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孩子会经历3个阶段心理体验
孩子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当中,面对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的重大改变,他们有怎样的心理需求?又会面临怎样的心理体验和压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洪秀敏认为,儿童在幼小衔接过渡中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体验,才能完成入学适应,实现平稳过渡。
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在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将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提出很大的挑战。一些孩子可能会从入学前对小学的期待、向往、兴奋,到进入小学之后可能产生种种不适应、甚至抵触、不喜欢上学的情绪和行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对于幼小衔接的主体和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儿童,在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当中,面对学习、生活、人际环境的重大改变,他们的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如何?有怎样的心理需求?又会面临怎样的心理体验和压力?
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理解把握儿童的内在想法与认识、心理体验和感受,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实现平稳过渡,既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点、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尊重儿童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儿童为本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体现。
儿童在幼小衔接过渡中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心理体验,才能完成入学适应,实现平稳过渡。
第一阶段
兴奋期
幼儿园里的孩子对上小学都有一种渴望,看到邻居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去上学,总是心生羡慕。到了大班,孩子们的这种渴望心理会随着家长和幼儿园不断地给孩子做的学前准备而不断增加。如:经常告诉孩子你就要读小学了,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带孩子们到小学去参观,带孩子去小学报名等,都会不断激发孩子们做一年级小学生的渴望心理。随着入学的临近,他们心情激动,甚至兴奋得睡不着觉,坐不住,充满自豪感。这个时期,为了实现做小学生的愿望,孩子往往很听大人的话,家长提出的以前孩子无法达到的要求,这时孩子都可能会做到,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阶段
压力期
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于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的约束和学习上的紧张,对学习知识的方法和内容感到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容易,与轻松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相比,儿童通常会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在五个方面的差异和变化问题:
(1)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园老师像妈妈”,在幼儿园里,通常班里配有两位主班老师和一位保育员,老师与孩子的沟通和互动机会比较多;而到了小学,往往是一个老师同时面对四五十个孩子,有些孩子会担心:班里有这么多同学,老师会不会注意到我、喜欢我?
(2)学习环境和方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是在轻松、活泼、自由的环境下、以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而小学则是以学为主的系统学习阶段,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不能乱动,孩子容易产生疲惫感,有抵触情绪。
(3)行为规范的变化:在幼儿园,孩子可以迟到早退,行为规范相对比较自由;而在小学,行为规范比较严格和制度化、秩序化。
(4)社会结构的变化:入小学后,孩子要与幼儿园原来熟悉的小朋友分离,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在新的班集体里寻找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并为班级所认同。
(5)期望水平的变化: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对幼儿都是以维护快乐和兴趣为主,没有硬性的学习要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则有一定的学习目标,自由玩耍的时间少了,孩子会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会感到约束太多、不够自由、学习负担重,容易产生怕吃苦、不想上学的压力和厌倦心理。如果此时家长和老师了解不到孩子的心理不适应,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孩子长期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会身心疲惫,甚至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学习障碍。
第三阶段
适应期
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喜欢学校生活,从此高兴起来,逢人就夸老师如何如何,同学如何如何,初步懂得了爱校,爱学习,努力上进,争当好学生。至此,孩子的幼小过渡宣告完成。
很多研究和实践表明,孩子到小学后,伴随新的主导活动而可能会面临的骤然上升任务密度、难度,新环境带来的规则量及独立完成要求相应的心理变量,幼小衔接的关键点和实质在于儿童主体的适应性问题,特别是社会适应性问题,集中体现在:
(1)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的能力。它包括对任务的感知、承担任务的责任感、完成任务的决心、执行任务的办法。具体在儿童身上的表现主要指:知道教师布置的任务,理解任务的内容,能把完成任务与玩分开;对任务很在意,知道任务是必须做的,愿意做事和把事情做好;有做事的兴奋反应,对完成任务时遇到的一般困难不畏惧,能坚持做事;知道完成任务的简单方法,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寻找简单的方法。
(2)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它包括对各种规则的理解、知道怎样做是符合规则、有遵守规则的能力和习惯。体现在儿童身上主要指:能知道生活是有规则的,有了规则人们的生活才方便,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能比较自觉地或在成人的提示下遵守日常生活规则、学习规则等等。对于幼儿,其自控力的形成常常与其遵守规则的习惯相一致。
(3)独立性与生活自理的能力。它包括在生活上愿意自己做事,不依赖家长,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能保护自己的身体。这是最基本的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独立性,体现在儿童身上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4)人际交往。它主要包括主动与身边的同龄伙伴、教师打交道,能以宽容的态度对人,不胆怯、不害羞,与人和睦相处。儿童愿意与小伙伴一起游戏,有问题主动找老师,敢在老师面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与小伙伴发生纠纷,能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的矛盾,不攻击他人,被小伙伴接纳与喜欢等等。
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但是阶段性特点的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渐变的。在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存在一个过渡阶段,在此期间,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存和交叉。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正是自身两大阶段发展特点交替、转化和升华的过程,衔接教育正是要促进儿童的这种发展。因此,幼小衔接教育点应当以儿童为本,关注他们作为衔接主体的心理需求、心理体验过程与特点,培养和提高他们入学前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从而帮助儿童在幼小衔接中平稳过渡。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