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又双叒叕扩招了!医学专业最多,进三甲以后更难了?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近几年,院校扩招的幅度可谓是越来越大了。

  就在本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关于调整贵州大学办学规模的请示》,同意在「十四五」末,将调整贵州大学博士培养的办学规模调整至 2000 人。这意味着到 2025 年,贵州大学博士培养规模将完成从 878 到 2000 的成倍扩增。

  扩增的办学规模也同样体现在医学类院校。2021年,贵州省政府批复贵州医科大学,同意其将博士研究生办学规模增加到 2000 人。

  

  图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在某 985 医学院校就读临床学硕的陆文嘉自称是沾了硕士扩招的光,而谈到博士扩招,她却有一些隐隐的担忧:「读(博)是肯定会继续读的,就是会担心白读了。」

  医学博士持续扩招,年均增长率 9.06%

  西北某医学院的齐璐对扩招最直观的感受,是学校的宿舍开始不够住了。

  此前,就有一位中国医科大学全日制学硕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其学校仅向研一期间的学生提供宿舍。

  

  图源:人民网辽宁省领导留言板

  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针对此条留言的官方回复表示:「近几年一直存在学生宿舍不能满足全体研究生的住宿需求。同时,2020 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招生规模较上年增加近 500 人,目前学校研究生宿舍无法满足全体研究生住宿需求。」

  硕士的扩招动向,从每年的考研大军就可见一斑。而作为教育体系的金字塔尖,博士扩招的脚步也从未停下。

  2010~2016 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数量整体呈平缓增长趋势。6 年时间,博士招生数仅从 63762 人增加至 77252 人,平均年增幅为 3.21%。但 2017 年开始,招生规模的平均年增长率陡然增加至 10.85%[1]。2022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更是首次突破 13 万人次。

  在不同学科当中,医学专业的博士招生规模增幅位居榜首,年均增长率达 9.06%[1]。

  

  

  图源:参考资料 1

  「可能对高校和医院来说,更多的人才意味着更多的科研劳动力与科研产出,也能提高大家的科研影响力。但对我个人来说,扩招未必是好事。」已经博三的何葵本想靠着博士就读期间缓解就业压力,也为自己提升一些核心竞争力。但近几年来,她逐渐发觉自己陷入内卷的怪圈。

  难进三甲,博士在硕士岗挤破头

  「疫情结束,大量海外博士回国,已经对国内博士就业产生了一些冲击。如果博士再扩招,感觉以后就业会更难。」何葵说道。

  

  我国博士招生、毕业人数

  图源:软科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妇产科专硕,齐璐原本并不打算读博。她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靠着省内排名第一的名校硕士学历,在当地找个还不错的妇幼保健院或社区医院工作。「但实际到了招聘会才知道,社区妇保只招内外、眼科、检验的硕士生,对妇产科的需求已经饱和了。」

  无奈之下,齐璐只好将目标转而投向省内其他的医院,却又遇到不少竞争同一岗位的博士研究生。「虽然岗位要求上写的是硕士生,但是博士都来了,医院还会看得起硕士吗?」

  当在招聘市场屡屡碰壁后,齐璐也被迫重新考虑起读博这一项选择。

  读完博士,工作真的更好找了吗?

  对尤琳来说,读博并非对学历的追求,而是源自水涨船高的科研压力。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兴鹏曾在自己的个人微博描述过类似的现象:「当我问这些基础研究论文高产同学:假如被我院录取,是更想成为一名临床医生还是更想沿着既往研究继续深入做下去、成为一名医学研究者或医生科学家时,绝大多数给我的回答竟是:我更想成为一名医生。」

  

  图源:刘兴鹏大夫微博

  「也不仅是晋升的要求在提升,现在可能连研究生毕业都很难。」尤琳介绍道,最早她的学校对于硕士毕业的要求仅为中文核心,后来逐渐变成 2 分 SCI。「现在的要求已经变成二区一作了。」

  对尤琳而言,博士阶段只是积累科研成果的一种手段,因此,她会对博士扩招心怀期待。但同时,她也担心学历深造的速度赶不上招聘要求的提升。「毕竟,科研要求都已经越来越严格,将来的招聘又怎么可能不会呢?」

  一边是「卷」不进去的大三甲,另一边,基层医院也在不断提升人才招聘质量。2022 年,东莞市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博士。更有县医院的医生表示:「我们县医院不要本科生,今年要 30 个博士,30 多个硕士。」

  

  图源: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如果留在我目前所在的医院,我知道自己肯定毫无优势。但现在大城市里很多医院都在扩张,机会还是很多的。」林致远把投递目光放在新建医院和一些老医院的新院区,他了解过一些招聘信息,对面表示如果是博士学历基本能过。「只要不去顶级医院,工作肯定能找到。」

  而这也正是困扰着齐璐的回环难题。在硕士岗的招聘中遇到目标下放的博士,被迫继续读博,但却难以避免毕业后再遇相同的困境。「像是一个怪圈,三年又三年,回来发现仍在原地。」

  文中 陆文嘉、齐璐、何葵、尤琳、林致远 均系化名。

  参考文献:

  [1]赵祥辉,陈迎红.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变化、争论与进路[J].高教探索,2021(8):43-49.

上一篇:温暖接力:千里送教传情谊
下一篇:渝北区莲花第二幼儿园多形式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呵护童心“视”界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