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自己当选工程院院士时,南农大这位教授正在田间地头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22
手机版

  11月18日一大早,在南京农业大学白马教学科研实验基地,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教授正手把手地带领团队,做果树的秋季基肥施用。听到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沈其荣放下手中的铁锹,对学生们说:“这是新的起点,是党和国家对于我们科研人员寄予的厚望,激励我们更多、更好地开展面向国家和社会所需的科学研究。”

  他笑称自己“一生‘粪’斗’”

  “一生‘粪’斗’”,这是沈其荣对其科研故事的风趣概括。沈其荣教授说,土壤肥力是作物生产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

  近40年来,有机肥与土壤肥力研究是贯穿沈其荣院士团队科研探索的中心线——将传统的农家肥资源研发成商品有机肥,让农民能够像施用化肥那样方便地施用有机肥,这一方面能有效抑制土壤酸化和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另一方面能大量消纳农业废弃物,消除农村环境污染隐患。

  沈其荣院士在田间“实验室”。

  “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解密土壤生命的密码。”对由他提出和其团队实施的“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新思路,沈其荣做了这样的生动解释:“我们研发的这种肥料,一方面让土壤中现有的好的微生物生长得更快,另外一方面想办法引进土壤中缺乏的其他好的微生物,让它们进入土壤后能够如鱼得水,全身心地投入培肥土壤的工作。”

  这一得到国内外同行认可和良好评价的新思路及其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团队研发的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技术工艺被全国660多家企业采用,研发的土壤熏蒸与生物有机肥联用防控土传病害综合技术效果显著。

  在师生和同行眼中,沈其荣院士是个不折不扣的“魔法教授”,这是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将农田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变废为宝,用来调控土壤的微生物区系,一头破解了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另一头又能显著增强土壤肥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研究应围绕“有用”和“有理”

  沈其荣院士常对团队的年轻人讲,“我们的研究就是围绕‘有用’和‘有理’,‘有用’是指科研要围绕国家和社会所需,切实破解农业生产上的难题、持续改善土壤、生态和环境;‘有理’就是探究背后的科学问题,揭示为什么有用的机制、机理”。

  在沈其荣看来,“一个Ph D(Doctor of Philosopher)就应该用哲学思维去看待和分析自然界的事物,也就是凡事都能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当然,如果也能用这样的思维去面对社会和人生,那就更能释放自己,活得更加从容、开阔”。

  18日早晨,沈其荣院士在田间施肥。

  未来研究将放在果树植物根系的调控上

  当选院士是新的起点,在科研上,沈其荣院士正带领团队续写“土肥”故事, 在他看来,真正的科研是靠兴趣和爱好来驱动的,真正的科学家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并将这种理论再转化成改造自然界的技术或产品。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不仅要关注食物足量和安全生产,更要研究和开发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土环境保护的技术与机制。

  他希望社会和高校能够共同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耕一个领域、坐稳冷板凳,潜心、精心思考科研问题,在大胆探索中挑战未知。

  沈其荣院士表示,未来的研究计划将放在果树植物根系的调控上。就自己所在城市而言,沈其荣院士认为,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科研成果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很大。

  通讯员 许天颖

  校对 王菲

上一篇:总经费4.7亿!复旦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下一篇:孩子没有初中学籍怎么办?对将来考学有什么影响?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