也正是他坎坷、曲折的求学经历培养和锻炼了他坚韧不拔、勤奋踏实、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他的事迹为身边的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在知乎上,有匿名用户表示:高会军是出了名的勤奋。读博期间早上一直是6点起床,7点准时坐在电脑前工作。

  

  “常怀危机感,脚踏实地行动;秉承细节决定成败的态度,细心做事;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有信心,执着不放弃。”总结多年的科研经验,高会军说,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像哈工大校训说的那样“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整理自人民网、观察者网、中新社、哈尔滨工业大学、欧洲科学院、iNature、量子位、知乎、焦点访谈等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接收2023年推免生(含直博生)报名通知
下一篇:人大强强专业CP又上新!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一览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