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南伊沟景区逐渐开放!令人刮目相看的南伊沟,你也该来看看!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13
手机版

  南伊沟景区开园公告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南伊沟景区将于2023年4月4日起恢复对外开放。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开园时间:2023年4月4日(星期二)

  二、营业时间:8:30-18:00

  三、所有入园游客请有序购票、检票,游览时切勿攀爬高处禁止河边戏水,文明健康出行。

  南伊沟景区热忱欢迎广大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南伊沟景区的关注与支持。

  (景区咨询电话:13474789278)

  米林南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2023年4月1日

  

  南伊之美

  当地人将河谷称作沟。这条喜马拉雅山脉中无数沟谷之一的南伊沟,距米林县城20公里,横贯在深山之中。这里的山,起伏连绵,蜿蜒逶迤,峰峦叠嶂,险峻秀美,将沟轻静地烘托了出来,阔大,深远,气势壮美。山上的森林,原始、狂野,像是收不住缰绳似的,漫山遍野吐着苍翠的浓绿。沟,就在这样的绿意里,郁郁葱葱,绿海无尽,滋生出诸多诱惑。

  

  见到南伊河真面目,是在一个叫做“小拐弯”的地方。当山的犄角似乎要挡住南伊河水的时候,河水地来了个拐弯而行。于是,我们看到的河流在深沟的绿色掩映中,成了一道静态的“U”型白练——南伊河。白练急剧跃动,翻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响,展示出雄壮的姿态。

  

  被河流滋养的南伊

  望着这样的河,心里不由被感动。因为湍流不息的河流像母亲的奶汁滋润着南伊沟,养育着南伊沟的一草一木,南伊沟才有南伊(藏语为仙境之意)的名号。

  因为南伊河,才有了南伊沟的森林湿地。

  长达1000多米的木栈道把我们引入森林湿地之中,一页页的画面随之相继呈现眼前。地是湿润的,因为南伊河在森林里流淌,森林在河的脚边蓬勃挺立,密密匝匝。一路可见青冈、云杉、桦树、柏木等树种,翠绿幽深,高大参天,将原始森林的意境一览无遗地刻画出来。印象最深的,是一种名为“松萝”的寄生植物,淡黄色,从高高的树枝间垂下,轻柔若纱,恍如仙女飘逸的裙裾。松萝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空气中有一点点污染就不能存活。眼前的松萝却安静地生长,随处可见,为莽莽山林增添了一抹诗意。这也是南伊沟所独有的一种景观吧。

  

  

  

  

  

  

  魅惑南伊

  森林湿地的美还没有品味够,眼前又出现一片绿油油的草甸。天边牧场已敞露绿意满怀笑脸在等候着我。

  牧场不大,一眼能望到边。地上的草催生得齐整整的,像修剪过一般,又将草丛染得碧绿,嫩嫩的,柔柔的。刚下过一场太阳雨,草上的水滴如露珠挂在叶上,透着清亮。望着这样的草地,多想漫步其间,优哉一番,或者躺上一会,望望天上飘逸的白云。牧场,藏在青山翠绿中,显出深远,毛茸茸的碧绿嫩草,一片繁茂。场中的几棵树木,陪衬似地点染着牧场。南伊沟每年从4月到9月会大面积相继开放成片的高山杜鹃、野生大花黄牡丹、鸢尾兰花、 野菊花。你看那草甸边丛丛紫色的花朵,伸张花瓣,争奇斗艳。三五成群的牛马,或专注地啃草,或相互嬉戏,或抬头凝望,点缀了牧场,使牧场增添了一番动感,充盈着生机。

  延绵的南伊沟,沟中滚滚流淌的南伊水,养育了我国独特的少数民族——珞巴族。珞巴族是中国56个民族其中之一,目前在中国实际控制区有人口4260多人,主要居住在米林、察隅、墨脱、斗玉,分别是博嘎尔部落族群、义都部落族群、巴达姆部落族群、尼兴部落族群组成,他们自称阿波达尼人,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1965年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并按照其居住在祖国藏南珞瑜地区的事实命名为珞巴族,而米林珞巴族正是目前珞巴族人口占比数量较多的博嘎尔部落。

  珞巴族,一个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文字,依靠祖辈相传的口头传说,延续着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珞巴族是我国较少民族之一,它拥有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珞巴族服饰由早期的采集、狩猎服装演变而来。在长期的生活中,珞巴族人学会了纺纱织布,用植物染料为毛线着色,织成坎肩、上衣、筒裙等。从材质上来讲,广泛运用了猛兽的毛皮、皮革、骨片等,实用性较高,同时也表现出珞巴族对力量和勇敢的赞美和向往。

  珞巴族是一个以狩猎为主的民族,于是狩猎的特殊烙印也打在了婚礼上。从婚礼上的“杀鸡为婚”,就可以感受到珞巴族这一奇特的婚俗。由博嘎尔部落为例,当新娘及送亲人到达新郎家时,新郎父母要迎上前去为新娘和客人敬酒洗尘,在“米剂”的主持下,新娘和新郎在屋外搭的名叫“邦德”的祭台前一起握刀杀鸡,看鸡肝纹路显示的吉凶。进屋前,还要经过搭在门口的“多崩”祭台。“多崩”是用青竹削成竹花搭建的,形似彩门,正中处挂一只鸡,由新郎新娘背对背共同抓刀杀,杀后由“米剂”看肝,根据肝纹判断新郎新娘的寿辰。进屋时,新郎母亲牵新娘的右手,村中一位生育能力强、孩子多、家庭富裕的妇女牵左手,新娘坐于“巴崩”位置,接着举行喝酒仪式。

  珞巴歌舞和音乐最具民族特色,是珞巴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珞巴民族在劳动,尤其在节庆、宗教礼仪等集体活动中,常常邀请民间歌手表演。表演形式有独唱、对唱和排唱。在演唱时,通常在传统的曲调中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出口为歌。歌曲内容多取材于珞巴族古代神话、传说故事,或者是现实中有关政治、历史、自然常识、家庭婚姻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出珞巴族的多彩生活。在南伊沟可以到南伊村、琼林村和才召村体验珞巴族刀舞、都弩舞、体验射珞巴竹箭,珞巴族撑竹杆跳等民间体育项目,欣赏珞巴族“加金”“巴日”古老原生态歌曲。

  随着各民族不断融合,珞巴族生活习俗受藏族影响较深,日常饮食及食品制作方法,基上与藏族农区相同,喜食烤肉、干肉、奶渣、荞麦饼,尤喜食用粟米搅煮的饭坨,并喜以辣椒佐餐。珞巴族日常饮品主要酥油茶、鸡爪谷酒、玉米酒和青稞酒。特色美食有石板烤鱼和烤肉,铜锅玉米饭和铜锅土豆炖珞巴鸡,烤玉米、烤土豆,珞巴土鸡蛋等,均可到珞巴族人家和景区美食售卖点体验。

  

  

  

  一条沟,一道河,一片原始森林,一座绿草洋溢的牧场,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南伊沟,这个被誉为地球上最高绿色秘境的沟谷,处处充盈着魅力,那是一种美丽的诱惑。

  

  

  

  来源:西藏米林文旅

  编辑:中国西藏旅游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小橘】

  大家好呀!我们是中国西藏旅游发展厅的官方账号,想了解更多关于西藏旅游干货、西藏风土人情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

  关注我们账号,带你走进最美西藏!

上一篇:莫言笔下很精辟的三句话,句句经典,生活不如意时就多读读
下一篇:琴声悠悠若人醉!赖东锐用他的古琴传播千年中华文化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