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六月·高考|瑞安名师点评浙江高考作文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19
手机版

  2022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深入实施“鲲鹏行动”“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人才工程,全省高质量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新时代浙江青年,在各行各业、不同领域开拓创新。如95后姑娘徐枫灿,在空军航空大学刻苦训练、满分通过考核,成为我国陆军首位初放单飞的女飞行员;90后青年工人杨杰,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浙江工匠”,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之江实验室智能超算研究中心团队,35岁以下成员占比近九成,勇闯国内智能超算领域“无人区”,斩获超算应用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瑞安中学高三语文骨干教师谢晨点评:

  1.时代与个体:宏大社会价值与微观自我观照贯通

  时代精神与个体存在是写作不变的母题。202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将宏大时代价值与微观自我观照相结合,引导考生既“为时而著”,又“由心生发”,在社会的迭代与嬗变之中思考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考题首先呈现了浙江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实施人才工程的社会背景,例举了在不同领域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浙江青年,最后又落脚于对考生本人未来发展的启示,以贴近现实、贴近考生的方式将思维取向与写作目标引向真实的写作情境,激发考生的思考与共鸣。同时,“思考当下、面向未来”的生涯视角引导考生将思维的触角延伸至未来的人生发展,联结当下与将来,观照自我的人生期许与价值追求。

  2.思辨与感悟:审题提炼解构与阐释表达重构融合

  审题是一个解构题干与重构意义的过程,在问题的客观认知与独到判断、概念的清晰界定与多元阐释、逻辑的严密梳理与整体建构等方面考验考生的认知与表达能力。2022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的关键词较为明晰,但要注意完整提炼,包括“创新”“人才”“浙江青年”以及“对‘我’未来发展的启示”,要求考生明确题干的限制与指引,有序构建全文脉络,抓牢关键概念细致阐释,以思维驱动语言,用语言承载思维,打破经验化与套作化方式的桎梏,以多元包容、理性平和的姿态输出作为一个现代公民的切实思考与体验。

 动漫 3.终点与起点:厚植家国情怀与书写个体性灵不变

  今年是浙江省高考自主命题的最后一年,回望过去并思忖未来,也许,高考写作对文脉贯通、哲理深刻的要求不变,对情理共生、语辞真切的要求不变,对审视生活、抒写性灵的要求不变,对洞见新知、心系家国的要求不变。“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今天,考场上执笔的每一位瑞安考生,更是新时代的浙江青年、中国青年,相信将在这极富时代特点、青春色彩的考题中,用智慧的力量书写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瑞安市第十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组长陈锦杰点评:

  与前两年不一样,今年高考作文不是明确的“三选一”模式,而是在材料中寻找关键词,然后结合自身未来,谈谈启示。材料虽然不短,但关键词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创新”“人才”“浙江青年”和“对你未来发展的启示”,其中最后一项容易被考生忽视。

  在这篇作文的构思过程中,考生容易犯三个毛病。

  一是切入点过于宏大。由于受材料影响,考生往往动辄以“国家”“世界”“国际”等冠名,然后变向抄袭材料。这样的作文容易一开腔就空喊口号,空泛无边。不妨从身边的创新或人才实例角度切入,然后着重论述衣、食、住、行中的某一方面,再逐层推进,由小到大。我不敢断然认定大角度入手就一定写不好作文,但毕竟普通考生驾驭文字能力有限,小角度切入作文更容易上手。

  二是作文中可能会遗漏“自我”。论述文中的“我”与其他文体不一样,不一定要出现“我”,但一定是“我”的观点、“我”的想法、“我”的逻辑,特别是这次作文,一定要有“我的未来发展”和“我”的启示。比如“我以后可能走上普通的工作岗位,回归平凡的生活,但再普通的岗位也需要坚守的人才,再平凡生活也需要创新的火花”,诸如此类。无“我”的论述文只是观点的代理,而不是观点的主人,无“我”的作文注定是言不由衷的。

  三是关键词之间容易取舍或孤立。如果在“创新”“人才”和“浙江青年”之间选一或选二行不行呢?我认为不行,这三者之间有强烈的内在逻辑关系,丢弃任何一项都会违背命题初衷。同样,关键词之间互为孤立也是不行的,创新归创新,人才归人才,浙江青年归浙江青年,那么作文就会像东拼西凑,毫无逻辑可言。

  记者:欧苗苗

  编辑:蔡忆

上一篇:南极光寄宿考研政治石磊大讲:民族学和民俗学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四川一高校辅导员被爆性侵女学生,学生实名举报,校方回应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