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佑绿水青山,创生态文明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院长寄语:南开大学环境学科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而生、为美丽中国而战。我们有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线上线下金课、一流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平台、本硕/本硕博一贯式晋升通道及国际化培养方案,为未来的“环保斗士”的成功学术人生培土固根。

  学院特色

  发展历程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8年,其前身环境科学系(1983年建系)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著名环境化学家戴树桂先生任首任系主任。现任院长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孙红文教授。

  学院2000年成为首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并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历次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前茅。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学科评估结果,南开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排列入选前5-10%。

  学院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资源循环科学与管理系,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有1个国家工程中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

  教学科研队伍

  目前,我院有教职工151人。其中,专职教师105人:教授45人,副教授46人,讲师14人。教师队伍中有:

  已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学科特色鲜明的学术梯队。

  专业特色

  环境科学专业

  总体上居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作为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在该领域建立的首批学科点之一,三十多年来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多学科的优势,陆续整合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相关社会科学的师资力量,形成了学科群的明显特色。本专业旨在培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系统全面的环境科学基础专业知识、获得过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事业及有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

  该专业与环境科学专业同属国家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通过工程类基础课程讲授和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致力于培养在环境污染防治(水、土、气、固废等)领域能够独立从事规划、设计、咨询、监测、评价、运行管理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在校生多次获得环境领域国际竞赛大奖,毕业生进入高校、研究所、设计院、政府部门、国际公司等工作,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是教育部依据国家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市场需求而批准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并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成为培养资源循环科学、技术、工程与经济管理等综合知识与技能高端人才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并逐步成为相关科研机构、企业、政府机构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等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业从事科学研究、规划与管理、设计施工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南开大学于2020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环境生态工程”本科专业。环境生态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前沿学科,注重基于环境和生态学视角,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重大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众多生态问题,其知识体系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等,旨在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掌握生态学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基本理论、具备修复受污染环境和恢复受破坏生态系统、开展环境生态工程和生态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科研成果

  学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承担了上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有关部委公益性项目、省部级重大和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势如破竹,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及2019年连续两年学院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截止到2020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一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及人文社科二等奖等奖项5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EI收录论文2500余篇;主编和参编学术著作60余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0余项。

  学生活动

  近年来,学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为学生搭建立公增能平台,开展了丰富的学生活动。学院积极拓宽学生国际交流渠道,2017至2019年间带领品学兼优的学生赴日本和新加坡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学院特色文化活动“环科话剧节”已连续举办九届,成为学院文化育人的一张名片。

  通过开展环境文化节、环境热点讲坛、水质监测、社区环保宣教、院长杯体育赛事等品牌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设立“本科生成长导师”计划,邀请专业教师为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保驾护航。近年来,学院各项学生活动在校内外各项竞赛评比中屡获佳绩,涌现了一大批获得周恩来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天津市先进个人的优秀学生代表,2020年更是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专业介绍

  环境科学专业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是全国综合性大学最早建立的环境科学专业之一。从1976年开始招收环境化学本科生,至今培养本科毕业生达千名以上。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目前共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0人。2019年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中“环境化学”、“环境学基础”两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及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监测”等多门课程入选天津市级精品课程和南开大学校级精品课。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除利用省部级科研平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外,还与环保、水利、气象、公卫等各重点行业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平台。本专业还建设有“环境健康”本科特色班,为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本硕博连续培养、国外访学、联合培养等资源。

  环境工程专业

  环境工程专业于1998年设立,目前共有专业教师43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9人。2019年环境工程成为南开大学首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生学位得到《华盛顿协议》各成员组织认可。2020年获得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支持,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开设课程中“环境学基础”和“水污染控制工程2-1”入选国家级金课,“垃圾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具有公能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教学团队”入选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环境监测”课程入选天津市级精品课。学院整体搬迁津南新校区后,本专业新建了国内一流的排水、给水、大气、固废四个大型本科生教学实验室,有充足的条件让学生亲手操作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模拟实验装置、生活污水处理中水回用装置、静电除尘模拟装置、好氧堆肥装置等。同时在校园内拥有小型污水处理站、大气监测站、厨余垃圾资源化和机动车排放控制四个实习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并与14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该专业拥有“新工科”本-硕一贯制培养项目,为在校本科生提供全方位的科研和实践训练条件。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0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2011年正式招生。专业依托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985工程”南开大学循环经济创新基地、天津市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生物质固废资源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中国再生资源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清洁生产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平台。目前,共有专业教师2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6人。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

  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为满足新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2020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本专业的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毕业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依托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城市环境污染诊断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跨介质复合污染环境治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可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创新实践平台。目前,共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

  国际交流

  学院一直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为重要目标,努力开拓与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制定学生国际学术交流激励政策,积极为学生搭建对外交流平台。

  学院与世界多所著名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合作。已与美国犹他大学、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等签订了“3+X”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签署了“3+1+1”硕士学位联合办学协议,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境外高校签署院际间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南开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项目建设,与格拉斯哥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及学术交流常态化机制。

  学院拥有众多国际合作平台,积极申请国际合作项目,丰富了学生出国学术交流渠道。依托挂靠本学科的教育部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及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和国际知名高校之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了包括国际项目课题合作、高校访学、毕业论文联合指导、学术讲座、国际竞赛等多元化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学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莱斯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伯明翰大学等海外名校攻读学位或联合培养。

  学院邀请多名著名高校知名学者来我院开展学术讲座、科研合作、暑期英文课程等学术活动,努力为学生营造国际化学术氛围。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和竞赛等活动,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促进学术交流的机会。学院每年组织近20名本科生暑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访学,并为优秀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提供专项资助。

  以上平台和渠道为学生前往国际一流大学进行短期访学、联合培养、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对于拓宽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加强国际竞争力、增进文化互通发挥着重要作用。

  毕业去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届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为91.18%,其中,本科生就业率为96.77%,研究生就业率为88.27%。

  本科毕业生93人,其中签约29人,占比31.18%,主要为环保类民营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出国(境)留学2人,占比2.15%,主要去向为美国、英国等地;国内升学50人,占比53.76%,全部集中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85高校;自由职业1人,占比1.1%;不就业拟升学或出国5人,占比5.38%。

  知名校友

  蔡勇,1983级硕士、1986级博士校友,现为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教授,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个环境化学博士。他专注于砷、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已在《Nature》《Nature Communica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宋铁栋,1985级硕士校友,1988年6月到国家环保局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2000年2月任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副主任,2006年6月任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主任,2012年6月任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现任生态环境部直属机关临时党委常务副书记。

  朱东强,1988级本科校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五)、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及二等奖(排名第一、第三)。目前担任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顾问编委。主要研究有毒污染物的环境过程机制和效应、天然有机质在地表环境的变化特征。

  张伦梁,1997级本科、2007级博士校友,曾担任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河北区环保局副局长、博天环境集团副总裁等职务。目前任智慧泉环境修复技术研究院院长,天津海之凰科技公司总经理,还担任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固体废物利用专委会常委,环境互联网专委会委员、南开环科校友会理事长、天津市河北区青联常委等社会职务。

  匡冀南,1984级本科校友,现任汉富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汉富控股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暨MPA/MBA导师、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资深的公益金融、市场营销及公共关系领域的专家,2017年中国年度传播人物与2017年中国年度公益人物获得者。曾创立中国第一家跨国企业背景的公益基金会安利公益基金会,担任首任秘书长及副理事长,多次带领基金会获得中华慈善奖和中华环境奖。

  谷成,1993级本科、1997级硕士校友,现为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降解过程以及环境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重大研发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赵明,1997级本科校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有机固废热处理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北京市优秀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奖励。

  陈琦,1998级本科校友,2011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2014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发表SCI论文60余篇,引用3000余次,多项成果被列为ESI高被引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目前的研究专注于大气有机气溶胶来源与生成转化研究,建立了超站-车载-无人机载-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平台。

  举报/反馈

上一篇:300万人在线观看,小糊涂仙“中国之路·名家讲坛”第三场收官,燃爆全网
下一篇:原创22考研,线下复试的消息来了,线下会成主流?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