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浙江高教,全面起飞!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06
手机版

  原标题:浙江高教,全面起飞!

  从一枝独秀到全面开花,浙江高教走上一条加速觉醒之路。

  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3所高校的23个学科再次入围“双一流”建设名单;众多院士、科学家、企业家云集的西湖大学在民办高校中表现亮眼;温州肯恩大学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中外合作办学先行先试之路,甬江理工大学(暂名)、中法航空大学等新机制学校先后创办或筹建;今年5月起,至少5所高校同时扩张建设新校区。

  从广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浙江办学,到高水平大学主动在浙江布局,再到省内大学“扩容计划”逐步实施,以一所“浙大”撑起全局的“后进生”浙江,终于要在高教领域翻盘了?

  多渠道多形式超常规,扩!

  近来,浙江的大学有“越来越大”的势头,尤其频频建设新校区,是浙江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一步。

  2022年4月,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加快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提升综合型大学办学水平”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目标和举措。其中,“对标一流打造宁波大学医学部”被重点点名。

  

  截图自宁波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8月,支持宁波大学医学院升格为医学部被列入《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中的“医学高峰”计划。2022年5月,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项目正式获宁波市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约为54亿元,为宁波大学与宁波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双重机遇。

  继宁波大学获批建设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后,2022年10月,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大科院)又与慈溪周巷镇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宁大科院周巷校区,该校区计划于2023年正式投入使用。

  另外几所高校新校区建设,同样为高校自身与地方发展带来崭新契机。

  8月29日,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正式启用,这标志着临平区与浙江理工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成果正式落地,临平区首所大学即将扬帆起航。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法政学院等5个学院的师生将迁入新校区。据悉,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将发力高层次时尚产业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时尚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基地等时尚产业板块,与临平区产业高度融合,统筹资源、靶向发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9月1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正式启用,学校进入杭州钱塘与湖州南浔双校区运行新阶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起点。据悉,南浔校区将秉持“大学建在实验室上”的建设理念,建有抽水蓄能试验电站、水-风-光-储智能微电网等五大特色智慧试验区,为师生提供真实工程教学实践环境。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图源: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官微)

  10月14日,中国美术学院湘湖校区签约仪式举行,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正式落子杭州市萧山区,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继南山、象山、张江、良渚四大校区后的第五个校区,将以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以“四院三馆四中心”为建设构架。

  高校新校区,大体是高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对高校而言,兴建新校区是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手段。对地方而言,高校新校区的到来往往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不过,在浙江高教的背景下,新校区建设的意义不止于此。

  在2021年7月发布的《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到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断完善高校空间布局,支持优质高效拓展办学空间,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整合。并提出“筑巢引凤”工程: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浙开展合作办学,多渠道多形式超常规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截图自《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或许,浙江高教之“扩”,才刚刚起步。

  让好大学,遍地开花

  大多数人对浙江高校的印象是浙江大学“一家独大”,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两所“双一流”作为“两架马车”并驾齐驱。

  然而“一枝独秀不是春”,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在高水平大学数量上,浙江与江苏、上海相去甚远。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22年5月31日),浙江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9所,而江苏省则有168所。

  

  无论是普通高校数量还是高水平大学数量,浙江都显得“家底不足”。然而有短板,就意味着有超越。

  一方面,引进国内外高等教育资源,是浙江“补短板”的有效途径之一。

  早在2004年,英国诺丁汉大学便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堪称中外合作办学“先行者”,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为中英教育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2006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落成典礼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称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时至今日,这颗种子已开花结果,成为全国第一所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多层次专业教学的中外合作大学,让中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世界优质的高等教育。

  事实证明,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特色学院,在浙江行得通、做得好。2014年,温州大学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201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国立民航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浙江杭州共建中法航空大学;2020年,浙江工商大学与英国一流研究型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合作设立浙江工商大学萨塞克斯人工智能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与加拿大顶尖研究型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合作设立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杭州师范大学与乌克兰高水平大学、培养出3名诺贝尔获得者的高校——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合作设立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

  另一方面,浙江全力以赴培育本土的高水平大学。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力量为浙江高教崛起提供重要支点。如最初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于1986年捐资创立、受海内外“宁波帮”热切支持的宁波大学,由西湖教育基金会作为举办方的西湖大学,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出色成绩。总投资约460亿,由虞仁荣教育基金会举办的甬江理工大学(暂名),筹备阶段便已万众瞩目。《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亦提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参与举办高等教育。

  除了“扩引培”之外,浙江同样在优化高校布局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2022年3月,教育部官网刊发“浙江省对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其中浙江省提出积极探索“一所城市至少一所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新模式,推进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加快打破优质高教资源布局不平衡格局。

  在丰富优质高教资源的路径上不拘一格,在平衡高教资源配置上稳中向优,高水平大学正逐渐在浙江这片拥抱改革创新与突围裂变的土地上,全面开花。

  善于冲锋,更善于长跑

  创新、灵活、前瞻,蜕变一点点降临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创新热土,浙江省高校的光芒日益凸显。

  一方面,他们树立目标、宏图大展,向更高台阶发起冲锋。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支持西湖大学开展新型省部共建,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温州市“十四五”规划大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争创“双一流”。另有浙江传媒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更名大学事宜纳入相关发展规划。

  另一方面,他们深耕优势、积蓄力量,以更蓬勃的发展后劲向目标全速前进。

  在深耕优势学科方面,宁波大学引“非凡之力”助力学“双一流”学科建设。2022年5月,流体力学著名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林建忠教授,世界知名的冲击动力学专家、原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Shim教授,以及潘建华、陈晖、林骥等学术骨干正式加盟宁波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迅猛发展态势锐不可当!2022年7月,宁波大学成立“双一流”建设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陈十一、陈云敏、魏悦广、郭万林等8位院士以及众多顶尖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宁波大学“双一流”建设提出建议、提供咨询,推动宁波大学力学学科发展。

  

  图源:宁波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在蓄力科研突破方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支持青年学者,在2016-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上,2所学校立项总数均超过200项,比肩一众“双一流”高校,尤其浙江工业大学立项资助率超30%,青年学者的科研实力十分了得!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工业大学牵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0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81项、国家社科基金255项,2022年还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上发文,实现了科研成果的重要突破……勇攀科研高峰,科研竞争力爆发式增长!

  此外,浙江省内特色高校的科研成果积累亦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全面起航。

  在医学方面,温州医科大学2022年获批全国首个细胞生长因子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牵手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中科院医学所眼科研究中心”,联合21所地方高校共同发起全国地方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联盟。

  在服务“双碳”战略方面,浙江农林大学成立全省首个碳中和学院,建有国家林草局竹林碳汇工程研究中心,并拥有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浙江农林大学“林业碳汇”教师团队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在“海洋强国”战略引领下,浙江海洋大学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0余项,打造海洋科技创新和人才高地。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期待浙江高校在全国高教版图上,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安徽中考降低物理化学分数,家长们很忧虑,教师们很发愁
下一篇: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排名发布,三家在京医院进入前十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