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明清时期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历史HISTORIES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明太祖朱元璋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三司”B.设“厂卫”C.废丞相D.设内阁

  2.有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某帝王时写道:“他知道丞相在士大夫意识当中的崇高,废掉丞相制度不仅将权力紧紧地握到了自己的手中,还消灭了士大夫们的精神领袖,摧毁了他们的君臣共治幻想。”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唐玄宗李隆基B.宋太祖赵匡胤

  C.元世祖忽必烈D.明太祖朱元璋

  3.(元朝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明太祖时期,在地方设布政使司(掌管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管司法、都指挥使司(掌管军务)。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地方官员的权力高度集中

  B.分散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C.行省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D.改革地方官制,设立“三司”

  4.我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曾赋诗《望阙台》明志:“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诗中的“驱驰”指的是(  )

  A.荡平东南沿海倭患B.驱逐荷兰殖民者

  C.打败西北游牧民族D.取得“郾城大捷”胜利

  5.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他是(  )

  A.戚继光B.郑和C.郑成功D.渥巴锡

  6.明清之际,随着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学领域出现了适合平民欣赏趣味的(  )

  A.诗歌B.小说C.京剧D.散文

  7.明朝的北京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是在谁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

  A.唐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大都

  8.明朝某部著作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地记录了纺织、冶铸等生产过程,在当时世界科技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它是(  )

  A.《齐民要术》B.《资治通鉴》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

  9.他号称“徽班鼻祖”,掌班的“三庆班”在京师处于领导地位,博采众长,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是(  )

  A.汪曾祺B.朱自清C.吴征镒D.程长庚

  10.明朝末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的社会现状是(  )

  A.陕北连年灾荒B.土地兼并严重

  C.明末政治腐败D.战争频繁

  11.在古代中国,女真族曾能两次崛起,建立强大的王朝,牧马中原,历史上独此一份。他们兴起于(  )

  A.西北地区B.岭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

  12.在中国古代史上,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中,同时符合“统一其所属民族各部,建立政权”的有(  )

  ①完颜阿骨打②成吉思汗③努尔哈赤④忽必烈⑤皇太极

  A.一人B.两人C.三人D.四人

  13.“明修长城清修庙”反映的是清朝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的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反映清朝这一政策特点的是(  )

  ①康熙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④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14.“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和这段文字资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岳飞抗金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D.渥巴锡率部回归

  15.清朝是一个疆域广大、幅员辽阔的国家,基本奠定了当今中国疆域的版图。清朝前期疆域南到(  )

  A.库叶岛B.海南岛C.钓鱼岛D.南海诸岛

  16.如表反映了清朝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促成这一状况出现的因素有(  )

  ①兼并战争不断? ②推行垦荒政策

  ③重视兴修水利? ④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7.明朝中后期,一些实力雄厚的商帮在上海外冈、枫泾、南翔诸镇投重资开设棉布字号,收购棉布。同时,开设染坊并雇佣工匠加工,亦工亦商。材料反映商帮的经营活动(  )

  A.促进了投资方式的改变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C.标志着资本主义的产生D.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18.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

  A.国家对工商业征收重税B.政府不再重视农业生产

  C.国家经济重心重新移到北方D.江南地区工商业非常繁荣

  19.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下列封建帝王与其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搭配不正确的是(  )

  A.乾隆帝——设立军机处 B.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C.忽必烈——行省制度? ? D.明太祖——八股取士

  20.清政府曾规定:凡中国出洋商船,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所带货物不能超过500石,每艘商船只准装载做炊具之用的铁锅1只,每人只许携带做劈柴之用的铁斧1把,每人每日只许带米2升;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这表明清政府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 C.友好交往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

  21.清代军机处承办的均为军国大政,且有人事咨询权。但是,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由此可见,军机处(  )

  A.是强化君主专制的有力工具

  B.拥有军务大事的最终决策权

  C.是强化地方基层控制的工具

  D.拥有政务大事的最终决策权

  22.小刚同学制作了一份以“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维导图。他设计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唐代诗人——李清照

  B.宋代词人——杜甫

  C.明朝小说——《西游记》

  D.清朝戏曲——《牡丹亭》

  23.以下有关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是唐朝诗坛上的“双子星”

  B.元杂剧的奠基人是关汉卿,代表作有《窦娥冤》

  C.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剧种京剧

  24.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朝军机处仅离皇帝寝宫50米,以便于军机大臣被召见议事。这反映了(  )

  A.皇权受到制约

  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君臣关系融洽

  D.皇宫建筑的功能布局愈加合理

  25.长城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明长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修建

  B.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C.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

  D.是游牧和农耕民族交往的纽带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材料一:郑和携带大量金银、铜钱等作为赏赐,输入的商品多为象牙、香料、珠宝等奢侈品,这种贸易不是出于商品目的的,不仅对国计民生无补,反而大大消耗了国力。郑和每到一处,还往往以大国身份,无偿赐予当地许多丝织品、瓷器、铜器、铁器等,也不利于经济上的发展。

  ——摘自岳麓版《教学参与》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1)材料一中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重大事件,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达到哪里?

  (2)材料一中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他的远航有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谁在政治上采取的什么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7.拥有先进传统文化与强大经济实力的中国该怎样看待自身与世界的关系,不同的认识带来不同的结果。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代海外贸易图

  (1)据材料一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两个大商港及其在主要港口设立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

  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馈赠当地的王或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2)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里?材料二中体现的平等交往、互惠贸易的方式,在当时有何积极的作用?

  材料三:纵观中国历史,我国从汉唐以来就是海洋强国,宋元延续了发达的对外贸易,直至明朝转折,清朝衰退,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

  (3)以史实说明我国汉唐以来就是“海洋强国”。清朝时,中国由“海洋强国变为海洋弱国,其中教训深刻”。请你说说有哪些历史教训。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国家,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材料二:他的出使远航,在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创举,它增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则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汉、唐两朝对外交往的重要事件各一例。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远航最远到达哪里?

  (3)材料三中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中的“一口对外通商”指的是哪个城市?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世界各国的文明交流。

上一篇:办事服务
下一篇:山东建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