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周南中学、五美中学…探寻特立精神的传承 | 讲特立故事⑦

栏目:继续教育  时间:2023-04-20
手机版

  

  

  编 者 按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系列决策部署,2023年湖南将启动“徐特立项目”建设,计划用2年时间支持100所县域普通高中开展标准化建设,该项目位列省政府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之首。湖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的故乡,他终生从事教育,热爱教育,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师德给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特立精神”已成为湖南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精神符号和价值引领。为擦亮“徐特立项目”建设品牌,唱响湖南教育好声音,在湖南省教育厅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新闻网、湘微教育联合推出《探寻“特立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全媒体策划,立体、全面展示“特立精神”在湖湘大地的百年传承,探寻新时代“特立精神”的发展方向,让“特立精神”深入人心。敬请关注!

  请和记者一起探寻,徐特立在多所学校留下的深刻印记。

  长郡中学:

  百年校训和校歌都注入了“特立精神”

  记者 余杏 通讯员 钟建军 江荣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曾于1906年至1919年在长郡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徐特立长郡演讲“断指送行”的故事在长郡学子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种子,徐特立坚定的革命思想为长郡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今,长郡百年校训“朴实沉毅”是新时代“特立精神”的真实写照。

  长郡中学的校史中记载着徐特立“断指送行”的故事。

  1908年,全国掀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朝政府速开国会, 湖南省是最早派出赴京请愿签名代表的省份。

  此时,徐特立同时在长郡中学和修业学校担任国文教员。湖南省请愿代表赴京前,徐特立在长郡中学和修业学校的会场给全校师生进行演讲,公开发表支持学生请愿签名运动的言论,大喊“请开国会”,在场的听众无不被徐特立的激情演讲所感染。

  一天,在修业学校演讲进行到慷慨激昂时,徐特立声泪俱下,找来一把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拇指砍掉,站在一旁的长郡第一任校长彭国钧用割下的小手指血书“请开国会,断指送行”八个字,托人将血书转给湖南赴京请愿代表。

  这封36厘米×62厘米的血书原件,由保存者张清华先生于1950年2月27日捐 赠,至今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保存着。

  

  徐特立血书“请开国会,断指送行”

  (图片来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徐特立在演讲会上“断指送行”这一壮举体现了其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激发了无数青年的反帝爱国热情。而彭国钧能用断指书写出徐特立心中所想之言,更可见两位教育者心中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

  彭国钧于1912年至1920年任长郡中学校长,他的名言是:一曰爱国,二曰利人,三曰 不剥削,四曰有真才实学,五曰爱劳动,六曰正直不畏强暴。可见这位大教育家的爱国与正直。

  彭国钧担任长郡中学校长时,徐特立也在长郡中学任国文老师,两人不仅是同事,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彭国钧在同徐特立商议之后,将长郡中学的校训定为“朴实沉毅”,这一校训传承百年,意蕴丰厚。《老子》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朱熹曾言:直谅朴实,处事不苟;《宋书·王昙首传》中有记载: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长郡校歌也是由徐特立推举的黄铭功老师谱写完成,歌词中写道:“四海尽同胞,况吾侪同郡,情联意属相研究。一班班作壮猷,一行行步伐遒,看长沙子弟精神运五洲,凯歌声还相续。”

  至此,长郡中学百年校训和校歌都注入了徐特立的革命精神。

  徐特立一生从事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他认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教人。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么做人的问题。

  徐特立正直、刚健的人格力量,深深感染了一代长郡学子,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在长郡从教多年,徐特立所教导的学生李立三、罗章龙、任弼时、李富春、欧阳钦、张启龙、萧劲光、张子意等都成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时代动荡之际,“特立精神”如同一盏明灯,为一代渴望变革的青年革命者指明方向。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精神早已印刻在每一个长郡人的心中,代代相传。

  

  长郡中学郡园红色纪念碑

  (图片来源于长郡中学官方微信公众号)

  每年长郡开学时,都会组织新生入学教育。一位位长郡校友在入学教育大会上,为踏入长郡中学的学子们讲校史,以“知我长郡,爱我长郡,做优秀的长郡人”为主题,将徐特立等优秀校友的故事一直讲下去。

  长郡中学每年还会组织学生参观徐特立故居和新民学会旧址。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一处处场景,重现了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可歌可泣的伟大壮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长沙人民群众巩固新政权、奋进新时代的光辉历程,让学生们倍感振奋,更坚定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长沙市周南中学:

  徐特立对周南的影响无处不在

  记者 曹鑫宇 通讯员 王军林 彭晓岚 向莉

  “地处长沙,山环水复深深锁。女校修明,应推先进周南我……发放我历史之光荣,效忠祖国,效忠祖国,永获光荣果。”这是周南最早的校歌,由徐特立与好友黄厘叔合作撰写。

  踏进现今的长沙市周南中学,偌大的名人广场,徐特立铜像矗立其中;而教室里,特立班学生正沉浸在课堂,孜孜不倦……徐特立对周南中学的影响无处不在。

  

  周南中学名人广场徐特立铜像

  (图片由周南中学提供)

  徐特立与周南中学的结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时年还只有29岁的徐特立,离开亲手创办的梨江高小,欣然应周南中学创始人朱剑凡之邀来周南教课,协助朱剑凡办学,并着手做了几件教育大事。

  到“民立第一女学堂”的周南女校任教,徐特立面临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

  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思想依然很严重,在女校,男女的界限依然很严。女校在教学上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方式——老师讲课的讲台和学生的座位之间挂着蓝布作帷帘,男教师和女学生被分隔开来。

  徐特立就是这样隔着蓝布和女学生提问、讲授知识。

  他暗暗地摇头,不满意这样的教学模式。但深谙教学之道的徐特立也明白,移风易俗非一日之举,还是要改变从深闺里出来的女学生的观念。徐特立在课堂上不断地输入新知识、新思想,女生慢慢习惯了课堂,吸收着新的思想,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布帘自然而然就去掉了。

  “垂帘教学”变为“面对面教学”,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思想上的革新。

  从1906年春到1911年春,徐特立仅在周南任教五年,但周南与徐特立的情缘却延续了一个世纪。

  1953年5月,徐特立从北京来长沙视察,回到了阔别26年的周南。当时他已是76岁高龄,他满怀深情地注视着校园的一草一术,一砖一瓦。

  面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徐特立露出惊讶的目光,连声对陪同他的学校负责人说:“变了样,变了样,比当年的周南可大多了啊!”学校负责人请他到办公室休息片刻,他摆摆手说:“不休息了,让我跟老师和同学讲几句话。”于是大家簇拥着徐特立到了大礼堂。大家一致恳求徐特立把讲话时间限制在十分钟,哪知徐特立一上台,滔滔不绝地讲了下去。

  十分钟过去了,半点钟过去了,一个钟头过去了,他仍毫无倦意。他从周南的变化与发展谈到女学生的职业;他从生活谈到国际时事,他一口气谈了一个多小时。工作人员几次劝他休息,他就说:“我还说几句,我再说几句。”

  1962年,徐特立已有85岁。他又一次重返周南。同来的还有一位老革命家谢觉哉。全校师生再一次聆听了徐特立的教导,受到莫大的鼓舞。

  1968年,徐特立因病逝世。到现在已有五十多年了,但周南中学的师生仍然深切地感觉到,他永远活在周南人的心中。

  

  周南中学徐特立学业优异奖获奖学生

  (图片由周南中学提供)

  周南中学现任校长陈新春表示,学校将践行“特立精神”,弘扬百年名校的光荣传统,擦亮红色周南底色;全面落实“五育并举”,以学生为中心,推动“体教融合”落在实处,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品质周南成色;奋力担当作为、增添幸福周南亮色。全力建设“红色周南、品质周南、幸福周南”,让校园里的每个生命都在“特立精神”的指引下绽放精彩。

  五美中学:

  徐特立“捐居”创办的学校

  记者 余杏 通讯员 章浩

  长沙县江背镇五美中学坐落于灵秀的笔架山下,迷人的浏水河畔。该校是徐特立先生于1913年亲手创办,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图为徐特立为五美学校题词

  1912年,徐特立看到家乡方圆几十里只寥寥几所私塾,没有一所小学堂,于是将自己在长沙教书所得的薪金,拿出一部分,筹建了“五美乡第一初级小学堂”,免费吸收贫苦子弟入学。

  1913年,徐特立又应五美乡群众的要求,多方设法,在丁家冲创建了一所拥有高、初两级小学,附设师范专修科的府立高等小学校。

  后来,由于教育经费停拨,学校接近停办的时刻,徐特立决定把丁家冲高等小学搬到观音庙,同五美小学合并,改称五美高级小学校,维持学校的经费则由自己来筹措。

  五美高级小学办了两年后,受到一些封建顽固分子多方刁难,学校无地可办。为解决校舍的困难,徐特立征得妻子熊立诚的同意,腾出家里用老屋改建的一栋较为宽敞的新瓦房,作为校舍。他还另筹了经费,扩建两间教室。熊立诚及其子女住进老屋旁边新搭的两间茅屋里,并从旁门出入,以不影响学校教学。由于徐特立的坚定的毅力和无私的支持,这所乡村学校终于办下来了,并培养了一大批进步人士。

  自建立起,该校就一直秉承孔子“尊五美,屏四恶”(“五美”指“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理念办学,故名为五美中学。

  

  图为徐特立“捐居办学”的场景

  近年来,学校极为重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革命事迹和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扬。学校建立了“思徐亭”,每周升旗的时候,由一名教师来讲一节徐老的小故事。

  多年的坚持,学校已形成了“师徐、精业、进取、创新”的校风校训,以文化育人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编后记

  徐特立一生从事教育工作70多年,创办了梨江高小、五美初小、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担任过长沙师范、长沙女子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中央列宁师范、延安自然科学院等学校的校(院)长,曾在周氏女塾、长郡联立中学、修业学校、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湖南高等师范等学校任教,他的足迹遍布多所学校。

  你的学校是否也曾和徐特立先生结缘?欢迎留言,分享徐特立与学校的珍贵回忆。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上一篇:走进消博会|年加工能力达9000吨,海南咖啡飘香消博会
下一篇:山东事业编面试培训班,给自己的面试提高竞争力

最近更新继续教育