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烟火》:沙县小吃蕴含的沪明情缘
《温暖的屋脊》 (周志鸿 摄)
《家的方向》 (周志鸿 摄)
《他乡故乡》 (周志鸿 摄)
4月3日,三明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三明影剧院上演,该剧由中共三明市委宣传部、三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沙县区委、区政府主办,上海歌剧院、三明市歌舞剧院、三明市客家文化艺术中心演出。
该剧围绕沙县小吃从业者林茂生一家的生活变迁展开,塑造出沙县小吃业主群像,刻画平凡人的点滴幸福,传递出三明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奏响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和沪明对口合作的时代强音。
每一个微小的梦想都值得尊重
●乐小丽
从未想过,高大上的音乐剧可以如此接地气。
4月3日,一场充满烟火气息的音乐剧《幸福的烟火》隆重上演,讲述沙县小吃业主的创业故事,刻画出沙县小吃从业者的艰辛和点滴幸福。
一碗小吃,承载着沙县人民的梦想、情感和勤劳奋进的精神。
正如剧中的主人公林茂生一样,20多年前,小吃业主们因种种原因走出沙县,把梦想根植在陌生的城市。一家家不起眼的小吃店,以遍地开花之势席卷全国,迅速让物美价廉的沙县小吃名扬四海。勤劳的沙县人民,以拌面为钢筋,以扁肉为砖块,打造出崭新的家园。每到春节,沙县的街巷村庄,归家的小吃业主们互相询问店铺的生意,交流经营心得,炫耀新买的车房。
这是平凡人的梦想,这是普通人的幸福。
然而,这种幸福是有所牺牲的。为了多挣点钱,他们总是延长工作时间,不断透支身体。剧中林茂生的妻子吴慧珍因积劳成疾而过世,她和众多传统女性一样,勤劳、朴实、节俭。她向往金茂大厦的云端风景,却舍不得一百多块钱的门票。这一幕格外真实。小吃业主们就是如此,明明身处大城市,却一年到头围着锅台转,舍不得走出小店,享受繁华。
只因为他们有梦想。
他们的梦想或是买一套新房,或是移居县城,或是让子女上知名学校,或是为爱情打拼。为了这些朴实的梦想,他们任劳任怨,勤俭节约。
比身体的疲惫更难熬的是思念。为了生计,小吃业主们告别父母孩子在外打拼。剧中林茂生的儿子林夏至,是沙县广大留守儿童的缩影,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林夏至因母亲过世对父亲心生怨恨,但内心又渴望亲情,特意考到上海,只为离父亲更近一点。这种矛盾挣扎的情感推动剧情的发展。
所有留守儿童们心中都有过疑惑: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多陪陪我?即使他们过早懂事,也无法抵挡对父母的思念。笔者有个学生,父母在外经营沙县小吃,他用稚嫩的笔触写下这样的文字:“过完年,爸爸妈妈又要走了,他们离开的那天早上,唠唠叨叨说了很多话,好像要把一年的话都说完。那天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没有开灯,好像不开灯就照不到我的悲伤……”
与亲人分离是每一个小吃从业者心中的隐痛。林茂生父子最终冰释前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心结未解?有些遗憾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沉淀才能释怀。也许,只有当孩子们长大,亲身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理解当初父母在生计和陪伴中的两难选择。
为梦想不得不做出割舍的又何止沙县小吃从业者呢?音乐剧将故事延伸到每一个平凡的人,一场城市的大雨浇在打工人的心上。
离家三年未归的快递小哥,每天在与时间赛跑,却仍然因为种种原因收到差评;那个穿A货的女孩,在职场中忍受委屈与煎熬,伪装自己,被雨淋湿全身,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背包会起皮;还有找工作频频碰壁的林夏至,时刻拿着笔记本电脑的程序员……在这场生活的大雨中,赤裸裸地暴露出了自己的脆弱、迷茫、无力、彷徨……
哪一个追逐梦想的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狼狈?
这一刻,这家小店不是任何人的家,却收留了诸多努力生活的平凡人,包括店主自己。一间可以避雨的小店,一双舒适的旧拖鞋,一碗热腾腾的扁肉,一碗香喷喷的拌面,足以抚慰人心。
总有雨过天晴的时候,擦擦雨水,继续向前。
不畏风雨的倔强最动人。
最终,雨停了,打工人的心坦然了,逐梦的脚步却不会停下。在这场逐梦历程中,给他们底气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还有背后强大的支持。如今,沙县小吃业主有党委政府和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支持,有像林夏至一样返乡振兴乡村建设的青年人才的助力。一代代人的出走和回归,共同实现着建设家乡的宏大梦想。
这场视觉盛宴,打动人心的除了故事,还有个性的音乐,轻快的现代舞,精心的布景和灯光。演员们充满情感的演绎,将观众迅速带入剧中。即便是一个小配角,一个简单的倒醋动作,都显得真实自然。故事、音乐、舞蹈、布景、灯光……每一个细节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个个充满烟火气息的凡人幸福梦。
音乐剧落幕,沙县小吃的故事仍然在上演,平凡人的梦想继续绽放,每一个微小的梦想都值得尊重。如果你心中有梦,不妨去看看这部音乐剧,这里有他的故事,我的故事,和你的故事。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沙县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幸福的小吃
●李若兰
4月3日,由上海、三明两地联袂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隆重首演,我有幸现场欣赏了精彩的演绎。剧名《幸福的烟火》,不禁让人感叹沙县小吃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幸福小吃。
上世纪90年代初,许多像林茂生、吴慧珍一样的沙县人,为了生存,如蒲公英般散落到全国各地,以经营沙县小吃谋生活。“一元进店、二元吃饱、五元吃好”是沙县小吃打入市场的最初定位。
如音乐剧中唱的:“几副碗筷小本生意,扁肉拌面炖罐蒸饺,荤素搭配价格便宜。”薄利多销仍旧是沙县小吃主要的市场策略。
林茂生、吴慧珍是千千万万沙县小吃业主的缩影,而经营沙县小吃也只不过是大多数普通百姓谋生活的缩影。他们这代人从农村走向繁华的都市,经历过贫穷,甚至饥饿,深刻明白只有吃得了苦,才能赚得了钱,所以他们舍不得休息,舍不得花百八十元的门票钱去金茂大厦观光。沙县小吃能够开遍全国、发展壮大的奇迹背后,靠的正是他们这些小吃人的拼劲和韧性。
虽然在柴米油盐里经营着生活很辛苦,可是茂生和慧珍很知足,有一个场景是慧珍坐在床上数钱,想到又能为孩子多存一些钱,再买上一个奥特曼,那种幸福感自然而然地从嘴角溢出。
这些心路历程或许是林夏至这代人所无法体会的,作为孩子的他不能理解父辈背负着怎样的生活重担,而这样的负重前行只为一个朴实的愿望——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沙县小吃成为许多城市的烟火气。生起的炉火,蒸腾的热气,为那些开始进入商品时代的弄潮儿,摆下一张小桌,用一碟拌面、一碗扁肉、一罐炖盅,温暖着时代巨变中同生共存的每一个命运体。
在林茂生的小吃店里,有穿着A货的沪漂女孩、质朴勤快的外卖小哥、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拼命工作的程序员……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小人物,因这间小吃店交汇在一起,演绎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却又无一不折射出沙县小吃店的脉脉温情。雨夜的一盅热汤、一双拖鞋、调慢半小时的时钟,对林茂生来说,那些微小举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儿,可就是这些举手之劳,给当下失意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抚慰,幸福感从沙县小吃店给予这些平凡小人物的温暖中涓涓而出。
在林茂生这些小吃人看来,开店除了解决生计,看到别人吃饱吃好,大概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如果对吃都没有热情,对生活想来也难有热情,没有热情又怎能体味幸福。驻足而望来时路,这些小人物遭遇困境却依然热爱生活的模样,正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样子。
这部音乐剧通过小吃,触摸人物故事,进而触摸时代脉搏。沙县小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探索蝶变,正如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驻上海联络处主任陈秀珠所说:一直在推动沙县小吃标准化。
沙县区委、区政府始终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先后成立沙县小吃办、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沙县小吃集团、沙县小吃产业服务中心和沙县小吃产业管理委员会,带领沙县小吃不断“破圈”,坚定朝着标准化、产业化、连锁化、国际化、数智化方向前行。剧中的陈秀珠代表着为沙县小吃从业人员服务的政府工作人员,沙县小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他们这些“护航人”。
如今沙县小吃产业蓬勃发展,小吃产品标准化,经营模式连锁化,有了数智化的新型供应链平台,这碗幸福的“国民小吃”真正顺应时代,从闽中山区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成为造福群众的大产业。而沙县小吃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也离不开三明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加持。
在剧情推进中成长最为显著的人物莫过于林夏至,他的成长可以用苏东坡的一句词来解读:吾心安处是吾乡。最开始林夏至一直在追寻的是“乡”,这个“乡”就是家,在他心里,是渴望有个家的,这无疑是一个孩子最大的愿望,他希望父母能在家乡陪伴自己成长。随着剧中矛盾冲突的推进及化解,他逐渐理解父母外出谋生的无奈,以及父亲所做之事的意义,他这才意识到父母早就给了他一直在寻找的“安”,真正安的地方,不在乡,不在家,而在心。幸福的真谛,是与家人心心相连,哪怕万水千山,只要心与心相聚,安放心灵的地方就是家。
完成心灵成长的林夏至,决定返回家乡创业,至此,他终于从一个对父亲存在深刻误解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感的青年人。
走进现在的俞邦村,你会看到整齐有致的联排小楼,宽敞的柏油马路,各类沙县小吃产品特色店、精品主题民宿,还有“寻根追味”小吃街那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漂在锅中的油饼发出“滋滋”的声响,与捶打肉馅的声音一同“吆喝”着,欢迎四方游客的到来。
是什么力量绘就了这样和谐美好的乡村新画景?正是因为有越来越多像林夏至这样的青年人返乡创业,用青春为振兴乡村注入新鲜活力,这是对来自春天里那殷殷嘱托的切切回响。沙县小吃这一承载幸福的小吃,嬗变成为富民产业,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作出沙县探索。
音乐剧从幸福出发,为天地立心,为民众立言。用民间的视角,从小人物入手,开掘伟大时代的精神要义。小吃虽小,小处动笔,每一字每一句抒写的都是民生产业的福祉和乡村振兴的家国梦想。人间的烟火,来自乡间的沙县小吃,最终回归到小城的生活中,继续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沙县区文联主席)
小店大舞台 小吃大人生
●卢 辉
近日,反映沙县小吃与沪明情的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三明精彩亮相。该剧以沙县小吃为蓝本,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置景等多元素艺术整合,讲述了主人公林茂生在上海开店经营沙县小吃的艰辛生活、情感纠葛以及乐善好施的精彩故事。跌宕起伏、美轮美奂的音乐剧引起了观众热议。这台音乐剧主题鲜明、艺术精湛、演技高超,不失为一台高水准的原创音乐剧。
应该说,这台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属于叙事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如何把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舞台置景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有机结合,关系到这台戏的成功与否。尤其是如何把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与不同追求的戏剧人物“统一”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这颇让编剧与导演狠下一番硬功夫。比如,林茂生与吴慧珍夫妻的生死交集;林茂生与林夏至的父子纠葛;林茂生与陈秀珠的情感补白;林茂生与家乡亲人、未来儿媳妇、外卖小哥、沪漂人员的热情相处,这一桩桩一个个错综复杂的故事要“交错”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里,没有一个缜密的布局与巧妙的安排是很难做到的。而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不仅做到了,而且做得天衣无缝。
如何采用最符合当代观众需求的音乐剧式样?《幸福的烟火》剧组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他们没有按部就班,而是采用多种现代舞手段和先进的舞台技术,成功再现了以林茂生与吴慧珍夫妻为主线的创业人生与温情生活。可以说,这台音乐剧主题突出、形式多样:唱法既有传统唱法,也有各种流行唱法,不拘一格;题材从历史到现代,从魔幻到现实,鲜明多样;音乐既有歌曲舞曲,又有序曲奏曲,层次丰满;舞蹈既有场面渲染,也有时尚风情,编排精巧活泼。特别是这台音乐剧以林茂生一家的生活轨迹为时间线索,以沙县小吃店落户上海为变化空间:变化中的情景人物、情景舞台、情景冲突与情景融合,不断把这台原创音乐剧推向高潮。
如何把地方性与艺术性巧妙融合?如何把乡村文化与都市文明融会贯通?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在剧中人物的设置上下了一番功夫,比如陈秀珠这个人物设置就很有代表性。这位来自林茂生同乡的女性,作为三明驻上海联络处主任,在她的身上“集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与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这台音乐剧又成功地将音乐剧的互动性、互补性与不可或缺性糅合在一起。比如剧中把林茂生与吴慧珍:一个生者与一个逝者在特定空间与特定时间的“生死相处”变成了超现实的“生死相依”,这大大增强了该剧的玄秘色彩与煽情效果,给人一种心灵上与视觉上的撼动力。
据了解,音乐剧在牛津简明音乐词典中的注解是这样的:MUSICAL 歌舞剧,一种近似轻歌剧[OPERETTA]的戏剧体裁,但通常指美国从纽约百老汇发展起来的音乐表演,比起音乐喜剧[MUSICALCOMEDY]显得更为复杂精致而更接近歌剧形态。那么,当我们用以上注解来帮助我们欣赏原创音乐剧《幸福的烟火》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台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因为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置景等多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简而言之,它就是用音乐唱功、肢体表演、舞台置景来诠释故事,推动剧情。同时,作为叙事音乐剧,它还承担了提炼主题、渲染主题与升华主题的功能,即沙县小吃的“实干人生”与沪明情怀的“创业烙印”。
小店大舞台,小吃大人生。当我们细细品味沙县小吃,当我们深深追忆沪明情怀,此时此刻,这台原创音乐剧无疑为我们再次燃起了“幸福的烟火”。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来源:三明日报
原标题:《幸福的烟火》——沙县小吃蕴含的沪明情缘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
- 黄山屯溪区:秋风迎诗意 教研唤灵思
- 给您提个醒!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别忘了办,认证时间可以自己挑个好记的日子
- 雄安新区城市鸿蒙生态正式启动!
- 打破规模天花板:复杂科学怎样框定企业幂律增长路线图?
- 根植文化自信 福建师大少数民族学生与艺术名家面对面
- 兰大师生参加第18届锕系及裂片核素在地圈中的化学与迁移行为国际会议
- 祝贺!兰大校友吴照华夺得2023年世界武搏运动会男子刀棍全能金牌
- 以更强信心冲刺决战目标
- 原创突发!记者曝出争议猛料,球迷吐槽:中超联赛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 观烟台·观商务丨刚刚,烟台在这里温情亮相
-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校友已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和一笔宝贵财富
- 66年血脉情缘历久弥深,“交大”回来了丨西南交通大学唐山园区正式启用
- 朱钰峰出席第十三届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
- 新西兰留学申请
- 自主与合资企业频出招,海外出口成弱势车企“救心丸”
- 托福写作如何得高分
-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沈义俊: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助力海南海洋强省建设
- 综测推免双第一,保研上财,她用行动创造不凡
- @毕业生:收藏好这份秋招指南 让你“遥遥领先”
- 托福雅思哪个难考
- moto razr 斩获双 11 小折叠多项销量第一,还公布全新智变柔性屏新机
- 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 促进贸易畅通 推动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 双峰县教育系统:厚德仁爱尊老爱贤 凝心聚智共谋振兴
- 郝明金出席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七次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