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10万人大裁员,物价飞涨,美国华裔中产怎么样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2-11-25
手机版

  原创 勇敢的特雷西 爸爸真棒

  最近职场上非常火爆的一条新闻是——硅谷科技巨头的“屠杀式”大裁员。

  今天,亚马逊计划裁员1万人的新闻上了热搜,这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

  

  △亚马逊裁员相关新闻

  此前,心狠手辣的马斯克在收购Twitter一天之内裁掉一半员工,Facebook的母公司Meta也宣布要裁员1.1万人。

  

  △Twitter裁员相关新闻

  

  △Meta裁员相关新闻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最近几个月,美国大大小小的初创科技公司,也都迎来了裁员潮。

  根据企业裁员跟踪网站Layoffs.fyi的统计,2022年,789家科技公司一共裁掉了121413名员工!

  

  暂时比较安全的几家大公司,比如微软、苹果、谷歌,也纷纷冻结了招聘。

  这让不少打算在毕业之后留美工作的留学生焦虑万分:

  "

  职场寒冬,真的就要降临了么?

  "

  

  

  疫情“催肥”了高科技企业

  要想分析美国就业市场,肯定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讲——

  宏观上看,全球经济进入下行轨道,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因为如今科技公司这轮大裁员,本身就是科技巨头们对未来经济低迷的预期,以及通胀飙升所导致的。

  不过,如果你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发现,宏观层面的“危险”,有时候对某个行业,或者某群人来讲,未必就一定是危险。甚至在有些时候,还会带来一些奇妙的机会。

  比如,疫情曾对美国的实体经济造成了重创,偏偏互联网相关企业,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其中包括非常著名的视频会议软件Zoom。

  2019年底,在疫情全球爆发前夕,最高单日使用人数仅有1000万人;而短短几个月之后的2020年3月,Zoom就创下了一天超过2亿名使用者的记录。

  

  还有硅谷华人家庭如今几乎都在用的生鲜电商Weee。尽管疫情导致美国餐饮业急剧萎缩,生鲜电商的发展却比预期推进了2-3年。Weee因为采用的是网上订购,送菜上门的方式,疫情期的年营业额很快就超过了数亿美元……

  顺便插一句,在疫情开始之前,我对美国快递业很有意见。

  没想到疫情两年,整个行业迎来了大提速。我在网上买个菜,有时候当天下午就送到家了……尽管相比中国快递,速度仍然偏慢,价格仍然偏高,但已经能够基本满足生活需要了。

  因为生意太好,融资简单,高科技公司的股票在疫情期间也是嗖嗖地飙升。疫情期间,尽管美国在新闻里给人的感觉是民不聊生的,但硅谷的房价却“蹭蹭蹭”拼命往上长——股市赚的钱,很多都跑去了房市。

  

  

  大泡沫之后的大调整

  不过,“机遇”和“危险”的相互转换,也往往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回头看如今高科技企业的大幅度裁员,其实和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迅猛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比如这次裁员最狠的Facebook,在疫情大流行中,其实刚刚经历过了一波超级大的“增肥”。

  因为使用率太高,扎克伯格在 2020 年曾经感叹说:公司员工现在要“拼命工作才能保证不熄火”。

  在这种背景下,Facebook和其他科技公司一样,掀起了一场热闹非凡的招聘热潮。员工人数从 2020 年初的不到5万人,猛增到今年的将近9万人。

  换句话说,Facebook(后改名为Meta)在短短2年内,就雇佣了相当于另一个自己那么多的员工!如果把他看作是一个人,那这位兄弟在2年之间,就把自己从100斤的正常人,活活吃成了一个200斤的大胖子!

  所以说,即便是裁掉1万多人,Facebook仍然比两年前要“胖”得多。

  并且这个大胖子,转眼就雄心勃勃地投入到了建立“元宇宙”的宏伟(烧钱)事业中去,准备利用数年时间,投入数十亿美元,将这一憧憬变为现实。

  

  △演示“元宇宙”的扎克伯格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疫情期间,科技大佬们纷纷预测——“线上生活”会慢慢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哪怕疫情结束之后,这种趋势也会继续……没想到,这一次,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居然统统失算了!

  被憋坏了地球人民发现——线上交流容易抑郁,还是活色生香的真实世界更加爽啊!

  就拿我家来说吧,办公室一开放,我家居家办公了2年的码农,立刻用豹的速度逃回公司现场上班了。毕竟天天在家上网课的三个熊孩子,差不多已经把他的书房给拆成儿童乐园了。

  学校开放以后,我也心急火燎就把熊孩子统统送回去了。我的内心os是:管不了美国人均寿命降低多少了,再不回去上课,亲妈寿命恐怕要立刻减少10年。

  

  疫情期间我在线上买菜,跟着油管撸铁……如今我亲自去超市,左手10斤米右手10斤菜,健身效果杠杠的,省钱且更快乐……

  美国人民不“宅”了,科技大佬们就只好纷纷出来给员工道歉——

  扎克伯格在最近给员工的信中说:

  “

  Covid开始时,世界迅速在线化,电子商务激增导致收入大幅增长。

  许多人预测这将是一种永久性的加速……所以我决定大幅增加投资……不幸的是,我错了。”

  

  △扎克伯格在最近给员工的公开信截图

  Twitter的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也很自责,他发帖说:

  “

  公司规模增长得太快了。我为此道歉。”

  当然马斯克并没忘记给他补上一刀:

  “

  当公司每天损失超过400万美元时,我别无选择。”

  

  其他大佬,比如支付公司Stripe的科里森也道了歉:

  “

  我们对互联网经济的增长过于乐观,低估了更广泛放缓的可能性和影响。”

  

  

  就业市场10月份增加26.1万个工作岗位

  高科技行业凶猛裁员,是不是就说明——美国职场前景暗淡呢?

  下面就来看看美国就业市场的总体表现。

  劳动力市场有个指标叫“开放职位数”(job openings),一直是劳动力需求的晴雨表。根据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全美“开放职位数”在8月份是1010万个。

  根据美国政府11月4日刚刚发布的政府报告显示:

  10月份美国企业招聘人数仍然延续了两年多来的强劲势头,总共增加了26.1万个职位。失业率(3.7%)接近50年来的最低点(3.5%)。

  劳动经济学家分析说,这组数据说明——

  目前美国劳动者仍然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因为按照历史标准,职位空缺仍然很高——

  在疫情大流行之前,全美职位空缺数徘徊在 700 万左右;而这个数字随着疫苗的推出,和市场的重新开放,于2021年开始猛增,并在 2022年3月达到了接近1190万的峰值。

  当时雇主为了招到员工,纷纷提高工资争夺人才,雇员们为了得到更高的收入,也纷纷跳槽……这种趋势后来被称为疫情后的“大辞职”。

  根据统计,8月份美国每个待业人口对应的职位空缺是1.7个,10月份的这个数字更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职场真的严格遵循“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规律话,那么所有人不仅都能找到工作,还差不多能身兼两职。

  

  

  通胀“不同寻常”,

  但是也有好消息

  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美国政府是不是很开心呢?

  并没有。

  因为如今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让许多美国人都对政府感到十分不爽。

  高通胀是如今所有美国居民的切肤之痛——

  油价涨得气势汹汹。我开的车是SUV,两年前加满油箱也就五六十刀的样子;而今年油价最离谱的时候,一车油直接能加掉100刀左右。

  食品日用品价格也上涨了很多。前几天我去了趟Costco,一推车普通食品用品,居然用掉了400多刀!(从前也就一两百刀)

  

  经济学家认为,最近的通货膨胀上涨得十分“不同寻常”,因为它“非常迅速和急剧”——从2020年到2021年,美国CPI指数只有1.4%,但不到一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飙到了9.1%。

  上一次这么猛的通胀发生在 1960 / 1970 年代。但当时这样大的上涨足足花费了 12 年左右,而不是如今的短短一年时间。

  美联储解释说造成美国高通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市场蓬勃发展。这里的逻辑是——企业需要人,所以就开高工资抢;员工拿的钱多了,闲不住跑出去花,自然就推高了物价……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最近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说,9月份美国平均工资比一年前上涨了6%以上,达到了40年以来最快的增速。

  不过,经济学家给出了“更要脸”的解释。斯坦福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表示,美国的“货币政策”是通胀上升的主要原因。

  

  泰勒教授认为,当货币政策过于宽松时,比如美联储将利率设定得太低,货币增长过快,就会出现通货膨胀。

  那疫情期间,我们都看到了美国疯狂印钞发钞,也看到了超低的联邦基金利率……“双剑合璧”,货币严重过剩,通胀自然惊人。

  泰勒还说了,很多人以为的“全球供应链瓶颈”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两个因素,其实对美国通胀影响不大。

  大家不要觉得油价涨了要归罪于海底管子被炸。

  “不过,好消息是,尽管通胀率很高,但美国失业率很低。那么政府只要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就能迅速降低通胀。”泰勒说,“所以我们面对的情况,将比1970年代的痛苦情况好得多,当时失业率达到了较高水平,持续时间也非常长。”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美国政府的动作够不够快。不够快的话,也将对经济造成深远影响。

  

  

  中国人为啥特别关心科技公司?

  这样看来,美国的就业市场,大环境还算可以。那么作为华人,我们为什么偏偏会对高科技企业的起落如此关心呢?

  这是因为,多年以来,高科技企业一直是吸引中国移民的“大户”。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留学生毕业留美,还是新移民拿到永居身份,很多人都需要雇主提供支持,才能获得工作签证。

  而帮员工拿签证费时费力又费钱,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有“既有钱、又缺人”的企业,比如高科技和金融行业的公司,才有条件和意愿去支持员工办理移民。

  另一方面,华人移民在科技公司任职者众多,其中很多人仍然处于“手持工作签,排期等绿卡”的阶段,被裁员意味着他们需要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新雇主,才能继续合法地留在美国工作……

  一旦当中出现任何问题,多年绿卡排期就可能一朝作废。

  

  

  大裁员下,

  工程师们居然还“挺平静”?

  这些天我密集询问了几位硅谷工程师好友:“最近日子过得怎么样?”

  朋友A在苹果,他说:

  “

  我们老大开会的时候特意说苹果目前安全,让大家不要担忧。但是要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

  朋友B在谷歌,他说:

  “

  我们最近确实是减少了很多面试,从前一周我要给人家面试两三场,现在可能两三周才面试一场。”

  朋友C也在谷歌,他说:

  “

  我们前段时间开会向老板诉苦,说现在股票跌得稀里哗啦,账面收入一下减少了不少,是不是能再多发点钱渡渡劫……老板回答说你们不要得陇望蜀,工作稳定还瞎要什么自行车……”

  还有一位朋友D则恰好身处这次裁员的“风暴眼”Twitter,他说:

  “

  我有个同事最近刚从Twitter跳槽到Tiktok,现在群里发了好几次消息,说欢迎大家给他踊跃投简历,TikTok欢迎你……”

  

  总之,这些工程师们都还

上一篇:高中物理真的难学吗?也许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找对方向和关键点
下一篇:8个方法,助你搞定高中数学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