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心理问题成因复杂,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信号,提早关注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心理问题的加剧。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问题的前兆、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和心理问题干预“误区”等几个问题。
心理问题发生的5种常见诱因
| 疏导和调整情绪 |
一、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其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对网络有着极大的兴趣,上网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但如果每天以大量时间上网,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极可能诱发上网人群的心理疾病。如长期上网聊天、游戏、网恋,极可能使上网者因长期处于虚拟状态而影响其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严重者产生心理问题。
二、生活贫困加重心理压力
“贫困生”一直是学校的敏感话题。一方面是经济状况的窘迫,一方面是虚荣心的作祟,这种现实会加剧矛盾心理,使这些贫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三、学习任务过于繁重
众所周知,从某种角度而言,目前最苦的是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天天面对着读不完的书和看不完的复习资料,面对着父母老师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负。目前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患有各种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数。考试压力所引发的心理症状主要有:反应迟钝过激、焦躁不安、学习恐惧、抑郁及厌学心理。
四、过分溺爱独生子女
不少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不善交际、适应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家长和学校都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却在家长。他们对独生子女过于溺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除了养成任性、自私等不良习性之外,还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惧甚至有暴力倾向。家长的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这种潜在危机就像定时炸弹,引爆后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五、难以适应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有些人却因种种原因而难以适应。这种不适应包括很多方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看不惯,又因自己无力改变现状而郁闷、烦躁;因信仰的苍白而产生失落感、无归属感;因个人技能与现代化的差距而焦急、无奈等等。
在上述这些情况下,如果情绪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调整,就容易导致人们产生“心病”。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信号
| 教育模式的不确定性 |
信号一:厌学
孩子不爱上学,家长会本能地警醒,并会去找外部环境的问题:学校的教学方式太过死板?老师的行为不当?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当然,这些都有可能是原因。但如果孩子的表现和其他同学差别过大,那么家长就该警惕,是不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
信号二:沉迷网络和游戏
现如今,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网络。但如果孩子过于沉溺于虚拟世界,甚至放弃自己的前途学业、人际关系,那可能就不仅仅是管不住自己了,而是心理出现了问题。
信号三:拖延
孩子如果仅仅偶尔出现拖延的情况,可能只是因为犯懒。但如果一直拖延,事事拖延——管制引导都无效,那么家长该做的就不是如何“教育”,而应该用科学的办法着手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了。
信号四:不出门
孩子天性活泼,热爱户外活动,喜欢找各种乐子,如果长期不爱出门,做宅男宅女,那心理上很有可能是有问题的。
信号五:不与人交往
内向跟不与人交往是有区别的。内向的孩子虽然不爱主动表达,但是会通过眼神、身体语言等发出自己对人感兴趣的信号,他们不愿意成为人群中心,但挺喜欢待在小伙伴中间。如果一个孩子不跟人交往,甚至连好朋友也越来越疏离,家长就要十分警惕了。
信号六:厌恶老师
跟第一个信号类似,家长除了找老师的原因,还得找孩子的原因。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对老师没有什么意见,突然开始厌恶学校厌恶老师,那也许是在释放他厌恶这个世界的信号。
信号七:早恋
男孩女孩互相有好感,是人之常情,心理健康的孩子能够处理好喜欢一个异性跟自己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学校家长对此报以宽松的态度,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处理好这个关系。但是,如果孩子认为“爱情”就是一切,没有爱情全世界都没有了,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
信号八:砸东西
暴力行为就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如果此刻让孩子画一张画、拍一个视频、创作一段音乐,很可能会呈现出令人惊悚的作品。很多孩子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拼命地去摔东西、砸东西,一边砸一边还念念有词。这个时候,往往是孩子心理上有很多情绪需要发泄。
信号九:攻击他人
砸东西是对着物品撒气,攻击他人是对着人泄愤,这都是属于暴力行为。尤其对于已经懂事的青春期孩子来说,暴力行为不仅仅是性格所致,更是心理问题。
信号十:考试综合征
考试综合征是指患者由于心理素质差、面临考试情境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伴随各种不适的身心症状,导致考试失利的心理疾病,还可形成恶性循环。
信号十一:睡眠不规律
很多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就爱躺在床上睡觉,不分白天黑夜地睡。而另外一些孩子却是不睡觉,或者睡眠质量不好,这又会导致他们白天无精打采。睡觉,也变成了心理问题的借口,或者寄托的方式。
信号十二:饮食出现问题
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表现的“厌食”视为“挑食”,把 “贪吃”视为“爱吃”,其实,无法抑制地不爱吃饭和一吃就控制不住地停不下来,都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映射。
以上这些信号,独立来看问题都不大,也可能是孩子青春期自立情结(俗称逆反)的表现。但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五个以上的信号,家长就要高度重视了——孩子不仅仅是跟家长出现了代沟,也不仅仅是自立情结的乖戾行为,很可能他在经受人生中从未有过的心理障碍。
心理危机的干预方法
| 六步干预法 |
步骤一:确定问题
一般性心理咨询的开始阶段,咨询师需要保持一份好奇心,即要主动探究是什么原因使得求助者此时此刻来到咨询室。心理危机干预的开始,咨询师同样需要从求助者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了解求助者目前的心理处境。
步骤二:保证求助者安全
生命第一是心理危机干预遵守的首要原则。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咨询师要始终高度关注求助者的安全,把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危险性降到最低。为此,咨询师确定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后,要对求助者的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冲动加以评估,必要时可采取措施确保求助者的安全。
步骤三:给予支持
这个步骤主要强调咨询师要通过与求助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求助者感到咨询师是完全可以信任并且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的人。咨询师继续保持对求助者的关心和倾听,用开放的问题具体询问求助者近期主要的经历和心理困难,使求助者产生倾诉的欲望。求助者愿意倾诉,说明其状况正在发生好转,同时倾诉本身也是一种情绪疗愈的过程。
步骤四:提出并验证变通的应对方式
处在心理危机中的个体思维狭窄,看不到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有许多种应对的方式。咨询师应让求助者知道还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其中有些选择比目前自己已知的更合适。
步骤五:制定计划
在这个环节,咨询师要和求助者共同制定行动步骤,来矫正求助者情绪失衡的状态。求助者进行专业的诊治需要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和求助者协商后,校方通过班主任联系到家长。咨询师与家长沟通了求助者目前的处境和接下来的安排,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信号六:得到保证
即让求助者复述所制定的计划,并从求助者那里得到会明确按计划行事的保证。师保证不会再轻言自杀,并跟随家长到心理医院进行诊治。
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方法,但具体应用时咨询师的头脑不能完全程式化。这就像所有的心理干预技术一样,所谓方法更多是为我们指出了一种切入点、一种提醒,而不能生硬地将它们套用在充满流动性和未知性的心理干预过程中。
文源 | 蒲公英教育法治研究中心(2023-03-23),乐读书肆公众号
声明 |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爱我,就请给我一点点在看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