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的跨界和融合需要平衡变与不变的关系丨专访
系列访谈介绍
“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是习总书记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CLA推出教师节特别专访,为你讲述高校教师们的故事。
本期,CLA邀请了来自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的罗涛老师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林广思老师。一起来探讨跨学科设计教育的途径及策略。
罗涛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院长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委员
CLA: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CLA的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
罗涛:大家好,我是罗涛,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教授、院长,福州大学区域与景观可持续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兼职博导,德国国际交流中心(CIM)资助归国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韧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风景园林学会副会长、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具有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景观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多学科背景。重点关注城镇化背景下的景观生态与人文过程、景观认知评价、可持续景观规划与管理。
CLA:我们知道研究和实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您对于研究与实践这二者的关系是如何把控的?
罗涛: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以积极有效的社会服务和实践参与来应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是景观科学的立身之本。但是,因循守旧无法跟上新时代对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新要求,有效的实践离不开学科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创新。
因此,研究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动力之源。研究与实践互为表里,同以问题为导向则是融合两者的切入点。多学科融合和产学研联动是学科构建理想状态的一种。同时,在学科内部也应该允许并鼓励对基础性科学问题的探索。
CLA:您认为当代景观教育有什么亟需改变的地方?
罗涛: 一是现代景观科学的学科意识有待强化。具体而言,则是在风景园林学科框架内,现代科学体系中其他相关的现代学科融入不足。
二是在其他相关学科融入的过程中,景观科学自身的理论体系不清晰,相对应的方法体系建构还远远没有完成。
▲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大赛获奖作品
CLA: 您怎么看当今以及未来设计与其它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如果未来更多的跨界合作产生,您觉得景观设计在这种更加注重交流的复杂环境中会是什么角色?
罗涛:同上,一个学科只有在夯实自身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有可能做到学科融合和跨界合作。因此,亟需清晰景观科学的内涵与外延、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
▲2017 UIA首尔国际学生和青年设计师概念设计竞赛获奖作品
CLA:针对“碳中和”和“碳达峰”任务目标的提出,我们景观行业可以有什么大的贡献?
罗涛:低碳发展是个很大的话题,“碳中和”和“碳达峰”则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经路径。这个话题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很复杂。几乎所有学科都能够在这个领域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但是,由于景观科学综合性强这个特点,其在这个话题中无疑应该具有更多的应用优势,比如,在景观尺度的碳效率评价、规划的低碳化提升和低碳景观格局优化设计等领域大有可为,最终目标是通过景观规划手段推动社会的低碳化转型。
▲第十八届亚洲设计学年奖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系主任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业委员会 委员
CLA: 很荣幸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能否请您简短地向CLA的读者们介绍一下自己?
林广思:我现在工作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从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1996年的夏天,源于对语文课本上叶圣陶的《苏州园林》的欣赏,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风景园林专业。因此,我学习风景园林的初衷源于对古典园林美好的想象。
2000年6月在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我回到了家乡,先后在广州和深圳工作。2年之后,以硕士生的身份回到北林园林学院,攻读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专业,期间硕博连读,先后师从王朋先生、王向荣先生,于2007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
接着,又回到深圳,在何昉先生指导下工作。2009年2月,再次返回北京,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师从杨锐先生,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10月25日,入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至今10年。这一段的经历如果简单概况,就是三次赴京三次返乡,围绕着校园兜兜转转,最终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种工作和进修交错的状态继续延续着。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的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是Richard Weller教授。在访学期间,最大的收获是观摩了Anuradha Mathur教授的设计课程教学,开启了我对风景园林基础设计课程教学的关注和研究。
总的来说,在北京林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优质的学习和学术氛围让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华南理工大学,包容和开放的工作环境让我得到了快速的成长。近10年来,我陆陆续续在美国东海岸和欧洲、日本等地区游历,丰富了关于世界各地传统园林和当代景观的认知,建立了基本的专业价值观和审美观。它们共同培养了我的学习力、思想力和领导力。
CLA:我们知道研究和实践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您对于研究与实践这二者的关系是如何把控的?
林广思: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对于教学科研岗的教师的研究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在研究上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是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由于风景园林是应用型专业,持续从事规划设计项目对于教师了解行业中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很有必要。
在研究上,我目前的兴趣非常多,包括岭南现代园林历史研究、城市绿地及开放空间社会特性及效益研究、珠江三角洲的农业文化景观、园林教育发展历史研究、园林绿化政策法规研究、设计教学研究等。在实践上,我之前承担的项目并不多,但是现在会主动选择一些代表着风景园林专业核心或前沿的项目,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的方式,把专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总的来说,研究与实践的平衡并非容易的事情。对于教师而言,需要经常转变身份和思维模式甚至工作习惯。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既照顾学生个人的兴趣、能力和情绪又可以高效完成工作任务,是一个难题。为此,我对研究生提出了规划设计、学术研究、项目管理和情绪管理等4个方面的能力并重发展的要求,以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和需求。
▲2021年 广州 消失的花园,电影盒子指导教师:林广思、萧蕾;团队成员:罗雨晨、朱欣、黄子芊、赵奕楠、何承鸿、钟和丽
CLA: 您认为当代专业教育有什么亟需改变的地方?
林广思:风景园林是一个应用型学科,既拥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又需要因地制宜和因时而变。在当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即在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一些传统业务如风景名胜区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萎缩,一些新兴业务如公园城市、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规划设计以及生态修复、综合环境整治等工作剧增。对于教育而言,如何及时更新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由于家庭要求、工作待遇和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很多学生在高年级的时候特别容易失去对规划设计的热情,倾向于选择去地产公司从事设计管理或者考取公务员或选择事业单位。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费用持续近20年的停滞增长,而大部分设计机构加班时间持续不减,部分学生也会放弃设计工作而从事其他性价比更高的岗位。这些变化对于高等教育同样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日常管理等。
这些情况有一些属于教育的,有一些属于社会的。对于在教育上可以作出改变的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构建更宽厚的专业基础,创造开放和包容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PBL)的教学模式,从设计、研究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变化。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各种形式的“校企社”或“产学研”合作模式,共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过去的5年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和怡境景观、普邦园林等企业联合开展了一些活动。
▲2021年 广州 花间愿·种子祈福计划,指导老师:林广思;团队成员:郭哲良 陈珊漫 韩加米 金盛 万紫千 钟文蕙
CLA:您怎么看当今以及未来本专业与其它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如果未来更多的跨界合作产生,您觉得本专业在这种更加注重交流的复杂环境中会是什么角色?
林广思:风景园林专业一直在关联的学科的交叉中发展。回顾中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的起源,风景园林首先从园艺、林学和建筑学科的联姻中产生,接着融合了城市规划的知识体系,产生了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等。如今,风景园林和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通过中西融合和古今贯通,产生了一些前瞻性的学科发展思想。比如说,汪菊渊院士认为园林学包括“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 ”三个层次,孙筱祥先生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的中心工作是“地球表层规划——城市环境绿色生物系统工程——造园艺术”,俞孔坚教授把当代景观设计学定位为“生存的艺术”,杨锐教授探究“境其地:一种土地营造研究纲领” ;王绍增教授凝练出“营境学”,即通过人与天调的过程使地球表面成为善境的学科。
鉴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性,我认为学科跨界和融合需要平衡变与不变的关系,即内核需要稳定,外缘需要发展。这样的定位注定了在某一些事务上,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专注于自身的内部建设,以独立自主的角色发展;但是,在另一些事务上,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主动拥抱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这些处理策略显然需要依据特定的议题或案例而确定,不可一言概之。
CLA:针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提出,我们行业应该如何应对?
林广思:自2013年以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缩写为NbS)先后成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及欧盟委员会的优先工作领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对生态系统进行良好管理和恢复的需求置于概念的核心地位,其总体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以反映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方式维护人类福祉与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服务能力”。
而欧盟委员会则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创新的机遇,将自然资本转化为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我们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利用自然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的综合途径。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生态修复是一个复杂和综合的工作,需要多学科和多专业的协同。风景园林学科擅长于综合利用科学、艺术和工程手段,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营造户外建成环境。
对于风景园林行业而言,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借鉴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人工与自然相兼容的建设方式,积极促进自然与人工力量的结合。通过生态设计,开启一种具有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效的新型生态系统。
但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只是依托传统经验的积累来利用自然,还借助当代科技的手段,在清晰地了解自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其特性,服务于各类特定的需求。因此,风景园林行业需要在高新科技的开发和应用上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
统筹:周明波
采访:周明波、明 卉
编辑:明 卉
感谢罗涛老师、林广思老师供稿
注:本文由CLA授权景观设计学前沿发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你喜欢本期推送,
上一篇:大学报考热门专业,毕业后面临淘汰,热门专业是否值得选择?
下一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