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孔乙己》:极权专制社会下,底层民众的命运和选择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17
手机版

  《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他是鲁迅笔下最为经典的形象之一。不仅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也是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当时社会、制度下的典型代表。

  他生活在贫困线下,生活困苦不堪。虽然他穿着长衫,但又脏又破,且十几年没洗没补。他善良正直,喝酒从不赊欠,给孩子茴香豆吃。但他天性软弱,别人怎么对待他,他也不反抗,如给他起绰号“孔乙己”,众人在酒店见到他就发笑,以取笑孔乙己为乐,脸上“又添新伤疤”,但他死不承认,故作斯文,认为“窃书不算偷”,自欺欺人。最后,孔乙己沦落成人们的玩物,成为人们的笑料,在嘲笑中默默死去。

  

  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

  孔乙己生活在一个严重病态的社会中,人和人之间关系冷漠,自私、冷酷、愚昧、麻木是国民的共性,劣根性表露无遗。孔乙己的周围都是一些冷酷无情的人,没有人同情他,可怜他,更无人拯救他。他成了人们取笑的道具,成了人们的玩物,除了他那迂腐的举止还能博得人们一笑之外,孔乙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

  

  孔乙己的悲哀,既是他个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悲哀,国民的悲哀。孔乙己的命运既是自己的个性使然,也是社会环境使然,是时代的使然。因为在一个极权专制的社会中,所有人的命运和选择其实早就命中注定了。

  在一个极权专制的社会中,国家所有的权力都集中于君主手中,君主掌握一切。天下沦为君主的家产,除了君主自己外,所有人无疑成为臣民。然而,这样一来,也就必然形成一种极权,权力支配了一切,于是公平正义就消失了。

  

  所有人都围绕“权力”进行争权夺利,升官是为了发财,争权也是为了夺利。对权力的信任,对人治的信任超过了对于公平正义的维护。强权和暴力成为了统治手段,流汗不如流血,发展不如暴力。既然巧取豪夺更加有效,全社会也就没有人再想埋头从事生产创造。

  与此同时,极权又必然导致少部分人权力无限大,而多数人权力却权力无限小,于是“正常的人”也就因此而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无疑只能是所有人对于所有的人的横征暴敛。这使得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辛勤劳作的成本最高,坑蒙拐骗的成本最低。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掠夺社会资源而不是生产社会资源,是唯一的生存选择。所有的人都只为自己谋利,竭力设法组成不同的获利集团,以便放大自己的力量,以求在“权力中心”中分一杯羹。

  体制内的君主通过战争暴力的方式掠夺全国的社会资源,据为己有;官僚、官吏从表面看是王权的代理人,是君主的御用工具,是君主的亲信们,而究其实质却是根据各自利益关系结成的不同搏命集团。体制外的底层民众,尤其是绝望的民众们,当他们被逼到绝路的时候,就会落草为寇。

  

  所以,此时无论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每个人都在掠夺社会资源。掠夺也就是“抢”,“抢”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抢”才是成本最低而回报最为丰厚的事情,只看谁抢得过,抢的多少而已。

  当然,最快抢到的就是有权,因为资源都是权力来分配的,而不是市场分配的,所以权力成为抢多抢先的关键。因此,只有争权才能夺利,只有升官才能发财。而所谓的“盛世”只不过是隐秘的“抢”和“小抢”,“乱世”则是公开的“抢”和“大抢”。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抢不过,只能沦落了。

  

  当整个社会人人都在争抢资源的时候,国家的公权力丧失,全社会进入一个高度的利己主义时代。这种情况下,不论好人或者坏人,都会被拖入残酷无情的“利益最大化”的血腥漩涡。它使得每一个人都不得不以也必须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别人,我不择手段和先下手为强只是因为担心你不择手段、担心你先下手为强。但是你不择手段是因为什么呢?恰恰是因为担心我不择手段,因为担心我先下手为强。

  而在公权力丧失之后,任何人想退出都是不可能的,退出竞争就意味着死亡和毁灭。因为你没有地方可躲,所有的人都是“先下手为强”,都是“防人之心不可无”,都是把别人视为自己潜在的敌人和未来的敌人,所有的人也绝对不会相信你的退出。这样一来,任何人也就只有坚定不移地一条路走到黑,坚定不移地通过不断使坏来战胜对手和保存自己,却绝对不能允许别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整个社会缺乏信任,都在相互欺骗,相互猜忌、拼抢。以至于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活得很累。确实,每个人都在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别人,都在勾心斗角,都在你争我夺,都在拉帮结派,都在结党营私。不管是“治人”者,还是“治于人”者,置身其中的,全然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排斥,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嫉妒,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怨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争斗。所有人的天赋,所有人的精力,所有人的时间,所有人的财产,所有人生命创造的能力,都在这种互相猜忌的内耗中被虚掷、被浪费,争斗的结果则是满盘皆输。

  苛政猛于虎、十羊九牧、层层加码、税外加税、费外有费,以及所有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额外设置的种种与邻居为壑的关卡。

  总之,极权专制社会给所有人的认知就是——无论如何努力,最终的结果都早已命中注定,那就是,归零!既然努力和不努力的结果都一样的、勤奋和不勤奋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要努力、奋斗呢?当民众明白之后,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择躺平了吧。这也是极权专制社会下所有人的命运。

  鲁迅的《孔乙己》收录在他的文集《呐喊》之中,直接购买文集即可。

  两个版本,都可以。

  举报/反馈

上一篇:眨眼耸鼻还怪叫,并不一定是“熊孩子”:这个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带来治疗方案
下一篇:又有新的“调整”了!6岁上学或被撤销?为什么学生家长会反对?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