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散尽万贯家财,裸捐半个故宫的藏品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3-31
手机版

  原创 天山月 婚姻与家庭杂志

  作者:天山月 编辑:李津

  来源: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都说“民国爱情,十有九悲”,此言不虚。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成双成对、白头到老的眷侣可谓少之又少。

  可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相识于烟花之地,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历经艰难结为夫妇。

  婚后,丈夫将所有的爱都给予了妻子,为妻子延请名师,授以古文、书画,将出身青楼的妻子培养成为一代女画家。

  这对神仙眷侣,便是著名的民国贵公子张伯驹与女画家潘素。

  张伯驹是个痴人,一生酷爱收藏,为避免国宝流落海外,曾散尽家财收藏文物,以至穷困潦倒、晚景凄凉。

  幸好,他的身边始终有潘素的陪伴与支持。

  新中国建立后,张伯驹与潘素分别向故宫博物院和吉林博物馆捐出收藏多年的文物珍品,给这些国宝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曾有人感叹:张伯驹、潘素夫妇捐赠了半个故宫的文物。

  这对伉俪为中国的文物收藏保护与文化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对身份悬殊、境遇迥异的夫妻,从相识相恋到暮年白头,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民国恋歌。

  01

  最好的相遇,是一见倾心

  在世人看来,他们的身份地位是何等悬殊!

  张伯驹出身名门,父亲张镇芳创办了中国盐业银行,他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7岁入私塾,9岁能作诗,是颇有名气的“少年奇才”。

  长大成人后,张伯驹对仕途毫无兴致,只喜琴棋书画、诗词歌赋。

  父母拿他无法,张伯驹便过上了写诗作画、看戏唱曲的“纨绔”生活。

  因家资饶富、出手豪阔、豪放不羁,张伯驹与袁世凯次子袁克定、前清皇室后人溥侗、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

  与张伯驹的开挂人生相比,潘素的命运显得无比坎坷。

  潘素是苏州人,本是名门之后,祖上也曾出过状元、朝廷大员。

  潘素还有一位好母亲,颇有才情,她的女红与音律皆为母亲所授。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潘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可惜,13岁时,母亲病逝。

  潘父是个败家子,很快就将家产挥霍一空。在那个摇摇欲坠的年代,潘素的美貌和才华变成了灾难,继母将年幼的她卖到了妓院。

  潘素清秀妩媚,气质不俗,又弹得一手好琵琶,很快成为沪上名妓,有着“潘妃”之誉。

  一个是富贵公子,一个是青楼名妓,张伯驹和潘素的际遇可谓天差地别,按说他们的人生难有交集。

  然而,命运还是让他们相遇了。

  1935年,时任盐业银行董事的张伯驹,代替父亲前往上海处理账目。

  那个年代的意场上,自然免不了一番交际应酬。

  在天香阁,张伯驹第一次见到了盛名在外的“潘妃”。

  潘素姿容美艳,一手琵琶绝技令人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她谈吐不俗,尤其是在诗词书画方面颇有见地,令张伯驹大为震撼。

  尤其是了解到潘素的身世后,张伯驹更是对眼前的佳人心生怜惜。

  而潘素也视张伯驹为知己,对这位风骨不凡的“民国公子”倾心不已。

  可彼时的潘素,已经被一名高官看上了。

  听闻张伯驹与潘素相恋,高官勃然大怒,命人将潘素软禁在上海一品香饭店,意图斩断两人的联系,让潘素回心转意。

  得知潘素被困,张伯驹焦急万分。他想方设法买通守卫,趁高官外出公干时劫走了潘素。

  那一年,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

  张伯驹并非单身,早年间父母便已做主为他娶了一妻两妾。

  原配李月娥去世后,张伯驹对两房妾室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送走她们并给予以巨资补偿。

  重获自由的潘素,如愿嫁给了恢复单身的张伯驹。

  洞房花烛夜,在鲜艳华贵的礼服里面,潘素穿了一身洁白端庄的素衣。

  张伯驹不解: 大喜的日子,为何一身素服?潘素答:“洁白如素,是我的本色。”

  潘素如此风骨,令张伯驹对她愈发敬重,一度传为佳话。

  张伯驹与潘素的相知相恋,既有情侣的心心相印,更是知己的惺惺相惜。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固然是潘素之幸,又何尝不是张伯驹的幸运呢?

  02

  最好的爱情,是彼此成就

  婚后,张伯驹与潘素恩爱有加,还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名唤张传彩。

  夫妻俩经常携手共游,很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二人的足迹。

  潘素早年间得母亲教诲,曾学过几年绘画,后来因流落于烟花柳巷,也就无心于此了。

  婚后游历归来,潘素重拾画笔,常以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所见的山水之美。

  当张伯驹看到妻子随手绘就的山水画时,大为赞叹。

  他看出潘素在绘画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如果能得到名家指点,前途将不可限量。

  于是,张伯驹请来画家朱德甫担任潘素的绘画老师,还让她正式拜入国学大家夏仁虎先生门下,系统学习古文。

  潘素本就天资聪慧,在张伯驹的苦心栽培下,更是进步神速。

  山水、花鸟、人物、鸟兽……潘素无不擅长,尤其是她的山水画,多用青绿之色,颇具南宋遗风。

  她曾3次与张大千联袂作画,深得张大千的赏识。张大千称赞潘素的作品: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短短几年,潘素便在民国画坛崭露头角,成为享誉全国的女画家。

  潘素取得如此成就,最高兴的人便是张伯驹了。

  夫妻二人夫唱妇随、诗画唱和,被众人视为神仙眷侣。

  从青楼女子逆袭为一代女画家,除了潘素自身够努力外,离不开丈夫的提携和栽培。

  最好的爱情,从来都是双向奔赴,是生命的彼此滋养。

  漫长的人生岁月中,潘素对张伯驹的理解和支持,也同样令人动容。

  张伯驹酷爱收藏文物,已经到了痴迷的境地,经常一掷千金购买中意的字画。

  当他得知中国大批珍贵文物不断被倒卖,陆续流失海外时,痛心疾首,决定对这些国宝级文物进行“抢救性购买”。

  比如,西晋文人陆机的《平复帖》,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帖”。

  为了求购《平复帖》,张伯驹费尽心机,终于将这件国之重宝留在了中国国土之上。

  可这些名家真迹动辄几万几十万大洋,再厚的家底也禁不起折腾。为了筹资买下这些名贵的古字画,张伯驹不惜卖掉了北京、天津两地的几处房产。

  在寻常人看来,张伯驹这纯粹是败家行为,潘素必定会极力阻止丈夫的恣意挥霍。

  可潘素却非常支持,因为她知道,张伯驹绝不是喜爱收藏这么简单,而是源于赤诚的爱国心,源于对文化保护的天然使命感。

  有一次,张伯驹听说有人欲将隋朝展子虔所绘的《游春图》卖往海外。

  这幅画是“国宝中的国宝”,听到消息后,张伯驹立马坐不住了,直接上门找这位古玩商买画。

  谁知,对方狮子大张口,向张伯驹索要220两黄金,张伯驹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咬牙卖掉了自己在北京的住宅。结果对方坐地起价,又加了20两。

  张伯驹无奈,只好回家去找潘素。潘素毫不犹豫当掉了首饰,为张伯驹凑够了买画的钱。

  就这样,夫妻俩合力进行“文物抢救”,不惜散尽万贯家财,卖掉数座豪宅,保护收藏了无数珍贵的古字画。

  在此后的岁月中,他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付出了一切。

  03

  最好的婚姻,是患难与共

  1941年,潘素接到了一个令人胆寒的消息——张伯驹被绑架了。

  绑匪索要200万大洋才放人,可张家连100万也很难拿得出,短期内去哪里筹措200万呢?

  潘素为此急得团团转,就在此时,她得到了一个和张伯驹见一面的机会。

  此时的张伯驹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不成人形,但他见到潘素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就算死在这里,你也不要变卖那些字画来救我。我如果死了,你要替我保护好,它们是我的命。”

  潘素闻言,内心早已拿定主意。

  字画不能卖,可人也要赎回来。为了救丈夫,潘素求亲告友、四处借债,托人从中周旋,用20根金条赎回了张伯驹。

  丈夫对这批古字画视若性命,作为画家,潘素更深知它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多年来,潘素精心保管这些藏品,从不敢懈怠。

  北平沦陷时,她悄悄将这批字画缝进了被子里,一路颠簸带离了战火中的北平。

  可以说,这批文物能够妥善保存多年,潘素居功甚伟。

  1956年,张伯驹和潘素决定将自己手中的文物藏品、珍贵字画,悉数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其中包括《平复帖》《游春图》等8幅一级珍品。其中的每一幅字画都价值连城,一直到现在,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而这些藏品,是张伯驹与潘素不惜倾家荡产,以命相护得以留存的。

  夫妻俩婉拒了政府的20万奖励金,只收下了无偿捐赠的奖状证书。

  回到北京后,年已70岁的张伯驹和潘素栖身于一座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

  没有工作、没有户口、没有粮票,张伯驹和潘素一度只能靠朋友们接济度日。

  曾经意气风发、挥金如土的民国公子,竟落到如此落魄凄凉的境地。

  但纵使条件艰苦、生活清贫,夫妻俩也从未自哀自叹。

  他们在那方10平米的陋室里吟诗作画、从容度日,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所幸,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张伯驹进入文史馆工作,潘素则被安排进入中国画院,夫妻俩的生活才真正有了改善。

  1982年,84岁的张伯驹因患重感冒在北大医院离世。临终前,潘素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

  又是10年过去,潘素追随张伯驹而去。

  属于他们的传奇,从此落下了帷幕。

  想来,这就是最好的爱情和婚姻了。

  张伯驹将潘素救出苦海,将其培养成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女画家。而潘素,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始终理解、支持、帮助和陪伴着张伯驹。

  他们都是性情中人,志趣相投,就连品格心性也是如出一辙。

  哪怕晚年不幸陷入了贫穷,也始终淡然、豁达,活出了超然世外的姿态和心境。

  这一生,互为贵人、彼此成就,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伴侣!

  对于张伯驹和潘素来说,他们是幸运的,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懂自己的人,并携手走完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传奇人生。

  结发同心、此生不渝。

  希望张伯驹和潘素的爱情故事,能代代传颂,历久弥香。

  参考资料:

  拾遗:《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北京卫视 《档案》

  百度百科 张伯驹 潘素

  湖北卫视 《大揭秘》

  作者简介:天山月,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编辑、排版:王云峰

  二审:李 津

  三审:赵海旭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原标题:《她是才子张伯驹挚爱一生的女人,夫妻俩散尽万贯家财,裸捐半个故宫的藏品》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下一篇:社保没交够15年咋办?2023年新规来了,3种方法可一次性补缴,抓紧时间!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