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点|佾舞广场舞
佾舞广场舞
——深圳风景,且往观乎!
作者:游锦亮
一、佾舞是什么?为什么会与广场舞产生关联?
佾舞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舞蹈形式,是中华民族早期乐舞的代表和活化石。佾舞作为大典仪式,其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华夏上古的六代大舞。典籍当中提及佾舞的,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是可忍,孰不可忍”之《论语·八佾》。
佾舞在西周已经发展成为八八、六八、四八、二八的队列舞,包括文舞、武舞。文舞又名“翟龠舞”,武舞又名“干戚舞”。佾舞当时作为国家礼制广泛用于宗庙祭祀、礼仪朝会,宴享国宾,国家军事大典及乡射礼活动等。根据《诗经》的文字分析,佾舞仪式的排练和呈现均在户外广场进行,舞蹈参与者众,场面宏大,气势央央,且舞者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中国礼仪表现出来的身体语言。故,佾舞在西周是名副其实的“大典”舞蹈;是名副其实的“广场”舞蹈;是名副其实的“礼”的舞蹈。
自春秋战国后的2000多年,佾舞主要随孔庙的祭孔文化在传承。近千百年来,祭孔文化的千年种子曾广泛地分布在辽阔的华夏大地,并传播到汉文化圈国家,至上个世纪“五四运动”后,一个世纪却悄然无声,几乎濒于断层。当代佾舞经研究者们,经过十多年对佾舞的潜心挖掘和保护,佾舞又重新与中国传统文化一道振兴恢复起来。2020年,深圳佾舞文化研究者游锦亮通过深圳市南山区文化馆成功将佾舞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福建省福清市将佾舞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佾舞作为“礼乐之邦”文化的重要符号,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其舞蹈的大规模、广场性的特点,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人类文体发展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
二、深圳十年佾舞,礼乐古木逢春
(一)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介绍
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国际国内首家专业致力于佾舞礼乐文化研究的民非机构,2017年,研究院发起单位时代佾礼(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签订“有关佾舞与当代社会礼仪研究”的合作协议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大学公益教学,为研究院成立夯实了基础。
研究院以中国佾舞文化发展为已任,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目标,继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礼乐智慧,坚持“传承、传播”两手抓,不断开展以佾舞为引领力方向的文化体育教学活动。在大量创作以佾舞精神内核为文艺精品的同时,不断推动佾舞文体健身体系化、群众化、现代化,让佾舞走进大众视野,为时代而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至2022年底,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已经完成的阶段性工作:
1、全球范围佾舞调查釆访;
2、保护国内佾舞活态承传;
3、集结国内佾舞专家团队;
4、保护佾舞相关知识产权;
5、签订清华大学佾舞协议;
6、开设佾舞大学选修课程;
7、面向社会佾舞公益教学;
8、链接国内的大学资源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艺术教育中心
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二)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前身——时代佾礼深圳团队
时代佾礼深圳团队自2009年开始十多年八十多万公里长期坚持做“文庙祭孔礼乐”的田野调查,保护佾舞活态传承,凭“礼失求助野”走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汉文化圈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各大历史名城,完成了当时全球范围内的佾舞探寻,跟踪并釆访了几乎当时对祭孔佾舞历史有所了解的所有佾舞关联人,拍摄了十多个T的佾舞珍贵素材,剪辑成《寻佾问道》《为佾发声》《佾礼中国》影视片,编撰成《华夏之佾礼》《飘落的佾舞》书稿。佾舞挖掘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时代佾礼深圳团队分别在山东曲阜、湖南浏阳找到上个世纪最后的两位佾生,他们是佾舞历史的活态见证人:一)93岁的胡学俭老先生:最后的衍圣公、孔子第77代孔德成的学生。上世纪三十年代,胡学俭老先生是曲阜“古乐传习所”的祭孔学员,他亲身参与过1935-1938年期间,孔德成先生作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的曲阜孔庙祭孔。二)87岁的邱少求老先生:作为湖南浏阳文庙的祭孔佾生,亲身参与过1938-1948年期间的浏阳文庙祭孔。两位佾舞活态传承人由时代佾礼深圳团队拍摄成珍贵的影视资料并撰写《最后的佾生》书稿。
2017年,时代佾礼深圳团队在北京链接国家高校资源,吹响佾舞学术研发的集结号。中国舞蹈史学家理论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袁禾多次到访时代佾礼深圳团队,指导并解析佾舞的古代舞蹈意向、舞蹈美学、宫廷美学。中国礼学家经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彭林两次到访时代佾礼深圳团队,指导并解析佾舞的经学、礼学和哲学。为了让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国佾舞给予关注和重视,时代佾礼深圳团队还不断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并进行佾舞文化拜访:2014年,参与“深圳市至圣孔子基金会”春季祭孔文化活动策划;2015年,到访中国台北师范大学拜访92岁的刘凤学教授;2015年,参加深圳大学国际儒学研讨会,发表“佾舞,3000年华夏礼乐历史”的佾舞学术专题演讲;2016年,到达韩国成均馆和成均馆大学进行佾舞学术交流并采访;2016年,到达日本多久市进行佾舞学术交流并采访;2017年,联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首届佾舞礼乐中国·深圳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等专家学者到会;2017年,在清华大学北文楼、清华大学甲所举办“佾舞的历史研讨”“佾礼华服”两次佾舞专题学术研讨会;2017年,与清华大学签订“佾舞的历史研究考证与现代社会礼仪结合的意义”咨询合同;2017年——2018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设《中国佾舞礼乐》公益教学课程;2018年,受教育学家王财贵的邀请,在文礼国际学院开办“佾舞教学工作坊”;2018年,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佾舞师生恢复“八佾舞于庭”并拍摄成宣传片《佾礼中国》;2018年,将《佾舞动作及话术标准》报国家文化部科技司和非遗司;2019年,向中国旅游研究院报送“中华舞蹈遗产传承工程规划”。在此期间,时代佾礼深圳团队编撰完成了《中国佾舞礼乐》大学选修课教材、以及《佾舞非遗舞蹈》教学视频。
(三)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的文化创作
佾舞元素的原创歌曲七首、原创舞蹈十二部、创作舞台剧一部、五集电视系列纪录片等。其中《佾舞中国》《抗疫情,齐努力》等影像片均被收录至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舞蹈影像片《佾舞中国》入选中国舞蹈家协会2022第三届中国舞蹈影像展。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对《佾舞》影片、《佾礼中国》宣传片、《佾舞中国》舞蹈影像片进行资助;《大武舞》舞蹈影像片获深圳青年影像节最佳影视创意作品和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舞蹈家协会“W.止镜”舞蹈影像展作品奖;《抗疫情,齐努力》与深圳广电集团联合制作;“佾舞进前海社区”荣获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第四届“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优秀组织单位奖;《佾舞中国》获得2021年深圳青年影像节特别贡献奖;《疫情期间,不失礼仪》荣获2021年深圳创意之都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奖等等。研究院公开发表的与佾舞学术有关的文章有:凤凰网:寻佾问道佾礼承传——佾舞背后的3000年礼乐传统;深圳新闻网:师说丨让孩子习礼,习佾舞、希望他得到什么;深圳商报“读创”、深圳新闻网:师说丨走进“佾舞礼乐”——文化自信,信自己民族的文化;深圳商报“读创”:文化传承丨《诗经》里的礼乐与佾舞;深圳商报“读创”、深圳新闻网:师说丨从熊孩子大闹高铁,说说中国的“诗礼传家,礼乐启蒙”与现代家庭教育等等。
三、佾舞广场舞成为深圳一道风景,其意义和价值
自2020年开始,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制定了佾舞在社区教学的阶段性目标:1、着手推动社区的广场舞创新,帮助社区居民强身健体,身心愉悦;2、在社区开展礼仪文化讲堂,和谐居民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3、帮助社区居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4、营造社区公共关系氛围,提高社区居民幸福生活指数,以此推动社区文明建设,助力深圳文明城市建设。“佾舞进社区”获评2021年民生微实事优秀项目(评分92分)。
研究院将“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社区佾舞教学的服务当中,根据社区党委要求和社区居民需求编排佾舞广场舞,让中国古代最早的“广场舞”佾舞穿越回当代。读创/深圳商报对深圳的佾舞广场舞,如何成为深圳的一道风景进行了报道,标题为:“佾舞”广场舞受前海社区居民欢迎,群众性礼乐文化活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深圳商报》纸媒A8版报导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以礼乐文明推动湾区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标题是:“中国最早的‘广场舞’现身南山街头,非遗项目‘佾舞’受欢迎。”
佾舞广场舞成为深圳一道风景,其意义和价值:
1、佾舞在深圳以广场舞的特别视觉走进大众视野,从佾舞文化非遗的角度诠释2003年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所强调的:“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为国内首创,是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课题。
2、突出“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时代意义,文体运动、特别是佾舞的舞蹈形式其存在方式本来就不是固态形式,它完全依附社会和大众,依附于人体动态的文化表演。充分注意礼乐思想的活学活用,通过史籍的记载、描述,结合出土文物形态,以及中国古代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为指导,并利用当代人对人体动作时空力的科学认知,凭借实实在在的人体表演,再现中国礼乐文化的视觉意象,以此来帮助当代人从式样传统和审美传统中获取所负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让佾舞非遗文化直接为现实社会服务,让科技之都,展示一部活生生的华夏礼乐发展的文化画卷。佾舞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保护”上,还应突出佾舞在这个时代的“活用”。这便是佾舞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佾舞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各族文化相互吸收、补充、多元并存的文化。远古时华夏氏族对东夷氏族和苗夷氏族的兼并,确立了华夏作为中国文化多元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先秦时期,古中国就已形成了具有区域文化性质的文化圈,如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等等。这些文化圈尽管各具特色,但却并行不悖,交流融合,始终保持着“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毫无疑问,作为中国礼乐文化必然显示着这种格局。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也就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整体性和全方位把握的原则,通过对佾舞文化审视,体现中国文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征,继承其和而不同的深厚传统。最大限度地推动各民族、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礼乐之邦”佾舞的认知。
4、佾舞广场舞在深圳形成一道风景,其触角既可以社区、也可以校园课堂,还可以延伸到国内国外,成为深圳文化输出的组成部分,代表国家级水平参加文化活动,向外输出深圳文化IP,“增强深圳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重塑世界对中国·深圳文化的认知,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全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的同时,还能将文化生产力发展成为延续的经济价值。
未来,佾舞广场舞将秉承“导向正确、研究科学、内容体系、创新性强、运作规范”的原则,以此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的路线方针,以此进一步推动湾区全民健身运动、以及湾区文明建设。
【作者简介】
游锦亮字米泥,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创始人、院长;
佾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佾舞礼乐》公益课程授课老师;
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外聘专家;
《佾礼中国》《佾舞中国》《大武舞》《呦呦鹿鸣》《乡饮酒礼》《简兮》《华夏三月三》《礼归华夏》《华夏厚土》《佾舞.西施》《佾舞.西洲行》《佾舞.山情海韵》等舞蹈影像编导;
《寻找礼乐之乡》系列纪录片编导;《最后的佾生》书稿作者。
审读:谭录岗
举报/反馈
上一篇:早安 固原|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下一篇:2024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及备考经验指导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