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集团化办学积极参与者,“我为什么当老师”聚焦三大看点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13
手机版

  

  3月10日中午,2023年度东莞教育系统“我为什么当老师”师德主题活动第二期上线。本期主题:迈进学有优教,做集团化办学的积极参与者。

  以制造业立市的东莞,为解决城市化进程加速背景下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镇街之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2018年5月出台《推进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为促进教育公平注入源头活水。经过四年实践与探索,2022年8月东莞开启了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组建70个教育集团,有成员校207所,不仅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还辐射到韶关、揭阳,开启跨市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新征程。

  在这一过程中,东莞创新机制,市域统筹、区域联动,通过集团龙头校的辐射带动,实现成员校的协同特色发展,推动全市基础教育走向优质均衡。而奔赴在集团化办学一线的教育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奋力前行,用行动和智慧办好一所所学校,谱写一个个动人故事。

  点击下方链接回顾视频直播▼

  迈进学有优教,做集团化办学的积极参与者>>

  

  看点一:

  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接受新挑战的担当精神

  清溪中学是一所近百年的老校,2020年6月由东莞高级中学教育集团托管。托管后,执行团队要做的事不仅要提质学校初中部,还要重启复办停办了十年的高中部。

  “当接到任务时,我也有犹豫,女儿一岁多,儿子刚上高中,岳母腿脚不便,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去常驻清溪中学。”东莞高级中学副校长、教育集团清溪中学负责人曹定钦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教师,这是他应该做的。

  

  2020年暑假,曹定钦和同事们坚守岗位,从零开始筹备复办高中各项工作,探讨如何让两所学校在相互尊重、彼此交流中实现融合与创新。他们把两所学校的差异作为资源来统合,保留并延续清溪中学原有“清和”客家文化和“鹿鸣精神”内涵、个性、层次的独特性,开设校本课程“麒麟舞”“客家山歌”,还通过输出品牌、管理、资源,使两校在多方面共创共建,实现了个性独立与协同发展的融合统一。

  去年6月,刚刚送走一届毕业生,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大朗中学校长刘秋燕也把自己送进了医院,出院第二天她接到任命——外派到大朗中学担任校长。尽管内心不情愿,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她和另外两位同事组成“大朗小分队”,选择迎难而上来到朗中。

  

  “第一次去到大朗中学,学校全部都是黄土、校门还没建好,说实话那时我们真的很艰难,每天和400多个工人奋战在气温超过35度的工地上,组建班子、招聘教师、讨论文化建设、安排开学工作……”刘秋燕透露,最终在验收完成的当天,他们迫不及待地进驻学校。半年多里,通过“以集团化、课程化推进品牌化”,坚持“传承-移植-内生”的发展路径,基本实现了既定目标,成就感足以宽慰所有辛劳。

  从一所学校到另一所学校,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对于以曹定钦、刘秋燕为代表的一大批老师们来说,参与集团化办学,身份的转变背后是小我的牺牲,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在他们身上呈现的是:克服重重困难,敢于接受新的挑战的担当精神。

  看点二:

  选准办学关键,建章立制聚人心的管理智慧

  2016年上半年,东莞中学接受了南城街道的委托,全面管理南城中学,作为全市首个“公托公”教育改革的试点,开启了东莞集团化办学的序幕。

  

  “由于是试点,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托管之初困难重重。”2016年9月-2022年8月任东莞中学南城学校常务副校长、现东莞市第四高级中学校长朱忠明回忆,最难的是帮助全体同事树立信心,包括对东莞中学派驻管理团队的信心、对学校未来的信心以及教师对自身发展的信心。

  为了凝聚大家的信心,朱忠明多次在全体教职工会议上发出“南中必然向好”的呐喊。看着学生一点点进步、学校一点点变化,最终老师们慢慢由怀疑、观望转变为了相信和跟随,“南中必然向好”由口号变成了现实。

  “2020年,是莞城英文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办学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如何做好集团师资队伍建设、如何进一步做好集团教育教学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考验。”莞城英文实验学校副校长戚思琴说,面对重重困难,她率先提出“多方多层次联动”的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是与成员校平乐坊小学行政层面的联动,每学期的集团教学工作计划、读书节科技节活动、“成长杯”教学比武、寒暑假作业优化设计等各项工作,由两校教导处全体行政共同商议、合作完成,同步开展。

  其次还定期开展集团两校科长、备课组长联动等活动,围绕“学科领导力提升”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促进两校科长、备课组长的专业成长。此外,还开展学科教研联动、科研联动、师徒联动、赛前联动等系列活动,推动集团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赋能两校教师快速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南城学校,早已改变过去新生招不满、优生不进来的困境,在“多方多层次联动”的教学管理模式带动下,平乐坊小学快速发展。以朱忠明、戚思琴为代表的老师们,他们为了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为了实现带一所优一所的目标,体现的正是集团化过程中,一线教育人选准办学关键,建章立制凝聚人心的管理智慧。

  看点三:

  抓好队伍建设,谋学校长远发展的远见卓识

  “2019年6月签订集团化办学协议后,我们马不停蹄开始推进各项工作。”东莞中学初中部古梅一中常务副校长舒妙珠说,他们用两个星期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找了古梅一中近80%的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座谈,全面了解学校情况,最终提出学校发展“三年计划”。

  

  不仅如此,为了把集团化办学的工作做得更好,她把家搬到了麻涌,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把小孩带过去在麻涌上幼儿园。对于自己的选择,舒妙珠直言“我要给所有的教职员工摆明我的态度,我们就是实实在在过来做事的,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家门口的学校办好”。

  集团化办学以来,舒妙珠和管理团队带着老师们探索品质课堂、一起成长提升,老师们的精气神越来越好,幸福感、归属感更强了。数据显示,开展集团化办学三年来,集团名师人数从110名增至210名,古梅一中教师获国家、省市奖项超320项。

  2021年初,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李若兰受委派来到松山湖分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李若兰利用自身艺术专业的优势和此前社团建设的丰富经验,打造了10个“松湖”系列品牌社团,带领松山湖的青少年一起探寻“高精尖”社团魅力,社团获奖共293项。

  

  与此同时,面对疫情影响,松山湖分中心主动求变,线下与线上结合,打破空间局限,推出松湖线上小课堂、线上展示展演等共82期;助推“双减”政策落地,中心创新性推出公益类校外教育机构暑期托管服务,形成普惠托管、特色托管、社团特训营和夏令营等特色精品课程体系,累计提供1200多个学位。

  通过集团化办学,在融合共生、携手共进中形成“学习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一支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由此培育成长起来。深度谋发展、协同创未来,在以舒妙珠和李若兰为代表的老师,他们用心用情投入工作,生动诠释抓好队伍建设,谋划学校长远发展的远见卓识。

  人常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对于所有奔赴在集团化办学一线的教育人来说,你们的担当精神、你们的管理智慧、你们的远见卓识,甚至不辞劳苦的奔波与汗水,都将汇合成东莞教育优质化发展路上的闪亮星光,点燃自己、照亮别人,共同的努力终将成为助力“学有优教”,惠及东莞千家万户的磅礴力量。

  【统筹】柴松方 王慧

  【记者】黄婷

  【设计】袁永平

  

  【作者】 黄婷;袁永平

  教育莞家

上一篇:开山东高校校园网建设先河,济南大学杨波获CCF杰出教育奖
下一篇:高一垫底、高二提升、高三逆袭,自述心得:每天抽2小时按三步走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