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经典神作《创富可以走直线》,好看又发人深省!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29
手机版

  今日推荐:《创富可以走直线》 作者:苏锋利。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三章创富的第一步:个人定位,财富梦想

  乞丐通过正确的方法让自己的日子前后两重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方法可以改善生活。古人云:“一天思考周到,胜过百天徒劳;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才是力大无边的人。”就像上例中的乞丐一样,原先他不思考,只能保证自己不挨饿,可是换了方法后,他“讨到了过去一年才能讨得到的饭钱”。方法在于思考,在于学习。

  4.自我设限

  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的尚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置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在于,实际上当玻璃罩已经不存在时,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了。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科学家把这种现象叫作“自我设限”。

  很多人的遭遇与此极为相似。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幼年时期,遭受外界(包括家庭)太多的批评、打击和挫折,于是奋发向上的热情、欲望被“自我设限”压制封杀,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激励。既对失败惶恐不安,又对失败习以为常,丧失了信心和勇气,渐渐养成了懦弱、狭隘、自卑、孤僻、害怕承担责任、不思进取、不敢拼搏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在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随波逐流。

  你认为自己是流浪汉,你只能做流浪汉;你认为自己只能做保安,你永远都是保安。许多事关键在于你的认定。一个人到处自我设限,那这个人就与囚徒一样,将不可能前进。

  二、才能

  人生有限公司提供的第二个产品便是才能。一个人没有能力,是承担不了重要的责任的。

  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智力的发展呈负加速增长:年龄增加,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2)人的智力在18-25岁达到顶峰(也有人说是40岁)。

  (3)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之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4)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能力的获得只有四种途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名师指路。

  1.读万卷书

  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知识就是经济,当你掌握了某一领域的知识,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你的财富和地位就会不同寻常。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他们为什么富有,这与他们的学习力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犹太人的孩子在1-3岁时,父母就给他们看书,怎么看?给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用舌头舔,孩子感到很甜,从潜意识里就认为书是个好东西,长大了就爱上了书。

  犹太人的孩子到13岁左右一般必须学习一本书叫《塔木德》,这里面讲了很多启发人智慧的故事。

  在成功之前,一个人要积蓄足够的力量,这就是易经上讲的“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在商业领域也是如此。那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人,比那些庸庸碌碌、不学无术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大。

  许多天赋很高的人,终生处在平庸的职位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不思进取。而不思进取的突出表现是不读书、不学习,宁可把业余时间消磨在娱乐场所或闲聊中,也不愿意看书。也许,他们对目前所掌握的职业技能感到满意了,意识不到新知识对自身发展的价值;也许,他们下班后很疲倦,没有毅力进行艰苦的自我培训。

  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要随时随地注意本行业的门道,而且一定要研究得十分透彻。在这一方面,千万不能疏忽大意,不求甚解。有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也要仔细观察;有些事情虽然有困难险阻,但也要努力去探究清楚。如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清除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切障碍。

  我们常听到别人抱怨薪水太低、运气不好、怀才不遇,却不知道抱怨自己学习力不够,储备的知识与智慧不足。今后一切可能的成功,都要看他们今日学习的态度和效率。世界上没有不公平的待遇,只有不公平的能力;没有不公平的能力,只有不公平的学习。

  2.行万里路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把“读书”与“行路”关系做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这座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行路”就是要历练自己,增长才干。只有实践才能造就人、改造人,人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成就的。实践,它能够充分地检验你的才能和知识水平,使你的不足之处不断暴露出来,你才会有进步。

  3.阅人无数

  什么是阅人?它侧重的是知道该去看些什么、听些什么,具有好奇心及耐心去捜集重要的信息,并从一个人的外貌、肢体语言、声音和行为上归纳出一套模式。

  要想成功,就需与人打交道,所以我们要不断地了解人,知道别人的需求。这就需要阅人无数,通过与人的互动去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阅人是人际关系中一项最基本的技巧,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如果你不能精于此道,就会常常毫无知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人际关系的“围城”之中,成为众矢之的;同时,由于你的不善“设防”,你也会成为他人眼中的“透明人”,因缺乏神秘感而无法占到先机。

  职业经理人需阅人,他要从合作者的动作中判断其诚意,从下属的办公用品摆放中识别其工作态度;不停地面对陌生面孔的推销员需阅人,他可以一进客户的办公室就掌握谈判的主动权,也能让最难缠的顾客买下他的商品;白领一族需阅人,他可准确无误地识别上司的意图和同事的真实想法,并不费吹灰之力地击败竞争对手;找工作的人或初入职场者需阅人,他可冷静地评断未来的老板是否适合自己,也会快速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

  阅人,从而了解人、热爱人,并防范和制服那些不怀好意的人。这不仅将使你成为更有影响力的老板、更有进取精神的员工,而且会使你变得更加从容,更加机警,更加练达。

  4.名师指路

  能够称得上名师者,一定是阅历丰富之人,一定是在某些方面颇有建树之人,一定是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之人。如果在人生旅途中你能够得到名师的指点,你想不成功都难。

  那么如何寻找到名师呢?又如何能让名师看得上呢?我自己的心得是:名师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人生处处为我师”,那些比我们年长、经历比我们丰富的人都是我们要寻找的名师。名师其实也是很孤独的,他也需要被人赏识,被人尊重。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积极主动,抓住一切机会,虚心求教,名师往往也不会拒你于千里之外的。

  三、人脉

  人生有限公司的第三个产品是人脉。我们要经营好我们的人脉,使人脉朝我们预期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生目标的达成。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You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YouKnow)。”如果说,中国人一生都在努力建立靠得住的关系,大概并不为过。佛经上也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缘分成就人生,你这辈子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关键是你遇到怎样的一群人。有一天,一个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正在田地里干活。忽然,附近沼泽里传来呼救声,农夫急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奔向沼泽地。只见一个小孩正在泥潭中挣扎,淤泥已没到他的腰部。农夫奋不顾身地救起了小孩。第二天,一辆豪华小汽车停在了这个农夫劳作的田边,一位风度优雅的英国贵族下车后,自我介绍说是被救小孩的父亲,他是亲自前来致谢的。农夫说,这件事不足挂齿。

  贵族说:“我想用一笔酬金来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命。”农夫回答说:“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农夫的儿子刚好走出家门。“这是你的儿子吗?”贵族说:“我给你提一个建议,让我把你儿子带走,我要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像他的父母,他一定能成为令你骄傲的男子汉。”农夫同意了。

  时光飞快地流逝,农夫的儿子从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享誉世界的医生。数年以后,贵族的儿子因肺炎病倒了,经过注射青霉素,他的身体得到了痊愈。

  那个英国贵族名叫伦道夫·丘吉尔,他的儿子便是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战胜了纳粹德国的温斯顿·丘吉尔。农夫的儿子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件“不足挂齿”危机结缘的事情改变了世界历史。

  对于个人来说,专业是利刃,人脉是秘密武器,如果光有专业,没有人脉,个人竞争力就是一分耕転,一分收获,但若加上人脉,个人竞争力将是一分耕転,数倍收获。

  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调查报告,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知识,87.5%来自关系。有人总结说:对于个人,二十岁到三十岁时,是靠专业、体力赚钱;三十岁到四十岁时,是靠朋友、关系赚钱;四十岁到五十岁时,是靠钱赚钱。由此可知人脉竞争力的重要性。

  人脉如此重要,我们如何经营呢?经营人脉有以下六大原则:

  1.关键人脉原则

  “二八原理”告诉我们,要抓住那些决定事物命运和本质的关键的少数。我们必须对影响或可能影响我们前途的20%的贵人花费80%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2.创造机会原则

  知己难逢,我们最好扩大交友的范围,然后由疏而亲,由浅及深,在众多的朋友中寻觅知己。如果你吃苦上进,有积极的企图心,但还是不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成就,那你真的应该去找一位现在仍然活跃在你这一行的资深前辈,设法与他建立长期的关系,并且向他寻求协助。不妨经常参加一些培训班或研习会,任何会议、培训课程、交流会都坐到前面去,并且勇于提问,勇于发言。

  3.主动出击原则

  人脉不是被动拥有,而是主动出击。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让别人记住你的名字。千万别犹豫当个首先开口说话的人,要主动介绍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字。要主动付出,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每天问自己,今天我为别人做了什么,为别人付出了什么?

  4.自我价值原则

  没有谁愿意主动来找你,除非你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因此,你要发挥你的一技之长,让别人尊重你的价值。每个人要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把自己的价值观发散出去造成一种磁场,频率相同的人自然会被吸引过来。

  5.感情加深原则

  毫无诚意的点头之交等于零,人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因此,需要想办法不断加深朋友之间的感情。例如,分享一些小秘密,不伤大雅的小秘密有时可以拉近与别人的距离。越是功成名就的人,就越喜欢别人说起他小时候的趣事,如偷地瓜、抓鱼、下水游泳等,或者共同参与有兴趣的业余活动,如郊游、运动等。

  6.持续维护原则

  一个人值不值得你信赖,既不要看相,也不要看生辰八字,那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一件事情最可靠,就是从考验中得来信任。因此,人脉需要长时间的不懈维护。人生最愚蠢的事情之一就是:“忙”得没工夫联系朋友。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

  四、精力和时间

  人生有限公司提供的第四、第五个产品就是精力和时间。如何经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过得有价值、有意义呢?这就涉及目标管理。

  1.目标的威力

  哈佛大学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

  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那些占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些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那些占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2.对目标的期望强度

  人人都想成功。然而为什么有的人确立目标后一个一个都能达成?而另外的许多人确立目标后,却常常达不成?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世界0.25%犹太人,控制了30%以上财富,看他们的教育秘诀,很受用
下一篇:最新消息,本科以下的济南人注意了,3月29日截止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