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0年中考模拟试卷,文言文阅读选练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南京市联合体二模

  【古文阅读】

  粤中有猎兽者,挟矢如山。偶卧憩息,不觉沉睡,被象鼻摄而去。自分必遭残害。未几,释置树下,顿首一鸣,群象纷至,四面旋绕,若有所求。前象伏树下仰视树而俯视人似欲其登。猎者会意,即足踏象背,攀援而升。虽至树巅,亦不知其意向所存。少时,有狻猊①来,众象皆伏。狻猊择一肥者,意将搏噬。象战栗,无敢逃者,惟共仰树上,似求怜拯。 猎者会意,因望狻猊发一弩,狻猊立殪②。诸象瞻空,意若拜舞。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猎者遂跨身其上,象乃行至一处,以蹄穴地,得脱牙③无算。猎人下,束治置象背。象乃负送出山,始返。

  (节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注】①狻猊(suān ní):一种猛兽,外貌与狮子相似,能食虎豹。②殪(yì):死。③脱牙:象牙。

  8.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前 象 伏/ 树 下 仰 视 树/ 而 俯 视 /人似 欲 其 登

  B.前 象 伏 树 下/ 仰 视/ 树 而 俯 视 人/似 欲 其 登

  C.前 象 伏/ 树 下 仰 视 /树 而 俯 视/人 似 欲 其 登

  D.前 象 伏 树 下/仰 视 树 / 而 俯 视 人/似 欲 其 登

  9.下面几组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被象鼻摄而去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因望狻猊发一弩 罔不因势象形

  C.攀援而升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象乃行至一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10.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猎者乃下,象复伏,以鼻牵衣,似欲其乘。

  ▲

  11.蒲松龄的《狼》落脚点在突出人的智慧和力量。你认为本文的落脚点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明阐述。(4分)

  ▲

  答案:

  8.(2分)D 9.(2分)B

  10.(4分)猎人于是爬下树,象又趴在地上,用鼻子牵动猎人的衣服,好像想要让他骑在自己背上。(1句1分,意对即可)

  11.本题分层赋分。答案示例:

  第五层,4分,本文的落脚点在于揭示(美好的)人性。文中猎人助象射杀狻猊,象以象牙回报,作者借助这个(悬念丛生、描写丰富、情节曲折的)故事,劝人向善,教导人们做一个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人。

  第四层,3分,本文的落脚点在于揭示(美好的)人性。文中猎人在大象陷入困境时,助象射杀狻猊,象以象牙知恩图报,展现人性的美好善良。

  第三层,2分,本文的落脚点在于揭示(美好的)人性。文中猎人助象射杀狻猊,展现人性的善良。(或本文的落脚点在于揭示(美好的)人性。象以象牙回报,展现人性善良。)

  第二层,1分,本文的落脚点在于揭示(美好的)人性。

  第一层,0分,观点和阐述不符合题意。

  参考译文:

  广东中部有一个猎人,带着箭到山中去。偶然躺下休息,不觉沉沉睡去,被象鼻子卷起带走。他自想一定会被摧残杀害。不一会象把他放在树下,点头叫了一声,群象纷纷而来,在四面环绕,好像有什么请求。先前的那头象伏在树下,仰头看树又低头看人,好像想让他爬树。猎人明白了,就脚踩象背,爬到树上。即使到了树顶,也不知道象要自己做什么。不久,有一头狻猊走来,众象都伏在地上。狻猊选了一头肥的,想要与之搏斗吃了它,群象战战栗栗,没有敢逃走的,只是都仰头看树上,好像请求猎人怜悯它们。猎人懂得它们的心意,就对着狻猊射了一箭,狻猊马上倒下死去。群象看着天空,好像要跪拜和舞蹈,猎人于是从树上下来,象又伏在地上,用鼻子拉着他的衣服,好像要他坐到身上,猎人便骑上大象。象就走到一个地方,用蹄刨地,得到无法计数的脱落的象牙。猎人跳下象背,把象牙捆好放到象背上,象就背着他送他出山,这才返回。

  鼓楼区二模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7分)

  阮步兵①

  [南朝]颜延之

  阮公虽沦迹②,识密鉴亦洞③。

  沉醉似埋照④,寓词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⑤不可论,途穷⑥能无恸。

  [注] ①阮籍,汉魏时人,曾任步兵校尉。②沦迹:埋没行踪。③洞:深刻。④埋照:掩盖才华。⑤物故:世事。⑥途穷:阮籍有时驾车随意而行,走到没有路的地方,就痛哭而归。(选自《古诗今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阮步兵啸

  [南朝] 刘义庆

  阮步兵啸,闻数百步。苏门山中,忽有真人①,樵伐者咸共传说。阮籍往观,见其人拥膝岩侧。籍登岭就之,箕踞相对。籍商略终古②,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问之,仡然③不应。复叙有为之教、栖神导气之术④以观之,彼犹如前,凝瞩不转⑤。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复啸。意尽,退,还半岭许,闻上啾然⑥有声,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顾看,乃向人啸也。

  (选自《世说新语栖逸一》,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 ①真人:道家称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②终古:古昔、过往。③仡然:屹然不动。④栖神导气之术:道家修炼的方法,指精神凝定不散乱,导气养神。⑤凝瞩不转:目不转睛的样子。⑥啾然:形容啸声悠长。

  8.品析诗中“似”“类”“若”三个词的表达效果。(3分)

  ▲

  9.解释古文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1)闻数百步( ▲ ) (2)樵伐者咸共传说( ▲ )

  (3)籍登岭就之( ▲ ) (4)顾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籍因对之长啸,良久,乃笑曰:“可更作。”

  ▲

  11.古文中,对于阮籍的发问和陈述,“真人”的态度如何?试分析其原因。(3分)

  ▲

  12.如果请你根据以上诗文为阮籍写一篇小传,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他?请分点简要说明。(4分)

  ▲

  答案:

  (一)(17分)

  8.(3分)这三个字都有“似乎”“好像”的意思,表达出诗人对阮籍喝酒、写诗文、长啸等行为的揣测与理解,暗示了阮籍内心世界的丰富(或进一步丰富了阮籍的人物形象),或表现出阮籍看似率真却隐而不显的性格特点。(每点1分)

  9.(4分)(1)使……听到 (2)都 (3)靠近 (4)回头/回头看

  10.(3分)阮籍于是对着他长啸,过了许久,(他)才笑着说:“你可以再做(吹)一次。”

  11.(3分)“真人”不搭理他(“箕踞相对”“仡然不应”“凝瞩不转”)(1分),原因:(分层级赋分)“真人”正在全心修炼,不想被打扰(1分);对阮籍的发问和陈述不感兴趣,不能跟他产生共鸣(2分)。

  12.(4分)①爱好:喜爱喝酒,热衷写诗,喜欢长啸 ②性格(特点):隐而不显,率真自然,不拘小节③典型事例:乙文中他与“真人”相对长啸的故事)(任意两个方面即可)

  建邺区二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逍遥斋记

  [元]赵孟

  逍遥翁少负英气,当车书混一,壮游天下,足迹数万里,遇名山胜地,则未尝不泠然①有清泉白石之想。曩岁②过金华,览赤松形胜,欲结庐其址,凡二十年间,驱驰世尘,莫从初志。大德己亥,平昌秩满③,复过金华,天遂良图,乃于赤松之下得地数亩,倚山临溪,锄茅破荒,四周枳槿④建为重藩,植秫⑤蔬药果以供岁事,树松、艺竹、疏泉、磊石,于再岁仲秋之望落而成之,名曰“逍遥圃”。圃之中筑室五间,是为逍遥斋。

  闲日静倚,目力所穷,云山杳霭⑥,飞鸟孤没,风冥雨晦,顷刻百变。使人脱去尘氛乘云御风与列仙者游。间遇盛日好怀,从幽朋雅人觞咏、谈谑,其乐裕如。若月夕雨夜,万籁俱寂,唯松竹作天风海涛声,啼猿唳鹤,林犬墟舂⑦,复与疏钟相闻。青灯燕坐⑧,静思畴昔⑨……此山此水,未尝一息不在吾心目也。噫,凡寓生大块,贵达穷处,悉皆消灭,亦奚苦劳其形神为哉。

  (选自赵孟《松雪斋文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有删节)

  【注释】①泠然:轻妙的样子。②曩岁:往年。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枳槿:指枸橘和木槿。⑤秫(shú):高粱。⑥杳霭:指云雾飘缈的样子。⑦墟舂:村庄里舂米的声音。⑧燕坐:安坐,闲坐。⑨畴昔:往昔。

  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2分)

  使 人 脱 去 尘 氛 乘 云 御 风 与 列 仙 者 游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凡二十年间▲ (2)倚山临溪 ▲

  (3)名曰“逍遥圃”▲ (4)亦奚苦劳其形神为哉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山此水,未尝一息不在吾心目也。

  ▲

  13.近期,文化部门启动了“赵孟旧居保护改造”工作,向广大市民征集对联。有人根据《逍遥斋记》的内容拟写了一幅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写到横线上。(4分)

  上联:闲日静倚看云山杳霭观风冥雨晦

  下联:▲

  (下联待整理词语:鹤唳猿啼 雨夜 听 松竹涛声 闻 燕坐)

  答案:

  (二)(10分)

  10.(2分)使 人 脱 去 尘 氛/ 乘 云 御 风/ 与 列 仙 者 游

  11.(4分)(1)总共 (2)靠近 (3)命名 (4)使……劳苦

  12.(3分)这山水,不曾有一刻不在我的心目之中。

  13.(2分)雨夜燕坐听松竹涛声闻鹤唳猿啼 (听、闻可互换)

  栖霞区二模

  (二)古文阅读(11分)

  峡江寺飞泉亭记

  [清]袁枚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①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②,古松张覆,骄阳不炙。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③,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⑤。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有删改)

  [注]文中画线处为人名。①天台:山名,位于浙江。后文雁荡、匡庐、罗浮、石门皆山名。②蹬级纡曲:登山的石级,盘盘曲曲。③箕踞:一种不拘礼节的坐的姿式。即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④瀹茗:烹茶。⑤对枰:对坐下棋。⑥无征不信:意为没有证据就无法相信。

  8. 请为下面选项中的加点字选择适合的义项。(4分)

  (1)势不能久留 A.权力 B.情势 C.姿势 D.力量 ( ▲ )

  (2)闭窗瀑闻 A.传闻 B.出名 C.听见 D.听说 ( ▲ )

  (3)僧澄波善弈 A.赞许 B.擅长 C.熟悉 D.友好 ( ▲ )

  (4)参错并奏 A.一起 B.全都 C.兼并 D.并且 ( ▲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

  10.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袁枚认为好风景不仅要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还要能让人从容、悠闲、舒适地赏玩。

  B.本文从天台等地瀑布写起,是为了与峡山飞泉亭形成对比,突出飞泉亭“宜留”“宜观”。

  C.作者特别注意写声音,天地自然之声和人们所发之声融合起来,形成一曲悦耳动听的乐章。

  D.文章以记叙为主,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紧扣一个“寺”字,结构完整严谨。

  答案:

  (二)(11分)

  8.(4分)(1)B(2)C(3)B(4)A(一空1分)

  9.(4分)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左右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一句1分,句子翻译通畅、意对即可)。

  10.(3分)D

  【参考译文】

  我近年来观看的瀑布多了,来到峡江寺而心中难以舍弃,是飞泉亭这个亭子造成的。

  大凡人之常情,如果眼睛看着愉快,而身体感到不舒服,这样不能久留。天台山的瀑布,离寺庙有百步远,雁宕山的瀑布,附近没有寺庙。其他像庐山、像罗浮山、像青田的石门山,那里的瀑布并不是不奇妙,但游览的人都曝晒在烈日下,站在危险的山崖上,无法从容不迫地观赏。

  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左右,爬山的石级弯曲盘旋,古老的松树在上面遮蔽着,火热的太阳晒不到游客。瀑布旁边有间房屋,这就是飞泉亭。关上窗户听到瀑布的响声,推开窗子瀑布就扑面而来。亭子里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放松腿脚,可以随意舒展活动,可以放笔墨砚台,可以品茶饮酒。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

  澄波和尚善于下棋,我叫霞裳跟他对弈。于是瀑布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错落着响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听到手杖触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多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大自然的声音,人的声音,完全汇合而融化在一起。想不到观赏瀑布的快乐,竟然到了这般境界,这亭子的功劳实在大啊!

  坐了很久,太阳落山了,只好下山,住在带玉堂中,正对着南山,云气缭绕,树木浓密葱郁。中间隔着长长的峡江,江中船帆来来往往,妙的是没有一个愿意停船靠岸来到这座寺庙。和尚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梦魂也许能够飞来。”和尚说:“没有证据就无法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地方,为什么不作篇文章记下来呢?”我说:“行。”于是就写了这几行文字,一份自己保存,一份送给了寺里的和尚。

  鼓楼区一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

  【甲文】

  泰州黄童子虬,年十一即以善弈称下弈秋①一等耳。甲辰之岁,余客江都。童子之父忽率童子来谒。皂绨短衫,质犹婴孩。余顾之而笑别。

  去五年,余客泰兴。童子之父又率童子来谒。则其年又逾成童。与之语,敏颖可喜。察其意,若亲余者。余甚异之。

  坐甫定,其父为余述别后尝携童子北走燕市,挟其技谒名王、将军。有某将军爱童子,厚赉②金帛,留居毳幕,日为潼酪③之饮。居一年,童子思母欲南归。将军不忍违,听之。而命工图其形,朝夕以玩如对童子。复厚有所赠,而丁宁④童子明春必再至。其爱之至于如此!

  方其娓娓陈述时,余左右顾,若无间者,语既毕良久,余顾童子而叹。座客或戏余:“何叹?岂非叹己不解弈,而空遇国手耶?”余默然不之答也。嗟乎,此岂客所尝知哉!

  为之父者,以贫故,不得已而鬻⑤童子之技,夺其入学之时,出门而交。其可谓之幸与不幸欤?

  (选自杜濬《送黄童子序》)

  【乙文】

  饶州自元丰末,朱天锡以神童得官,俚俗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以竹篮坐之木杪⑥,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⑦偿钱若干,昼夜苦之。中间此科⑧后久废,政和⑨稍复,于是亦有偶中者。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然儿非其质,苦之以至死者,盖多于中也。

  (选自叶梦得《避暑录话》)

  [注释]①弈秋:古代围棋名手。后世常用“当代弈秋”赞美围棋国手。②赉:lài赏赐。③潼酪之饮:马奶酒,当时是贡品。④丁宁:叮嘱,告诫。⑤鬻(yù):卖。⑥杪(miǎo):树梢。 ⑦终一经:教完一种经书。⑧科:指专考幼童背诵经书的“神童科”。⑨政和:宋徽宗年号。

  7.用“/”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2分)

  于是亦有偶中者

  8.下面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余客江都 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B.日为潼酪之饮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C.昼夜苦之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其父为余述别后尝携童子北走燕市,挟其技谒名王、将军。

  ▲

  10.想象甲文中“笑别”的场景,描写作者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余顾之而笑别。

  ▲

  11.黄童子与饶州小儿们的成长经历有何异同?(4分)

  ▲

  答案:

  (二)(15分)

  7.(2分)于 是/亦 有/ 偶 中 者

  8.(3分)D

  9.(3分)他的父亲对我讲述,分别后曾经带着儿子向北去燕地,凭借棋艺拜见了名王、将军。

  10.(3分)此题分层级赋分:

  1分示例:这个孩子太天真可爱了!(希望这个孩子健康成长)

  2分示例:这个孩子在棋艺上有超高天赋,说话却仍是孩子气,真的太可爱了。

  3分示例:这个孩子棋艺如此高超,心智却如婴孩,真是太有趣了。他将来会怎么样呢?

  11.(4分)相同点:都没有没有顺应成长规律健全地成长;都遭遇过痛苦,黄童子有奔走之苦、思母之苦,饶州小儿有昼夜读书之苦。(2分)

  不同点:黄童子没有接受教育,饶州小儿则是死读书去应试;黄童子天赋很高却不能接受教育,很多饶州小儿天赋一般却被逼苦学。(2分)

  玄武区一模

  (一)阅读材料,完成9~13题。(12分)

  学习之余,小南跟妈妈学做家务,对传统红烧肉的做法产生了兴趣。为此她做了一些探究。

  【甲】猪肉颂

  苏轼①

  洗净铛②,少着水,柴头罨③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选自《苏东坡全集·颂十七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注释】①诗人刚经历“乌台诗案”,死里逃生,被贬黄州,生活窘迫。②铛(chēng):铁锅。③罨(yǎn):掩盖,掩覆。

  【乙】缹①猪肉法

  净燖②猪讫③,更以热汤遍洗之,毛孔中即有垢出,以草痛揩,如此三遍。四破,於大釜煮之。

  以杓接取浮脂,另著瓮中;稍稍添水,数数接脂。脂尽,漉④出,破为四方寸脔⑤,易水更煮。下酒二升,以杀腥臊,青、白皆得。若无酒,以酢浆代之。添水接脂,一如上法。

  脂尽,无复腥气,漉出,板切於铜铛中缹之。一行肉,一行擘葱、浑豉、白盐、姜、椒。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恣意饱食,亦不腻,乃胜燠肉。

  (选自贾思勰《齐民要术·蒸缹》,中华书局,2015年5月第1版,有删节)

  【注释】①缹(fǒu):煮。②燖(xún):用开水烫后去毛。③讫:完结。④漉(lù):过滤,渗出。⑤脔(luán):肉。

  9.下列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为( ▲ )(2分)

  A. 以热汤遍洗之 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 易水更煮 以大易小(《唐雎不辱使命》)

  C. 以杀腥臊 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 若无酒 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

  10.用斜线(/)给乙文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2处)(2分)

  如 是 次 第 布 讫 下 水 缹 之 肉 作 琥 珀 色 乃 止

  11.小南从诗文里发现了烹饪红烧肉的一些诀窍,梳理后翻译成现代汉语制作了如下小贴士分享给妈妈。(3分)

  12.小南对甲诗和乙文中的“饱”字作赏析,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诗与乙文的“饱”字都能反映出猪肉经过精心烹饪后的美味。

  B.甲诗的“饱”能体现作者困境中的自得其乐,乙文则不能体现。

  C.甲诗与乙文中的“饱”字都体现出烹饪后享受劳动成果的自豪。

  D.乙文“饱”字可以看出作者喜食肥腻乐在其中,甲诗则无此意。

  13.小南妈妈看了女儿的资料说:“苏轼真是个美食家,难怪会有‘东坡肉’这道千古名菜呢。不过这个菜名听了有些吓人,就像‘唐僧肉’似的,苏轼如果听到一定不会满意的。”小南不认同妈妈的看法,她又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结合对甲诗及材料的阅读,说说对“东坡肉”的得名意义的理解。(3分)

  【材料链接】狂涛淫雨侵彭楼(指徐州),昼夜辛劳苏知州,敬献三牲黎(百姓)之意,东坡烹来回赠肉。

  (选自《大彭烹事录》)

  ▲

  答案:

  9.(2分)C(A.热水 B.换 C.用来 凭借 D.如果)

  10.(2分)如是次第布讫/下水缹之/肉作琥珀色乃止

  11.(3分)(1)少放水;(2)用文火长时间炖煮;(3)先煮滤去油脂;(4)用酒去除肉腥味;(5)多用葱姜等香料增加肉香气。 (写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满分)

  12.(2分)D(“恣意饱食,亦不腻”,吃的是“脂尽”的肉,故不感肥腻)

  13.(3分)“东坡肉”这个菜名富有文化色彩(1分)。它体现了苏轼对于美食的爱好(1分),也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苏轼豁达乐观、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1分);而且“东坡肉”其实是“东坡回赠肉”的简称,体现的是百姓对于苏轼勤政爱民的美德纪念(1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

  参考译文:

  猪(肉)用开水烫后把毛去净,再用热水彻底洗净,毛孔中有污垢溢出,用草使劲揩拭,如此反复洗刷好几遍。把猪(肉)四下剖开,放在大锅里煮。

  这时用勺子捞取猪肉上漂浮的油脂,把它另外放在陶罐里。逐渐往大锅里添水,不断地捞取油脂。等到油脂捞净了,就把肉捞出来,把它再切成四寸见方的肉块,换水再去煮。在里面放上两升酒,用来去除腥臊,青酒、白酒都可以。如果没有酒,就用酢浆替代它。再往里面添水去捞取油脂,跟上面的方法一样。

  等到油脂最终捞尽了,再没有肉腥气散发出来时,就把肉捞出沥干水,用砧板盛放以后放在铜锅子中去煮。放一排肉,放一排剥好的葱、浑豉、白盐、姜、椒这些香料。像这样按次序排放完毕,把水放进锅里煮肉,直到把肉煮成琥珀色才停止。痛痛快快地吃个饱,也不会觉得油腻,味道比燠肉还要好。

  栖霞区一模

  (一)康康和你一起查找跟南京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料,发现了跟谢安有关的一组古诗文,你们仔细阅读,完成了后面的任务。(16分)

  【古文阅读】

  太元八年,秦王坚①下诏大举入寇,都下②震恐。谢玄③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对弈。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④,至夜乃还。桓冲⑤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籓⑥宜留以为防。”冲对左右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通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⑦,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⑧矣!”

  至淝水报捷,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取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⑨,不觉屐齿之折。

  (选自中华书局《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秦王坚:东晋时前秦国王苻坚。 ②都下:指东晋都城建康,即今南京。③谢玄:谢安之侄。后文的张玄是当时与谢玄齐名之人。 ④陟:登山。⑤恒冲:东晋将领。 ⑥西籓:指国家西部的防御。 ⑦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意思是谢安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谢玄等年轻人领军抵御敌军。 ⑧左衽:此处指被前秦战胜。 ⑨户限:门槛。

  6.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请用斜线(/)标出。(3分)

  时方与客围棋取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安夷然 其船背稍夷

  B.亲朋毕集 沙鸥翔集

  C.是日,玄惧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 投诸于渤海之尾

  8.研读选文时,康康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7分)

  康康:以前只知道谢安是个有才学的人,能跟“儿女讲论文义”。今天读了这篇选文,我发现他还有其他令人赞叹的特点。你能从选文中看出哪几个? (3分)

  你:(1) ▲

  康康:第二段文末画波浪线的这个句子虽然很短,但我觉得跟《咏雪》里那句“公大笑乐”一样挺值得品味,你帮我把这句话翻译并分析一下吧!(4分)

  你:(2) ▲

  答案:

  6.(3分)时方与客围棋/取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每处1分)

  7.(2分)C

  8.(7分)(1)(3分)有深谋远虑:早就有迎敌方案/否决增援,巩固西边国防;临危不乱/表现镇定,敌寇压境时还聚众出游;知人善用:任用谢玄等年轻人迎敌。(每方面特点概括、联系选文各1分;表达意近即可) (2)(4分)(谢安)下完棋,回到内室,走过门槛时,木屐上的齿折断了都没发现(2分,句子翻译通畅、意对即可)。 这个句子可以看出谢安看起来镇定自若,实际上掩饰不住内心的狂喜(2分)。

  秦淮区一模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0题。(14分)

  【甲】

  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①,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②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选自《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编著,中华书局2018年6月版)

  【乙】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③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

  言情能尽者,非尽言之为尽也。尽言之则一览无遗,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盖人情本曲,思心至不能自已之处,徘徊度量,常作万万不然之想。今若决绝,一言则已矣,不必再思矣。故彼弃之矣,必曰亮④不弃也;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有此不自决绝之念,所以有思,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选自《采菽堂古诗选》,[清]陈祚明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版)

  【注释】①驾言迈:驶向远方。言,语气助词。迈,远行。②奄忽:倏忽,忽然。③慊慊(qiè qiè):内心不满足的样子。④亮:同“谅”。诚信,忠诚。

  6.下列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悠悠/涉/长道 B. 人情/莫不/思得志

  C. 则人人/本自有/诗也 D. 即/能言/而言不尽

  7.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四顾何茫茫 顾野有麦场(《狼》)

  B. 则此愁难已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C. 徘徊度量 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D. 今若决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

  ▲

  9.试结合“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这句话,谈谈你对《回车驾言迈》中画线诗句的理解。(3分)

  ▲

  10.“惟含蓄不尽,故反言之,乃足使人思。”如“见无期矣,必曰终相见也”便是“反言之”的典型例证。请简析下面的诗句如何通过“反言之”来表达含蓄的情思。(4分)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答案:

  (一)14分

  6.(2分)C 7.(2分)D

  8.(3分)《古诗十九首》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以来最好的诗文,是因为它能表达人们共同具有的情感。

  (每一分句大意正确,各1分,“者……也”,表示判断,能准确译出,1分)

  9.(3分)诗人眼前看到的都已经不是过去的事物,由此感慨时光飞逝,人生易老(年命如流);诗人又想到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长盛不衰,在短促的人生中,自己的志向尚未实现(志不可得),应及早地建功立业。(能答出一个方面得2分,答出两个方面得3分)

  10.(4分)“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以花寄情,想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简要阐述前两句,1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这两句则“反言之”,(指出“反言”的诗句,1分)感情发生转折:路途遥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远行人的手中。攀折的花会很快枯萎,就像她的青春年华会在寂寞孤苦之中流逝。(对“反言”的诗句加以分析,1分)诗人通过“反言之”,引发读者去体会思妇内心含蓄不尽的情思:她的思恋,她的苦楚,她的期盼和哀怨……(分析“反言”表达效果,1分)

  南京市全真模拟

  进学斋记

  [宋]张耒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①食而问肴蒸,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皙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之箦②,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攮掇其土苴③,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元丰之乙丑,余宦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以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④,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释]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箦(zé): 竹编床席。相传曾子为维护礼法,临终前坚持换掉了大夫专用的席子。③攮(nǎng)掇其土苴(jū):摘取其中的糟粕。④向,朝北开的窗户。

  7.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

  B.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

  C.固已大异矣/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D.朝夕处乎其中/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9.选文第一段通过举例论证了“①__________”的观点,再以②_______和③______作对比,强调了自己的结论:④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8分)

  【解析】(1)小雄讲述的是关于地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仿照“一个地名一张名片”“一个地名一道风景”的形式,可命名为“一个地名一段故事”。(2)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应改为“雨花石有‘天赐国宝’的美誉”或“雨花石被称为‘天赐国宝’”。(3)本题考查语意的衔接。根据下文,要写出被称为“止马岭”的原因,根据上文“有南京‘小九寨沟’之称”可知,是因为其风景的优美而“止马”,因此从小棠的描述中摘取描写优美风景的句子即可。

  答案:

  7.【答案】D(2分)

  8.【答案】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此警诫自己。(2分)

  9.【答案】 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2分) 古之君子(2分) 后之君子(学者)(2分) 后之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德修身。(2分)

  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饮食、游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士会在吃饭的时候向人请教烹调的方法,那么在饮食之时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家,吹风唱着歌回家,就是在游观之时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生病,坚持换掉大夫才能享用的精美席子,那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啊。如今所说的求学的人,既抄袭那些表面文章,又窃取其中的糟粕,与古人相比,真是应该感到羞愧啊。二十岁做了官,那么就在二十岁时放弃学习;壮年做了官,就在壮年时放弃学习。因此后代的君子大概在做官数年后,于言语笑貌、感官享受等方面玩味研习之时,他与刚开始追求进取以儒士自称的人相比,在学习上差别本来已经太大了。

  元丰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把住所的西屋加以修理,就着旧屋的结构加以完善。将这间屋子打扫翻新后,于是取来《诗经》、《尚书》、古代史书摆放屋子里,夏天时就把门打开,到冬天就把窗子堵住,早晚呆在屋中。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此警诫自己。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三个第一名,揭晓!
下一篇:原创心理测试:你最想在哪条小路上散步?测谁是你生命中真正的贵人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