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可以参考公务员职级与职务并行的做法,教师的这种晋升每一级也只一次。比如,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2-28
手机版

  原标题:教师评职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什么?

  中小学评职称,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什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些讨论:

  1.从制度制定的角度来看

  为的是体现对优秀者的肯定和奖励。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让有为者有位”,想要实现的结果是“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因此,职称不但是一种荣誉,反映相应职称者的专业水准,而且与待遇挂起钩来,用货币的形式体现个人贡献值的大小。

  从理论上看,这样的制度是能够激励先进,分开人群,拉开差距的。

  2.从制度执行的角度来看

  因为条款不够具体,执行中会出现解释权滥用,以致标准不一、不够公

  平。

  比如名额的分配究竟以什么为标准?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可以说主管部门是随心所欲的。高兴给几个就给几个,不高兴了一个也不给。而且具体经办人员手中还掌握着一部分机动指标,有门路的人往往不需要从校内出线就直接在上面取得了评审资格。计划外指标对职评工作的公平公开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再比如论文的级别认定,依据是什么?完全由评审组织部门自行认定。他们认为你的论文是A、B、C类还是D类,你还根本无法反驳。上层又没有统一的标准,解释权在评审者手中,爱怎么解释都由他们。

  3.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

  对表现优秀者有一些合适的奖励措施本来理所应当。但是,像是职称名额这种特别稀缺的资源,掌握分配权的管理者除非自己不需要,否则,近水楼台先得月,口渴的人手捧西瓜而不先吃的确实罕见。此外,关系更亲近的、存在利益输送的自然能优先得到机会。

  4.从参评者的角度来看

  理想的状态是大家在平等条件下竞争,如果实在技不如人也就心服口服。但实际上由于人为因素太多,使得一些完全够格的没机会上,不够格的反而捷足先登了。这怎能不引发怨言牢骚?同时,还催生了一些一门心思专为评职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除了对职评有利的事他们会抢着干,其他事能推则推、能躲就躲。这使得埋头苦干而材料准备不足者更加沮丧和无望。

  最近看到一个网友的提议,不是废除职称、单以工龄为晋级条件,而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以工龄作为正常晋升的主渠道,而职称作为提前获得晋级资格的辅助渠道,两条腿走路,很有创见。

  比如说教龄满8年考核合格可以拿中级职称10档工资,而教龄不足8年但各方面确实优秀者,可以通过评中级职称的方式提前拿到中级10档或以上的工资,这样,既体现差异,也兼顾整体。

  责任编辑:

上一篇:新乡化纤: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审核报告-大信专审字[2023]第16
下一篇:厦门职称评定办理指南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