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世界华文文学开拓者的“青春”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23
手机版

  

  “说起陆士清老师,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先行者、开拓者。”3月18日,以“青春是一种生命精神”为主题的陆士清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上海作协举行,主持研讨会的上海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汪澜感慨道。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华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上海作协华语文学网主办,多位海外华文文学作家、来自全国各地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学者、作家齐聚爱神花园,共贺陆士清的九十华诞。

  

  学者蒋孔阳曾为陆士清著《台湾文学新论》撰写序言,称陆士清给他一个强烈的印象,那就是“做任何事都生气勃勃,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在陆士清的学术生涯中,一个个“第一次,第一届,首创”,诠释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1978年开始,复旦大学把《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同时联合22所兄弟院校的同事,一起编写了全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陆士清作为责任编委,主持编写工作,负责全书统稿。

  1975年、1979年,旅美的中国台湾作家於梨华两次到访复旦大学,与中文系老师讨论文艺创作的问题。陆士清深深意识到,海峡两岸交流一旦展开,上海将是前沿,“而复旦将是这前沿的窗口,我们应有所准备”。

  1981年2月,陆士清在高校首开风气,为77级中文系本科毕业班学生、研究生和进修教师开设《台湾文学》专题选修课。这个班的学生包括陈思和、汪澜、卢新华等。

  1985年3月,陆士清开始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现代台湾文学》条目,近25000字,这是我国首次将现代台湾文学作为条目收入辞书。

  1987年9月,复旦大学确定中文系设台港文学硕士研究生点,陆士清负责招收第一届台港文学研究生。

  2002年5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陆士清任监事长。

  “陆老师的著作年表、学术活动几乎就是一部中国世界华文研究史。”在复旦大学华人文化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思和眼中,陆士清做学术有胆有识、有能力、有灵活性,又有思想原则和学术的良知,更重要的是其工作能力,“这40多年,陆老师的每一步都走在学科发展最前沿。他已经90岁高龄,他的策划、思想和著作依旧在学科前沿,非常了不起。陆老师最可贵的精神是他在学术上永远不被时代局限所限制,想方设法发展这个学科。”

  “没有陆老师几十年的开拓耕耘,上海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就没有如今所看到的堪称繁盛的场景,也难以成为海内外华文文学一个重要的连接点、枢纽。”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说。

  

  2016年发起的“海外华文文学上海论坛”连续举办了三届,幕后推手也是陆士清。因《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声名鹊起的美国华文作家周励正是因为两次出席、列席论坛的经历而深受“刺激”,此后拿出了囊括28篇文化历史散文的新作《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当时,陆老师特意约我到和平饭店促膝长谈。他为我分析了关于极地探险的文章,并提醒我,要再加把劲,写更有力的东西。他说,我请你来,因为你要出书了,作家是以作品说话的,你要把作品拿出来。”

  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因腰伤突发未能来上海参会。她撰文回忆,2002年参加复旦大学主办的海外华文作家大会时,自己还是多伦多一家听力诊所的听力康复师,在业余时间尝试写小说。“几年后,陆老师为我安排了一次在复旦大学的讲座。讲座结束后走出大楼,我发现陆老师的眼睛很亮,腰板挺得直直的,步子跨得很大,从背影看几乎还像年轻人。一个人心中若无激情,很难有这样的背影和步态。”

  一次参与筹备海外华文文学协会的经历,让日本华文作家华纯与陆士清相识。“陆老师指点我,一方面面对历史,不要忘记历史,另一方面要维护中日之间的文化交往。”

  “世界华文文学是中华文化的延伸,它的根是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它用方块字写作,承接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累,即使加入了异域风情观念,只要没有完全被同化,总体上摆脱不了中文的思维逻辑、情感逻辑、想象逻辑和道德逻辑。”在陆士清眼中,世界华文文学,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拥抱世界的新移民,催发世界华文文学的蓬勃生长,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世纪精彩。46岁转向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他自陈“学者生涯开始于46岁”,“说我有成绩也好,说我有功劳也好,我主要是不离不弃,我的事业一直会做下去。”

  本文作者:施晨露

上一篇:中国移动通报巡视整改进展:推动简化资费试点
下一篇:原创历史上有比新疆还大的省级单位吗?元朝3个,唐朝2个、清朝1个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