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赵州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26
手机版

  

  任务一:借用资料,了解赵州桥的相关信息

  活动一:听歌曲,看图片,了解赵州桥的概况。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它们独有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就让我们加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导游团,向更多的人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吧!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历史文化遗产会是什么呢?听听下面这首歌曲你就知道了。

  (播放歌曲《小放牛》)

  师:大家听到了哪些有效的信息呢?

  生:这首歌唱的是赵州桥。

  生:赵州桥是玉石栏杆,很漂亮。

  生:赵州桥是鲁班修建的。

  师:这首歌唱的正是这座桥。(课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师:赵州桥怎么样?看到图片,你能想到哪 些词来形容赵州桥呢?

  生:秀丽、雄伟、壮观。

  师:在赵州桥的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我们来看看这块牌子,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上面获取有效的信息。

  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建造时间,是公元595到605年。

  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

  师:刚刚我们在听歌曲时,听到的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

  生:鲁班。

  师:谁发现了问题?

  生:这块牌子上说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而歌曲中说是鲁班。

  【赏析:基于单元主题和文本特点,结合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创设“加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导游团,向更多的人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小放牛》进入课文学习,形式新颖活泼,既让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又引发学生后面的疑问。在讨论争辩、理清史实的基础上,增进了学生对赵州桥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赵州桥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出示赵州桥旁的提示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走近赵州桥,给学生以简洁明快的阅读体验,以材料印证课文内容。】

  活动二:读资料,细辨析,明确赵州桥的建造者。

  师:赵州桥到底是谁修建的呢?当我们不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来查查资料。(出示)

  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石桥记》(唐·张嘉贞)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觉得赵州桥是谁修的?

  生(齐):李春。

  师:那为什么还有人说是鲁班修的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段资料。(出示)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因其非凡神奇,故民间有歌谣传唱“大石桥鲁班修”。

  师:现在谁又明白了?

  生:我知道了,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是个奇迹,太神奇了,所以人们就认为是鲁班修的。

  师:这段资料中有一个词很重要,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就知道了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你发现了没有?

  生:“传唱”。

  师:是啊,要得到准确的信息,我们还要看相关的历史资料才行,比如刚刚我们看到的史料——

  生:《石桥记》,这是唐代的张嘉贞写的。

  师:今天,就让我们 走近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的赵州桥,去了解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赏析:出示《石桥记》中的材料,引发学生探究阅读。聚焦“传唱”一词,引导学生从中感受赵州桥的 “非凡神奇”,并学习在阅读中要获得准确的信息。这一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不盲目去相信,强调一切阅读的结论都要基于证据。】

  任务二:紧扣词句,了解赵州桥的基本特点

  活动一:抓住重点词,简要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赵州桥有什么特点,可以勾画出关键的词句来。

  (学生默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勾画的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生说)

  师:这两句话都写了赵州桥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读了这两句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

  生:雄伟、坚固、美观。

  (师板书“雄伟、坚固、美观”,生齐读)

  师:大家发现了吗?作者用两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大家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赵州桥的这三个特点?

  生:这座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而且坚固、美观。

  师:原来,赵州桥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赏析:此处的教学平中见奇。教师基于介绍赵州桥这一情境任务,进行了第一次语言实践,让学生找出“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从总体入手,让学生先见“森林”,牵一发动全身。接下来话锋一转,引导学生用一个句子来介绍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学生运用不同的关联词,以不同的句式进行表达,从中感受到介绍赵州桥可以有很多种语言形式。】

  活动二:紧扣关键句,全面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篇课文中几个难读的句子。谁读给大家?

  (出示,指名读句子,重点读准“建桥史”“创举”两个词语)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我们再来读一个句子。句子虽然不长,但是其中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谁来试试?(出示)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生:“爪”是一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zhǎo,一个读音是zhuǎ。

  师:谁知道什么时候读zhuǎ?

  生:zhuǎ可以组词“爪子”。

  师:如果读zhǎo,可以怎么组词?

  生:“龙爪”。

  师:课文中就读zhǎo。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下面,王老师读黑板上的一个词语,大家读这两句话中与词语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我们来试试吧。

  师:美观。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师:坚固。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赏析:这一环节的朗读指导扎扎实实。多音字的教学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告诉”这一层面,而是让学生通过组词自己去辨析,从而把字音读准。这样的学习是带着思考的学习,让学生一步步从“学会”到“会学”。师生互读,进一步印证学生的理解,建立文字和信息之间的关联,同时更易于让学生通过朗读凸显出赵州桥的特点。】

  师:非常好!我们再来读下一个句子。(出示,指名读后学生齐读)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大家注意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智慧。这两个字都是这一课的生字,而且笔画都比较多,怎么写才好看呢?

  生:要写得紧凑一些,不能超出田字格。

  生:“慧”是上中下结构,笔画多,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

  师:我们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些。我们先来写“智”字,注意“知”底下的“日”要写得扁一些。“慧”笔画很多,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些,特别注意,“彐”中间的横不出头。(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师点评)

  【赏析:指导书写,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由于“意在笔先”,学生落笔时很容易把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另外,教师范写、点评,这些都是有效提升学生写字技能的做法,扎扎实实,不走过场,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更能落地生根。】

  任务三:当小导游,多角度介绍赵州桥

  活动一:变换角色,借助关键词,介绍赵州桥。

  师:同学们,句子读得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出示,指名读词语)

  河北省 赵县 洨河

  石拱桥 安济桥

  隋朝 石匠 李春

  设计 建造

  师:这么多词语,都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中呢?

  生:第1自然段。

  师: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吧。

  生读: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类课文,我们一定要善于从作者的介绍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默读第1自然段)

  师:学习说明文,我们一定要善于从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我们来交流交流。赵州桥还叫什么?

  生(齐):安济桥。

  师:赵州桥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生(齐):隋朝。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齐:一千四百多年。

  师:大家能够从文字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非常好,但是还不够,如果能把这些信息用起来那就更好了。大家看,这就是赵州桥,(出示图片)我请一位同学借助刚才读过的词语,看着赵州桥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介绍赵州桥。

  生: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还叫安济桥。这座拱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不错,介绍得很清楚。这次,咱们换个身份,你变成了一名导游,要给游客介绍赵州桥,你会怎么说?

  生:大家好,我是张导。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一下赵州桥。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是一座石拱桥,人们也把它叫作安济桥。你们知道吗?这座桥历史很悠久,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让我们记住这座桥,记住它的修建者李春吧。

  师:非常好,很有角色感,我们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没有了这些词语的提示,大家只能看着图来讲,谁可以?

  (一生上台脱稿介绍赵州桥)

  【赏析:由词语到句子到段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赵州桥相关信息的了解越来越全面。这样的设计既符合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又为后面的表达奠定了基础。让学生介绍赵州桥,从结合词语、图片到设计情境性任务,再到不借助任何提示,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说得越来越好,从部分到整体,整体中见部分,学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在以不同角色进行介绍的语言实践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表达的方式会因为角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阅读、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活动二:化用资料,丰富内容,介绍赵州桥。

  师:同学们,这座赵州桥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有雄伟、坚固、美观,作者会怎样介绍这些特点呢?我们先来聚焦“雄伟”,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大家默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出示,生默读思考)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读完这段话,你一定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哪句话直接写出来了?

  生:第一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写赵州桥非常雄伟,我们也可以不把这句话放到最前面。如果把“赵州桥非常雄伟”放到后面,可以怎么读这段话?谁来试试?

  生:赵州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赵州桥确实非常雄伟。

  师:大家看,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中心句既可以放到前头,也可以放到后头。赵州桥确实很雄伟。在这段话中还说到了一个事物——车马。这里的车马跟你们今天见到的车马不太一样。今天你们也经常坐车,可是这样的车马你可能就没坐过,它长这样。(出示古代车马图片)

  师:大家知道课文中所讲到的古代车马大概有多宽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资料,读一读,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出示)

  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宽126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生:这个马车宽126厘米。

  师:大家都学过数学,谁帮我换算一下,这是多少米啊?

  生:1.26米。

  师:马车宽1.26米,加上马车与马车之间的距离,我们就按照1.5米来算吧。这座桥是九米多宽,两边还要留走人的地方,就留出三米来走人吧,剩下的可以行车马。大家赶快算一算,行车马的话,同时可以行驶几辆?

  生:可以并行四辆。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用9减去3,再除以1.5,就得到了4。

  师:很好。我们试着把自己算出来的结果用到这句话中,看看可以怎么表达,怎样用自己的话介绍赵州桥。大家拿出笔先来试着写一写吧。(出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__________,两旁走人。

  师:谁来用自己写出来的句子介绍介绍赵州桥?

  (生练习)

  师:看来数字不光可以在数学课上用,在语文课上也可以用。大家的表达很清楚,非常好。

  【赏析: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围绕不同的意思写,中心句可以放在一段话的不同位置,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写了什么,读一读即知晓,引导学生发现怎样写的秘密,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形式,这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借助资料,把数字运用到句式之中,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赵州桥的雄伟。也让学生体会到在介绍赵州桥的时候,可以结合资料运用数字,做到更加精准地表达。同时,评价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更加易于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

  任务四:借助比较,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一:紧扣“创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桥,你留意过吧?我们看一看这些桥的图片,跟赵州桥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赵州桥没有桥墩,其他几座桥都有桥墩。

  师:是啊,桥墩起到了支撑作用,有了桥墩,桥就不容易倒塌了。但是,赵州桥没有桥墩,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洨河之上,你一定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了智慧,李春和古代劳动人民都很有智慧。

  师:是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多么有智慧呀!没有桥墩,这座桥依然坚固。这座桥那么雄伟,那么美观,这座桥的名字就叫——

  生齐:赵州桥。

  师:同学们,这就是赵州桥。大家再看看,在大桥洞顶你发现了什么?

  生:赵州桥洞顶左边有两个小桥洞,右边也有两个小桥洞。

  师:说得很清楚,不过课文中说得更简洁。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课文中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什么设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那我们就联系上文。自己读一读,思考“这种设计”是什么样的设计。(生默读思考)

  生:这种设计就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这种设计是有好处的,谁发现了?

  生: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这样,桥就不容易被冲毁了。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好处?

  生: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非常好!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创举”,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联系前面学过的一篇课文《纸的发明》想一想。(出示)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纸的发明》

  师:还记得吗?“创造”是什么意思?

  生:发明了一个之前没有的东西。

  师:“举”就是“举动、行为、做法”。联系“创造”的意思,谁知道“创举”的意思?

  生:就是以前没有过的举动、行为。

  师:除了联系相关的词语来理解,查词典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词典上的解释吧。(出示,生齐读)

  创举:从未出现过的行动。

  活动二:活用资料,体会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错。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资料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大家看看这段资料。(出示,生自读)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在大拱的两肩,砌了四个并列的小孔,既减轻重量,节省石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比中国的赵州桥晚了近1100年。

  师:读资料要学会汲取信息。老师问问大家:在赵州桥之前,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结构方式?

  生齐:没有。

  师:后来,国外有了类似的结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的?

  生:欧洲,但是比赵州桥晚了近1100年。

  师:晚了1100年。咱们来算一算,欧洲最早出现这个结构的桥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赵州桥的建造时间是一千四百年前,欧洲晚了1100年,用1400年减去1100年,等于300年。

  师:也就是说欧洲这种结构的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齐:300年前出现的。

  师:同学们,把你刚刚汲取到的数字信息和算出来的数字信息用到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呢?大家想一想,试着写一写。(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给大家。(生说)

  师:赵州桥确实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是啊,赵州桥雄伟、坚固,而且还美观。作者会怎样介绍赵州桥的“美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做一名小导游,向家人或者朋友介绍介绍你所了解的赵州桥。同时,推荐大家读一读《中国桥》这本书。

  【赏析:这一处的比较体现在横向、纵向两个方面,横向比较让学生体会赵州桥没有桥墩、“敞肩拱”的设计是创举;纵向比较,让学生知道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比中国的赵州桥晚了近1100年。通过联系已有经验、相关资料以及借助数字进行表达等方式,学生对“创举”的理解可谓层层深入,逐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总评】

  王林波老师围绕2022年版课标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素养。

  第一,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交融。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行动自觉。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又不囿于理解层面,而是时时将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训练紧密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听歌词获取信息、借助相关资源深化理解与创意表达、调动已有经验联结旧知与新知等诸多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时时关照、处处关照。通过对比文献资料和传唱歌谣追溯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聚焦关键词语,辨析信息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辅助学生理解而引入的阅读资源,一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赵州桥,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慨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自然植入学生的内心。

  第二,情境任务的设计真实而有意义。语文学习活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任务去驱动学生的学习,这是2022年版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建议。王老师对情境任务的创设可谓是颇具匠心。他将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相关联,设计了“加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导游团,向更多的人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通过变换语言形式介绍、变换身份角色介绍、融入相关资料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表达。而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目标而言,除了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之外,还要设计与之相关联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这节课中,王老师设计了四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从借用资料初识赵州桥,到紧扣词句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再到化用资料多角度介绍赵州桥,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是越来越丰富的。最后教师抓住关键词“创举”,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四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更加立体化。

  第三,学习实践活动多样而有温度。这节课上,王老师以“精准地用词,清楚地介绍”为主题,目的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规律,获得个体的言语实践经验。为此,在教学中,他创设了大量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趣味的、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讨论争辩、观察分析字形、变换形式表达、转化运用资料等等,都含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这样的设计一环扣一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上述实践活动又是有温度的,充满了人文性,所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其充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实现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始终把目光锁定在“精准”和“清楚”上,这也是在培养学生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做法,体现了教者对语文课程的深度理解,对“人”的培养的终极关怀。

  举报/反馈

上一篇:编制儿童多元智能测验工具,能够准确地测量儿童各项智能的发展
下一篇:著名儿科专家戴淑凤赴丽江特殊教育学校考察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