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1-27
手机版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了关于“什么是大学”的一些资料,分享给大家。

  大学,英文为University / College,在我国的标准名称是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年12月27日修订),对于高等学校并无明确定义,与高等学校相关的条文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二条 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条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十条 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在高等学校中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应当遵守法律。

  第二十五条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设立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制定。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五条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由《高等教育法》可以看出,高等学校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教育的机构,除了教育之外,还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化创作以及社会服务等等功能。

  大学的发展历史

  大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上千年的历史,上溯到它的起源,目前普遍认为,大学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古代埃及、印度、中国等都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古希腊、罗马、拜占廷及阿拉伯国家都建立了较完善和发达的教育体制。虽然许多教育史研究人员家上述地方的学校也称之为大学,严格来说,它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大学。

  1088年,意大利建立了第一所正规大学—博罗尼亚大学,它是欧洲最著名的罗马法研究中心(也被称为“母大学”,是一所学生大学)。

  随后,欧洲各地相继出现了大学。巴黎大学是由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演变而来,1200年法国国王承认巴黎大学的学者具有合法的牧师资格,有司法豁免权(巴黎大学是第二所大学,是一所先生大学)。

  现代大学始于19世纪初,通常认为在启蒙运动以后,经过理性主义改造、特别是指以德国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为代表的新型大学。一般认为,1809年德国柏林大学的创立标志着从此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现代大学与中世纪大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大学职能的转变。

  中世纪大学是传授已有知识的场所,它们通常排斥研究和发现新知识;而现代大学则是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能,将拓展人类的知识和培养科学工作者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推崇“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的统一”。

  柏林大学的精神推动了德国的科学事业的发展,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也对世界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近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中国大学的起源是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前身)。

  当年清政府在甲午海战中惨败于日本之后,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也有学者认为创办于上海的,由圣约翰书院变而来的圣约翰大学(诞生于1879年,1952年撤销,各院系分别并入现在的复旦、交大、华师、上财、华东政法等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如果从年代追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应当是位于山东的由登州高等学堂演变而来的齐鲁大学(诞生于1864年),关于齐鲁大学见本人的文章

  齐鲁大学——几乎被遗忘的那一段绚烂如烟花历史

  大学应当具有的理念

  中国的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而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与当时的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理念是追求一种超国界的精神世界,以教化人的心灵为目的。

  英国大学的理念主要是以培养有教养的绅士为目的。19世纪中叶的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问”而不是“发展知识”,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学问传授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主要培养人的价值观。

  英国发展大学的同时,德国也开始发展大学教育,德国著名学者洪堡等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即培养人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还应“发展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自由地从事“创造性的学问”。德国大学的这种理念,比英国大学的理念更具有先进性。

  到20世纪30年代,通过美国大学的先驱者弗莱克斯纳的努力,英国和德国大学的传统在美国得到了发扬,而美国大学的理念发展成了“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美国著名教育家弗莱克斯纳说:“我一向主张大学与现实世界保持接触,同时继续保持不承担责任,工业界已经发展了利用纯科学研究的方式,因此它不需要大学的实用性,如果社会科学要作为科学来发展,它们就必须脱离商业行为,政治行为以及这样那样的改革。”

  大学应当承担的使命

  在大学理念支配下,大学的使命要求大学里面所培养的学生首先是有高尚品格的、有教养的人,这符合大学的本质。这个使命是指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英国教育理论家纽曼认为:“从功利派的论点中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死敌。新大学在功利派理论的指导下,更看重的是专业培训而不是文化要求,是考试及结果而不是心理过程,是对事实的被动获取而不是心智的一般活动。”这里,纽曼所指的“新大学”,是违背了大学的逻辑而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政治的逻辑来当作它的使命而运行的大学。

  我国目前大学的现状及特点

  制度政治化

  中国大学是学术单位和政府部门的结合体,这种政治化还表现在对高校要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办学上,上世纪50 年代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办了很多专业性质的院校,现在又学习西方一些大学的模式搞“大而全”的学校。很多大学恨不能把所有门类的专业都开办起来,如果办不成综合性大学就感觉对不起大学这个名字。

  管理企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来管理大学,使得大学的管理因此越来越企业化。具体的表现就是,把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定义为“产品”,所有的教学安排都按归“投入产出”的概念来进行批量生产。

  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整齐划一,一切按“标准”进行考核。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阶段,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把本应由企业完成的职业培训转嫁给了大学,大学由于实行了市场化再加上按企业模式管理教育,大学已变成了职业训练所,大学跟着企业转,设置相关的专业,培养相应的学生,目的就是使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单位,这样就可提高就业率,完成政府下达的指令性要求。

  教学机械化

  以制度化、市场化、企业化为教育的基本逻辑,造成了大学教学也变得机械化,特点就是把“教学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

  在大学里,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的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等,无不体现出这种“刚性要求”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教师是装配线上的“装配工”,学生是装配线上的“零配件”,政府管理部门则是装配线上的“监工”这种无奈的现状。

  专业市场化

  大学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按市场经济的需要来设置,在教育部发布的最新大学本科专业目录中,大学本科专业多达703个。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赤裸裸的利润追逐,在这个问题上,纽曼早就指出:“有些人主张,教育应限于某个特定的狭窄的目标,应规定明确的任务,可以估量,也可以测定。付出多少代价就应以实物的形式得到多少回报,使教育及训练‘实用’。‘实用性’便成了他们的口号。他们沿着这样的逻辑自然会问:为大学而花钱,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浮躁化

  大学教师里面,真正潜心钻研学问、真正将精力放在教学上,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的越来越少,讲课是为了完成年教学课时数量,相当一部分的人通过做其他事情来赚钱,学术腐败现象不断滋生。搞科研、发表论文这些所谓的“做学问”,其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晋升职称,进而享受相应的待遇。

  学生功利化

  这种功利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每年高考,各种媒体所宣传的都是学什么专业将来年薪如何如何,学什么专业将来好就业,等等;而不是出于探索自然、社会现象。

  在学校,积极入党的目的,不是出于一种信念而是为了捞政治资本;课堂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将学到的知识变为一种思考能力;热衷于考各种证书的目的是为了联系工作而不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大学最应当给社会贡献一种价值观和知识体系,这种价值观是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所作所为来实现。

  20 世纪美国高等教育改革家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不能远离社会,但更重要的是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流行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时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大学所作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功利主义、人文精神的缺乏、信仰的危机。

  大学为社会服务不应理解为“具体给社会搞了个什么”或理解为“培养出了学生就是服务社会并做了贡献”。譬如现在单位挑选大学生看是否会用计算机、会外语、有什么特长等,这是将本该由企业去做的事转嫁给了大学,而政府又用就业率考核学校,学校再按市场的需要来培养人。正常的逻辑应当是,企业都有强大的研发机构和培训机构,技术的推广应用、研发、人员的培训等都是由企业来完成而不是让学校来做。

  来看几个对世界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例,爱因斯坦创造出的广义相对论用了10 年时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传世经典理论《纯粹理性批判》用了12年时间才完成,美国数学家怀尔斯用了8年时间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最终证明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费马大定理由。再比如,那些众多的诺贝尔奖成果的研究都所经历的过程,说明只有按大学的正常逻辑培养出的人,才能有此突出贡献,而市场经济的逻辑、政治的逻辑下的大学教育恐怕只能培养出一些功利性的人和职业性的人。

  举报/反馈

上一篇:俞敏洪:马云复读三年考个专科,我复读三年考了北大,这就是区别
下一篇:「关注」明确了!2022年江门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出炉!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