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李白相伴出游后为何分道扬镳?戴老师这本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15
手机版

  

  公元744年,杜甫尚无功名,屈居在东都洛阳。同年,他遇到了偶像李白。杜甫非常激动,厚着脸皮去求见。李白赏脸一见之后,就带着杜甫同游天下,几个月后,杜甫再也无法忍受,两人分道扬镳。

  杜甫比李白小12岁,当年李白名扬天下的时候,杜甫在长安还是个小透明。杜甫知道李白愿意见他之后,带着一个小粉丝的心情,对李白言听计从。

  李白说,要不咱们去旅游吧,顺便寻仙访道。杜甫一听,能跟偶像同游名山大川,三生有幸啊!于是,他跟着李白一起去了河南、山东、河北一带,一路上喝酒、写诗,惬意无限!

  在山东的时候,他还遇上了偶像的朋友高适。于是,三个人一拍即合,接下来的旅程一起度过。这本是一个求仙问道的旅程,但无奈他们从夏天到秋天,连个仙人、仙草、仙丹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杜甫有点熬不住了,就给李白写了一首诗来表明自己的心意,在诗中,他表示:我们这一路走来,春夏秋冬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但还是没有炼成什么仙丹啊,整天喝酒高歌,荒废日子,真是浪费时光。

  由此可见,杜甫还是非常稳重理智的,他也有一颗进取心。他虽然视李白为偶像,但是相处久了才发现,他和李白的气质和风格截然不同。

  

  这一首《赠李白》的诗写完之后,杜甫和李白就各奔前程了。李白下江东,杜甫则独闯长安。

  那么,杜甫又为什么会直言不讳地提出“分手”呢?这种处事方式,和杜甫的出身有关。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直学士,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杜甫一直以祖父为荣,也以祖父为榜样。

  因为出生在书香之家,杜甫从小就非常自信。他曾经说过:“写诗是我们家里的事情。”看得出来,他非常自信狂傲。

  杜甫也自认为非常聪明,他写下“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告诉世人自己七岁吟诗,一开口就写凤凰。不仅如此,他还写“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这话确实非常狂悖,因为他觉得同龄人非常幼稚肤浅,不屑得跟他们玩,因此结交的人都是成熟有名的宿儒。

  杜甫的确不是吹牛,在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出游翰墨场”。也就是说,他经常出没于文坛,如果不是有才华之人,是不可能受邀参加这样的协会的。

  青年时期的杜甫,除了读书写诗之外,还做了一件当时唐朝男子很流行的事情,那就是”辞亲远游“,在二十来岁的时候,杜甫漫游到了山东,就是在此地,他写下了《望岳》。

  这首诗前三句都是明显在描写泰山的风貌的,但到了第四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的其实是杜甫本人的自信与高傲。

  “一览众山小”有一种居高临下、傲然睥睨的优越感,这显然不是我们教科书中熟知的杜甫。

  

  关于杜甫这一生的轨迹,我们可以从《戴老师的魔性诗词课》一书中,得到完整的解读。此书的作者戴建业教授,他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博导,善于用幽默的言辞来品读唐诗宋词,深入浅出地讲解古代诗人的生活和性格。

  他的讲课风格非常独特,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被称为“国民级网红教授”。连《人民日报》也认可戴老师的才能,称他红得有道理。

  在《戴老师的魔性诗词课》中,读者不仅能看到盛唐时期的名诗解析,还能全方位了解李白和杜甫两位顶级诗人的心路历程,突破我们从教科书上面认识到的固化形象。比如说刚刚我们说到的李白和杜甫相遇相伴的事情,就在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描写。

  在《戴老师的魔性诗词课》书中,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都解析得非常详细,通过一首诗,读者不仅能了解一位诗人,更能了解一段历史。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看了这本“魔性”的诗词解读书籍,都会从此爱上古诗词,跟诗人作朋友。链接给您放在下方啦,点击“看一看”,即可把这本满是诗词段子的“盛唐之歌”带回家。

  举报/反馈

上一篇:苏州这个冷门的园林,古色古香的园林复苏,烟雨江南的诗情画意
下一篇:半年碰瓷20次,这个“职业碰瓷人”,取保候审阶段还在碰瓷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